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书评

《商战》第2章读后感:毛泽东与孙子的用兵秘诀

时间:2018-01-26 12:42:23 | 作者:冯亨瑞 | 来源:大亨营销精读 | 阅读数:7447
摘要:正如拿破仑所说:“数量上处于劣势的军队,其战争艺术在于在进攻点和防守点比敌人投入更多的兵力。”

毛泽东看“优势兵力原则”

 

194712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主要内容是:

 

 

①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②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③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特殊情况下,则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求达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击他部敌军。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

 

⑤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⑥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⑦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⑧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⑨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⑩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十大军事原则全文593个字,毛泽东用精辟的语言,把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原则讲得清清楚楚,既易懂又易记。在以后的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阶段,人民解放军灵活运用十大军事原则,彻底打败了八百万国民党军队。

 

毛泽东在第1245,尤其是第5条中,明确提出要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投入对敌作战中。

 

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中,8条直接或间接地要求军队灵活运用“优势兵力原则”,占了足足八成,可见毛泽东对“优势兵力原则”的重视。

 

 

孙子看“优势兵力原则”

 

《孙子兵法·形篇》:“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孙子主张要战胜敌人,就要有雄厚的实力,象以镒称铢那样占绝对优势(镒是铢的576倍)。胜方要力求制造“多数”,造成败方的绝对优势,使败方处于绝对劣势,用牛刀杀鸡,用大炮打蚊子,从而绰绰有余,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

 

《孙子兵法·谋攻篇》:“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守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这明显是说要用集中兵力原则来作战,如果有十倍于敌人的优势兵力,就包围敌人,歼灭它;五倍于敌人就展开攻击,消灭敌人;一倍于敌人就分散切割敌人;势均力敌就坚守不战;兵力不如敌人就要逃跑,摆脱敌人的攻击;兵力与敌人相差悬殊就避免作战。所以力量弱小的军队如果自不量力,死打硬拚,就会沦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如果兵力没有敌人多怎么办?

 

毛泽东非常重视运动战,在运动中调动敌人,达到分割包围落单敌军的目的。敌军一单落单,毛泽东的军队就会迅速集中优势兵力,出其不意,歼灭敌人。他在“十大军事原则”中的第379条中明确要求“歼灭敌人”,间接、灵活地运用了“优势兵力原则”。第8条中明确要求利用相对兵力优势攻城,不要强攻、硬攻。

 

孙子在《虚实篇》中不厌其烦地教我们要用“示形”的方法,以假象来诱骗敌人,想方设法来牵制和调动敌人。

 

孙子说:“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共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就是要诱使敌人暴露形迹,而我却隐藏形迹,想方设法调动敌人,牵制敌人,使敌人处处陷入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的被动境地。这样我就能集中兵力,集中为一个整体,让敌人分散为十个部分;这样我就能以十倍的绝对优势兵力来共同对付敌人的十分之一的劣势兵力,就能在敌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从而达到了以多击少,以众击寡的目的。当然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的同时也不排除在次要方向上使用必要的兵力来进行牵制和调动敌人,分散其兵力。

 

 

将领忽视“优势兵力原则”有什么后果?

 

《孙子兵法·地形篇》指出:“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

 

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本来是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指挥员却自不量力,拿战争当儿戏,用很少的兵力去抵抗敌人十倍的兵力,那就只有“败走了”--逃跑掉了,别无选择。

 

《孙子兵法·地形篇》指出:“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将帅不能正确地分析判断敌情,却以少量的兵力来抵抗敌人众多的兵力,用实力较弱的兵力来攻击实力强大的敌人,又没有精锐士兵作为主力军,那就只有败北一条路了。这是由于指挥员不能正确判断估计敌我力量的对比情况,指挥不当造成的恶果。螳臂当车,以卵击石,自不量力,自取其败。

 

 

忽略“兵力原则”,贸然用兵,兵凶战危,不可不慎。

 

 

战争年代的“计划生育”

 

秦国就曾出台这样的法规:“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意思就是说,一个家庭生了几个男娃,成年了,感情很好,还非得要睡在一个被子。不好意思,得罚款。这个法规的出台,就是鼓励成年男子千方百计出去找女人,然后别废话,直接办正事。

 

勾践定了一个国策,叫做“十年休养、十年生息”。其中有一条,就是鼓励人口生产。法令是这样规定:“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三十不娶,其父母有罪。”越国不但鼓励生育,还关注生育质量,年龄悬殊过大的不给办结婚证,还罚款。越国的妇女,快要分娩时,得上报政府。政府会委派医生上门,点对点无偿守护,接生。倘若生了男娃,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了女娃的,奖励两壶酒一口猪。有些家庭想“超生”,政府举手欢迎,生三个子女的,将义务派给乳母哺育。

 

 

二战期间及战后,日本、苏联和中国等国家把“鼓励生育”作为战时国策。国家会变着法子,创造条件让你生。

 

 

概括一下

 

要想打赢战争,人多势众和财力雄厚是关键。

 

孙子对“优势兵力原则”的重视已经在《孙子兵法》中表露无遗。韩信的名言“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以及十面埋伏逼楚霸王乌江自刎。白起把歼灭战作为信条,赢得绝对优势兵力。王翦不惧秦王误解老不堪用,坚持“非六十万不可”,终一举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 。毛泽东的战争指挥艺术,从其“十大军事原则”可见一斑。自古以来,名将无一不是“优势兵力原则”的信仰者与实践者。

 

要想打赢,就得用更多兵力。如果兵力不够,就要调动敌人,获得局部的相对优势兵力。

 

 

在商战中有什么启示?

 

大企业有能力担负起更高的广告预算、更多的调研活动、更多的销售门店、更多的销售人员。BAT、沃尔玛、京东、国美等巨无霸,可以轻易而举扼杀敌人。难怪“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兵力原则是所有战争中最基本的原则,其本质是若有强势法则——大鱼吃小鱼,大企业击垮小企业。

 

 

难道小企业就没有前途了吗?当然有,不能拥有绝对的兵力,可以聚焦于狭窄的领域、地区、渠道、人群等,获得相对优势兵力。

 

正如拿破仑所说:“数量上处于劣势的军队,其战争艺术在于在进攻点和防守点比敌人投入更多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