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奥美的三个建议
自1979年恢复发展以来,中国广告业已走过了不止20个年头。在这么多年中,对中国企业和广告界影响最大的,是国际4A广告公司进入本土,带来了全新的“品牌广告”观念,以及“品牌管理”的系统操作。一方面,本土广告业可以学习到国际先进的营销传播理论;另一方面,国际4A公司的专业流程,提供了具体的可供仿效的实务操作。可以说,以奥美为代表的国际4A公司,是国内广告业现代化的启蒙教师和示范者。 应该看到的是,虽然4A公司带来了国际先进的观念与理论,但它们的操作是在服务国外客户的过程中形成与完善起来的,更多地适合于西方较为成熟的营销环境。在中国,不同行业间的发展成熟度甚不均衡,众多企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太多的品牌没有明确定位,这一切使得国际4A们的操作流程在本土并不完全适用。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WTO的加入,国际与本土的广告业会更趋向融合,而国际4A将成为中国广告业一股积极的力量。检视国际4A公司在本土的发展与操作,我们发现有一些共性规律,在制约着国际广告公司的本土化进程。就此,我们对奥美等4A公司,提出三点建议,希望有益于国内广告业的发展,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企业。
1、真正的专业是以本土为本
由于国际4A广告公司,是携着国外先进操作而来,它们为国内的广告业,打开了视野,激发了本土广告公司和企业的学习渴望。因势利导,国际4A公司在国内的重要工作,就是推广自己的先进理论,通过培训企业,以及广告圈内的探讨和交流,来宣扬新观念、新操作。
4A们的努力是有回报的,不懈的推广赢来尊重。不仅今日的广告界唯4A马首是瞻,不少中国企业,也对奥美等4A公司敬重有加,甚至言听行从。虽然先进的“品牌管理”操作在本土鲜有成功的案例,但中国企业与4A们合作,总能学到“东西”,因此,在检视推广效果不佳的原因时,企业们更多的是检讨自己,觉得是企业自己稚嫩或不够完善,从而不能调整适应好操作,甚为抱憾。
然而,如果沉静下来审思,国际4A与本土企业合作成效不佳的原因,其实不完全在于企业,而更多地是因国际4A公司的角色错位。
在奥美,历来有“医生和病人”的比喻,来形容广告公司与企业的关系,意指客户是在品牌推广方面有难处,需要广告公司去解决。但如果广告公司以自己的专业流程为蓝本,去培训客户适应自己的操作,至最后结果不佳,还让客户自认不足,岂不是医生说我的医术是对的,患者却生错了病?
事实上,由于4A公司的角色错位,它们通常都表现为乐于“传道”,而甚少倾听,它们与本土业界的交流,往往是单向的。对企业,国际4A更多的是“培训”,即使倾听企业,也是倾向于搜集问题、“症状”,纳入自己的专业思维,随时准备开出“药方”。对广告界,4A向来是不善谈及本土观点的,与大家交流,总是授课、演讲、发表言论与接受采访的居多。
比如整合营销传播(IMC)观念下的广告操作,虽然每家4A公司都提出了类似“360度品牌管家”的品牌管理之道,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显然对企业习惯的促销、时机性宣传以及区域性推广,“管”得多而“理”得少,往往会要求企业以规范、统一的计划性推广,“规范”那些常规性的传播。
从奥美积极在中国推出的《奥美的观点》则可以看到,泱泱奥美的观点、理论与操作,显然自成一统,奥美人对自己公司传统的维护,竭尽心思。
对此我们是不敢苟同的。我们的观点是,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广告公司应该以客户为中心,向本土学习,用奥美的话来说,就是要依据“病人”的状况,量身订做解决之道,开出“药方”。
营销的历史即是企业的发展史,身在其中的企业才更能体认到营销的实情,对本土营销推广的很多问题,中国的企业家往往比广告公司看得更透彻;而且他们一贯在营销推广的实战上,具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
而伴随着国内企业一起成长,本土的广告公司则天然地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及一些实效操作,因而拥有一些富有价值的专业观点。作为外来的和尚,国际4A们不能以本土营销环境的认识为基础来创新操作,却往往以广告大师伯恩巴克“几亿年以来人性一直未变”的类似观点,来合理化自己的角色错位,所以更多地依自己表面观察的现象来附合原有操作,这显然是一种舍本逐末。
国际4A进入中国已有10余个年头,比国内绝大多数广告公司都发展得久,但各家依然以服务国外客户为主,寻不着一套合乎国情的做法很好地为本土客户服务。其核心原因,是不能依据营销实际环境发展出契合本土化的操作模式。
2、改进操作流程
