“千里品牌路,始于退一步”——中国制造的新出路
中国和印度最近捷报频传。印度上一季度的GDP增长了9.3%, 中国的GDP升得更快,它的数字是11.5%。中国的发展如此之快,以致在这里的外国人都会觉得:中国一年,外国十年。拿中国和印度的数字跟美国做一下比较:美国上季度GDP增长率仅为2.6%。两个国家联合起来,即中印(Chindia),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3,经济力量(14.4兆亿)已经超过了美国(13.1兆亿)。
这还只是开胃小菜。2004年,中国的信息和传播技术产品出口量已经超过美国,这个类别包括了电信设备、电脑、电子配件和声像设备。照现有的增长率发展,再给中国八年时间,它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将会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依照现有的增长速度,中国下一代人的人均GDP就可能超过美国。
中国企业面临两难境地
仅仅只能说可能。是什么造就了一个国家的富足?全球贸易。没有国家曾因封关锁国而富强。如果只把汽油卖给吉达(Jeddah,沙特阿拉伯的著名港口)的出租车司机,沙特阿拉伯不会像今天这般富得流油。沙特阿拉伯靠在世界市场上卖油来致富。
全球贸易是令中国经济如虎添翼的翅膀,中国在世界市场上能否取得成功,将会决定中国企业的成功,乃至经理人和员工们的成功。
但是现在中国面临着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只要价格够便宜,什么东西都可以在市场上卖掉。但当一个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卖出了越来越多的廉价产品,它的经济上去了,但同时薪资水平也会提高,原本廉价的产品因此越来越贵。这就是全球通们玩的跷跷板:哪里的薪资水平上涨,哪里的全球商业交易量就会下降。
中国希望它的薪资水平上去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旨。但薪资水平提高意味着成本将增加,国家的国际贸易量就会下降。以芭比娃娃为例,作为一个全球性品牌,芭比去年的销售约为30亿美元。
1960年代,芭比娃娃的产地是在日本。1970年代,芭比娃娃的产地是在香港。1980年代,芭比娃娃的产地是在菲律宾。1990年代,芭比娃娃的产地是在印度尼西亚。2000年代,芭比娃娃的产地换成是中国。
现在大家可以想想,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带来的会是什么?——中国的薪资水平将得到提高,中国的生产成本也将增加,而芭比娃娃,也将会再去寻找它的另一个生产基地。
两种不同的世界贸易:商品和品牌
长远来看,没有国家曾因在全球市场上卖廉价产品而变得强大;长远来看,一个国家只有在全球市场上创建大品牌才能强大起来。再来看看世界上生活水准最高的那些国家。德国、瑞士、法国、意大利,等等。它们中没有一个是在全球市场上卖廉价产品的。事实上,它们生产出来的东西除了贵还是贵:德国的汽车、瑞士的手表、法国的葡萄酒,意大利的时尚。
世界上有两种产品:一种是商品,另一种是品牌。商品是其他企业可以仿制的产品。也就是说,卖商品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价格定得比竞争对手低(这也是过去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成功的原因)。
品牌却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产品。比如消费者可以花上比买奔驰少得多的钱去买一辆雪佛兰,但大多数购买奔驰的消费者不会考虑去买雪佛兰,因为“它不是奔驰。”长远来看,一个国家需要在全球市场上去卖强大的品牌,而不是商品。以卖商品为主的国家迟早会达到一个点——它的产品不再具有竞争性,到时它的经济将会萎缩,要有更多的增长率也将变得异常艰难。
韩国和巴西,不同模式不同结果
拿韩国跟巴西作一个比较:很多年前我随军来到韩国(1940年代艾曾随美军参加二战)。当时韩国因为几十年被占领而一片荒芜破败。最大的城市首尔还没有排污系统,没有工业,也没有任何明显的产品或服务能用来带动经济发展。(整个城市的污物被牛拉到城外卖给当地农民,人们称这些车为“运糖车”。我在当地得到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千万千万不要用吉普车去撞运糖车,否则你身上的味道就再也跟以前不一样了。”)今天,韩国经济一派活力,人均GDP达到24,500美元。(中国的人均GDP为7700美元)。
再来看看巴西。巴西一度以“未来之国”著称,它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多产的农业经济。(世界上一半的咖啡曾经都种在巴西。)我上次去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Sao Paulo)演讲的时候,看见很多户外广告牌都在卖韩国的产品:现代、KIA、三星,LG。而我去首尔演讲的时候却没发现有广告牌在卖巴西的产品。怪不得巴西的人均GDP只有区区8800美元,仅有韩国的三分之一多一点。
卖商品是赚不了钱的,能赚钱的是品牌。种咖啡的国家是巴西,创建咖啡品牌如世界销量最大的即溶咖啡的国家却是瑞士。(瑞士的人均GDP为34000美元。)
如何创建全球品牌?
