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第四十章
原书注解:
反是返回,包括返回到对立面,以及返回到根源。从局部来看,事物发展,在返回其对立的一端,如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从全局来看,一切重复于循环,都在返回其本源。我们所观察到的万象,只不过是“道”的“返回”活动,没有其他目的可言。
弱是柔弱,更有顺从、接受、被动、无为之意。既然一切都在返回其根源,那么除了柔弱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不过,弱并非消极无奈,而是顺着返回的趋势所展现出的无目的的样态。换言之,弱,看似无目的,其实却是配合一切既定路线所能采取的唯一路线。
快刀何注:
(1)“反者道之动”正是定位论的精髓。
首先,如果把反看做是对立,则吻合于定位论中竞争战略的内涵。定位论的基本点,左手心智,右手竞争。而竞争战略的关键,在于要“反”动。
作为追随者,要对领导品牌反动;领导品牌干的,我们偏不干;不仅不干,而且要和领导品牌对着干。唯有与领导品牌反,才有成就新的领导品牌的机会。
其次,如果把反看做是返回,则吻合于定位论中心智的内涵。定位论讲营销的终极战场,也就是市场营销的源头,在哪里?在顾客的心智中;先占领心智货架,才能占领市场货架;先打赢心智战争,才能打赢市场战争。
营销方法千千万,但总有一种小无相功是不变的,这种小无相功,就是心智规律。老何对心智的理解是:神经系统及其运行的总称。心智规律,就是大脑运作的规律。把这个搞清楚了,营销方法当然手到擒来。
认知神经科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这几门学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在挖掘心智规律这条矿脉。我们无需发明心智规律,我们要做好心智规律研究成果的搬运工,不断把最新成果变成营销作业的方法论和工具;把研究界开发出来的钢铁块,打造成剑与犁。
(2)弱者道之用,是公关的精髓。
广告是强者,用钱砸出一条路来。强者的命运,是一切要靠自己的力气,力气一停,运动就停。所以,靠广告砸出销量的企业,往往会发现自己面临“广告依赖悖论”:媒体价格越来越贵,产品价值却未必能水涨船高;广告一直投,销量未必涨;广告一停止,销量多半跌。
这种现象,定位公关称之为是“堆沙子”。越堆越高,骑虎难下。
公关呢?公关不要堆沙子,要“打钢筋水泥”。怎么打钢筋水泥?要从传播模型,走进影响力模型。传播模型是信源、信号、信道、信宿,传播动作是集中进行的,空间分散、时间集中,可控爆发。
影响力模型呢?是节点散射及链式反应的。影响力到达一个点,继而到达这个点的辐射点;点和点之间的联通是空间集中、时间分散的。品牌影响力沿着真实的影人际影响力链条,逐步延伸,一节一节贯通。
传播模型是堆沙子,影响力模型则是打钢筋水泥。
当然,要走影响力模型之路,要有弱者心态。要看见这个宏大的影响力网络,要做好时间较长的、空间逐步推进的精神和物质准备。
精神准备,首先是要准备好当“弱者”。理解公关的弱,要从三个层次来看:
第一层,这个弱,不是说公关主体的绝对能力弱,而是相对能力弱。相对能力弱,相对于什么弱呢?相对你的使命弱。企业永远要有一个高远的、以至于近乎永远不能完成的使命在头顶悬挂。这个使命是组织得以存在的理由,是团队成员奋斗的动力。
第二层,为什么要相对于使命弱呢?因为你弱,人家才有机会支持你,帮助你。你都强大到天下第一了,月满则亏,面对天下第一,人们能做什么?一定是不停地奉承你,挑战你。
第三层,把自己看作弱者,这个心态才能发现更宏大的社会能量。你把自己看作强者,就必然首先想着、或者只想着依靠自己的力量,只有把自己看作弱者,你才会注意观察身边的能量,比自己更宏大的能量。
而这些能量,才是比帆船引擎更强大的季风和洋流。做公关,必须识别社会能量;正如航海必须识别季风和洋流一样。
(3)公关从咨询到卖版,再回到咨询,正是“反动”。
公关从第一代公关公司的专业主义,到第二代公司按字算钱的媒介本位,再到去中介化时代的咨询路线,也算是道的返回,是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
在这个否定之否定的背后,本质是品牌方与媒介的关系。在品牌方无法直接接触媒介,无法搞定媒介,媒介资源无法直接交易的时候,必须存在中介;当品牌方和媒介信息对等之后,中介存在的意义就日趋压缩,生存空间也将日趋消融。
让品牌方和公关公司信息日益对称动力,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媒体变革,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自媒体,从不能收受公关费,到费用明码标价;还有一些新媒体公司,自己就是一家公关公司,直接开展公关业务;
第二,互联网让信息透明化,媒介交易平台,如微博易的出现,促使价格进一步透明;
第三,公关行业竞争导致底价竞标,价格地板化;
第四,公关行业人员流动,品牌方雇佣公关公司人员,导致信息日趋对称;
第五,品牌方压缩经费压力,或者由于自身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压低费用,或者中小企业、初创企业经费紧张,也有动力去压缩经费,挤压媒介价格空间。
媒介差价模式日见颓势,对咨询付费的认可相反越来越高。经过战略咨询公司的持续教育,品牌方从不认同专业服务价值,到被教育、认同专业服务价值,也经历了相当的进步。国内年收费1000万、甚至2000万的咨询公司业已顾客盈门。
正因如此,公关重新回到咨询层,时机已经成熟,当前的问题不是品牌方不愿意为公关咨询付费,而是公关咨询能否提供足够有价值的服务产品。
公关咨询化,已不再是需求侧的问题,而是供给侧的问题。公关服务的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关注定位学习网公众号,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