奥美等国际4A的看家本领是“品牌管理”,但若以“本土为本”的观念来看,这种操作更适合于西方成熟的营销环境,对本土普遍缺乏品牌定位的企业来说,并不适用。营销大师杰克•陶特、艾•里斯在六十年代的美国,也曾尖锐地指出:创作力本身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当创作力附属在定位目标之下的时候,创作力才会有所贡献。(见唐忠朴主编的现代广告名著丛书《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第204页)
我们前几篇文章曾论述过,中国现处的营销阶段比较初级,大至相当于美国五、六十年代的商业情形。而那时的美国广告公司,是为企业提供品牌战略制定服务的,如万宝路、高露洁等品牌,均是在当时确立的品牌定位。只不过随着商业的发展,现在西方企业的品牌战略工作,已更多地属于企业自己及麦肯锡、罗兰贝格等营销管理咨询机构了,广告公司淡出了该项目服务,致力于定位后的品牌推广与管理。
然而本土的品牌是在粗放式发展状态下迅速成长起来的,当过剩经济来临时,显然普遍缺乏明晰的品牌区隔,即定位。同时,企业与营销咨询业又不够成熟,来不及培育出品牌战略能力。提供品牌建设协助服务的广告公司,当然就应该帮助企业先为品牌确立定位即品牌要说什么,然后再展开广告推广了。
然而实际情况,国际4A公司在中国的操作,10多年一直秉持的是国际盛行的“品牌管理”操作。这使得国际4A给人的印象,适宜于服务已经成名的品牌(有明确定位),或适合于跟成熟企业(有品牌战略能力)合作,为它们“锦上添花”;但对众多发展中的企业与品牌而言,则难以“雪中送炭”。
虽然,如若只为了服务成熟的国际型客户,4A公司的操作着重于品牌管理是切实可行的,但相信国际4A公司既然来到中国,不用说是对中国市场更多的企业有所企图;实际上,奥美等公司一直就不曾放弃过国内客户的开拓。因此,国际4A公司的当务之急,是重拾以前放下的“品牌战略”服务,并迅速地依据中国的情况实施创新,将品牌管理操作中象征性的战略确认流程,改进为切实的“品牌战略与推广管理”。
庄子在《天运篇》中说:“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中国今日之情形,与国外成熟市场之情形,其差距虽然未必如水陆之别,但也绝非以道理可以计。
只有根据现实改进操作,并在具体执行上进行适应本土化的完善,使舟行于水,车行于陆,才是真正的广告“以本土为本”。
3、改变观念,加快本土化进程
本土化是各行业企业进入各国市场的必需,在广告业也不例外,奥美等国际4A公司,谁在实践中迈出的步伐愈快,谁就能领先一步占得本土的资源优势,从而发展得更好。
从国际4A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看来,并不是它们没有本土化的需求和动作,而是它们在观念上的本位意识,使得其本土化进程在实际中做得不够彻底,不够迅速。
比方人才的使用,显然本土的人对本土的市场及各个层面更为了解,也更适合服务本土的企业,但广告业就象其他行业一样,也有着本土员工晋升到一定时候就很难再向上走的“天花板现象”。这里的根本原因,还是自我意识在起作用,国际4A们认定自己的国际化专业操作才是“正宗”根本,觉得重要环节还是要“自己人”把关为好。所以,在国际4A进入中国十多年后,在其总监级的重要岗位上,如十多年前一样,大多由清一色的外籍人士把握。
相似的是,奥美等国际4A公司一向以“员工培训”完善自诩,认为是以人为本。但这种自诩的背后,亦蕴含着自我专业为本的前提假设,希望每位员工都能得到“正宗”的专业洗礼,最好是一张白纸进来,全盘接受。人们是否能见到,国际4A公司有没有让本土人来培训奥美?奥美有没有遵循奥格威用俄罗斯娃娃来传达奥美的用人观,容纳本土富有广告思想的“强人”?在服务本土客户时,国际4A公司们在专业流程的关键环节上,有没有依赖本土人才去把关?应该说,在这方面,国际4A公司有所努力,却远远不能适应本土企业的需要。所以我们才难得一见有国际4A与本土合作成功的案例。
同样,本土化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本土业务与客户。由于国际4A一直抱持原有的观念与操作,它们又怎样能真正地实践发展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操作?又怎可以切切实实地争取到国内客户,发展好本土业务?没有本土的客户,就不可能对本土市场多了解、多实践,也就不可能对专业操作多改进、多完善。最终的结果,还是“国际4A在中国”,而不可能真正地适应中国,融入本土。
事实上,国际4A们一直在推动自己的本土化进程。但只有改观专业本位的观念,以本土为本,并大力改善人才结构,才可能大踏步地走向本土化的发展。
寄望: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奥美等国际4A广告公司,已逐渐成为了中国广告业的重要力量。我们期望通过对4A公司在中国操作的重新审视,提出“不同于奥美的观点”,探讨出一些适合本土广告的普遍规律,真正有益于中国现阶段的广告操作改进。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相信,奥美一定能找到契合实际的本土化之路,从而协助中国企业,建立强势品牌。
关注定位学习网公众号,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