怎样才能创建全球品牌?首先要知道的是,生产产品的地方在工厂,创建品牌的地方是在心智。缩小焦点,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有一个词。
奔驰——名望
宝马——驱动力
星巴克——高价咖啡
劳力士——高级手表
红牛——能量饮料
怎样才能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有一个词?很多营销人以为大规模的广告运动才是打进消费者心智的不二法门。事实并非如此。进入心智最好而又最简单的方法是在一个新品类里做到第一。(做第一能激发公关效应,而公关也正是进入心智更有效率、也更有效能的办法。)
第一辆有“名望”汽车是奔驰。(事实上,发明汽车的正是奔驰公司。)
第一辆有 “驱动力”的汽车是宝马。
第一杯 “高价” 咖啡是星巴克。
第一块 “高级”手表是劳力士。
第一罐 “能量饮料”是红牛。
营销人员常常把“知名度很高的名字”跟“强大的品牌”混为一谈。“联想”( Lenovo)的名字人人都知道,但这并不意味着联想是一个强大的品牌。联想是第一个什么?就大家都知道的情况来看,什么都不是。联想公司一心要做更好的电脑,而不是更好的品牌。“第一胜过更好”这是营销法则第一条,也是大多数中国企业违背的一条。(其实,美国多数企业也违背了这一条。)
如何做第一?
很多企业认为做到第一很困难,做第一一定要去发明点什么,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做第一其实很容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缩小焦点,直到在消费者心智中找到一个仍未被其他品牌占领的点。
在美国,每一家快餐店、家庭饭馆、高级餐厅都卖咖啡。星巴克是怎么做的?他们把焦点缩小到只卖咖啡,而且为了让星巴克跟其他连锁饭店的咖啡区隔开来,他们决定只卖高价咖啡。今天,星巴克的全球连锁在35个国家开有13000家分店,去年的销售额达78亿美元,税后纯利率占销售额的7.2%。
美国主要的航空公司都设有三个级别服务:经济舱、商务舱和头等舱。西南是航空公司怎么做的?多年前我们为它提出了“单一仓级”的营销战略,他们把焦点缩小到只做经济舱,而且为了进一步把“西南”品牌跟其他航空公司进行区隔,他们砍掉了所有不必要的服务。西南航空的飞机不提供食物,不提供宠物照顾服务,不跟其他航空公司交换行李,只飞国内航线。西南航空在一个运转困难的行业里做得非常出色。西南航空过去十年的总收入达586亿美元,税后纯利率占总收入的7.5%。
7.5%的利润率在航空行业可以说非常骄人。就在西南航空忙于赚钱,美国其他各大航空公司却麻烦重重。联合航空(United)、三角洲航空(Delta)、西北航空(Northwest)和大陆航空(Continental)都已破产。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继续亏本:美国航空过去十年的总收入为1908亿,亏损38亿。
每个比萨餐馆和比萨连锁店都提供三种服务:堂吃、外卖、送货到家。多米诺比萨(Domino’s Pizza)是怎么做的?他们把焦点缩小到只做送货到家。今天,多米诺是全球第二的比萨连锁(排在必胜客后面),在50个国家开有8300家分店,去年单在美国的销售就有32亿。
在美国,每个市镇都有一种叫做“Delicatessen”的熟食餐馆,里面卖各种各样的三文治。Subway是怎么做的?他们的连锁店只卖潜艇三文治(submarine sandwiches)。(Subway有暗指submarine的意思)今天,Subway在85个国家开有27700家分店,美国分店的数量超过了麦当劳。去年在美国的销售达77亿美元。Quiznos把步子推得更前:他们把焦点缩小到“热的”潜艇三文治,去年做到15亿美元的销售额,在潜艇三文治中排第二,仅在Subway之后。
有所失才有所得
如果说通过缩小焦点来在新品类里成为第一的做法很简单,为什么没有更多企业这样做呢?为什么企业们更愿意强调扩张,而不是收缩呢?因为没有人希望往后走,没有人愿意为了明天的发展而砍掉今天的一些生意。
我们曾多次在各种场合里建议联想砍掉台式电脑业务,聚焦手提电脑,但大家都知道这是不会发生的,因为这样做意味着短期内联想的销售会下降。中国的大哲学家老子曾经说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美国的营销实战家艾?里斯和劳拉?里斯说,“千里品牌路,始于退一步。”
要创建强大的品牌,牺牲是必需的。要在一个窄小的品类里成为领导者,必需去削掉企业现有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种类。最迫切需要做的是集中营销力量去扩张品类,而不是扩张品牌。我们说,“看似退一步,实则进两步。”评估成功的指标是利润,而非销售额。销售额跟成功品牌不成正相关的关系。很多中国企业有很庞大的销售额,但它们并不是强大的品牌。
向哪个日本企业学习?
很多中国企业都以日本企业为榜样,那我们就来看看日本企业的例子,以索尼(Sony)和任天堂(Nintendo)为例:索尼是一个更有名气的企业,去年有705亿美元的销售额,比任天堂43亿销售额的16倍还多。但任天堂却是一个更有价值的品牌。它在股票市值840亿,索尼是470亿。任天堂占有了“电子游戏机(videogames)”这个词,索尼占有了什么词?索尼是一个什么都做的电器品牌。长远来看,任天堂将继续成功,而索尼将继续麻烦。(当一个日本企业如索尼请了一个英国人斯汀格爵(Sir Howard Stringer)任职CEO,你就知道这个日本企业有麻烦了。)中国企业应该多向任天堂取经,少学点索尼。
总之,中国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经济体,让“可能”成为现实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具体说由今天的全球商品交易转型为全球品牌交易,实现这个转变,“退一步”缩小焦点至关重要。
关注定位学习网公众号,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