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论丛

谈云海:论职业归属——品牌

时间:2013-11-12 10:52:53 | 作者:谈云海 | 来源: | 阅读数:2957
摘要:从事某个职业是人一生下来就不能选择的。既然如此,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那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自由了。什么样的职业选择才能让我们活得更好,活出精彩呢?


“人活着”,这是第一个事实(李泽厚语)。首先得吃饭、穿衣,得解决衣食住行问题,须用劳动来交换生理必需;然后才有马斯洛的其它层次的需求和活的动机。“为什么活”是个哲学命题,那是哲学家们思考的活计,我们凡夫俗子们就研究研究“如何活”吧,从中去体会“活的意义”。


从事某个职业是人一生下来就不能选择的。既然如此,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那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自由了。什么样的职业选择才能让我们活得更好,活出精彩呢?

 


一、职业选择:企业?

 

相信大多数人的职业梦想是进入一家声名显赫的大企业。除了丰厚的薪水带来滋润的生活外,大企业给予的职业安全感、亲朋好友圈里被欣赏和被尊重的感觉都是令人艳羡的。若在这样的企业平台能发挥自身潜能,完成自我实现,自然就会对企业产生不可遏止的归属感。当然,这也只是少数幸运儿能享有的特权了。即便是杨元庆,曾经也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在柳传志试图转型投资而抛弃“联想PC”时,他心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知了。所以就算是进入了这样的大企业,绝大多数员工还是脱不掉职业“围城”的宿命,自我实现的憧憬只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越发的暗淡。


在好年景的时候,受点小委屈也算不了什么,毕竟那五个层次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可是,天也有不测风云之时。危机来临,我们突然发现企业的承诺转眼烟消云散。经济一旦不景气,裁员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就算是最为人性化的日本企业,如今也打破了被日本人引以为傲的终身职员制度。我以你为家,你却让我去流浪。于是,你(企业)是风儿我(员工)是沙。但企业要生存是头等大事,有人做出牺牲也就难免了。


联想裁员引起的风波让我们读到了一篇《联想不是我的家》的文章。作者尖锐地指出战略性调整是领导的错,却要普通员工来承担责任。柳传志看到这篇文章后回应道,“很抱歉啊,只是我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轻描淡写,于是中国式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员工也只能默默地接受“被抱歉”的命运。真所谓,战略不仁,以员工为刍狗。


德鲁克看到了企业的寿命远不及员工的职业生命,所以提出我们需要终身学习,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如果回炉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新饭碗的话,很难说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时都在裁员。相反,还有企业却还在逆势扩张。大家不妨仔细研究一下,这些企业无一例外都是拥有强势的产品品牌的。只有这些有产品品牌的企业才有能力把“危”转化为“机”。


如此说来,我们的职业选择应该是品牌了。


 

二、职业选择:品牌 


没错,只有品牌才值得我们职业相随。大家把职业选择放在企业身上,实质上是错误的理解了企业的力量所在。传统商业观念认为,资产规模越大的企业越有实力,越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既然企业有钱,有团队,有技术(花钱也能买到),那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做的呢?那有何道理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着别人吃香喝辣呢?由是,企业一窝蜂地向着多元化、巨无霸集团方向发展。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在充斥着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的环境中,商业竞争的地点也转移到消费者的小小头颅中。在这个方寸之地,只有品牌才能生存。


企业力量的真正源泉在于拥有强势的产品品牌,而不在于资产规模和钢筋水泥。企业不过是为了品牌发展和服务顾客的需要而构建的一个组织、一种工具罢了。企业是为品牌而活着,而不是相反。没有品牌庇护的企业,就像是在沙堆上搭建的大厦一样,只是在经济景气之时替他人守护的肥料而已。所以,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才敢放言:即使全世界的可口可乐工厂在一夜间被烧毁,他也可以在第二天让所有工厂得到重建。这不是自夸,而是他很明白“可口可乐”这个名字的价值。


另外相比较而言,企业的生命可能是短暂的,但品牌的生命将是长久的(如果能得到精心维护的话),因为它存在于人们的大脑中,且心智不可改变。特劳特曾介绍一个案例也能很好的说明这点:通用电气已经有多年不再生产搅拌机了,作为生产产品的事业单位早已不复存在,但消费者在20年后的一次调查中仍然把GE的搅拌机视作为这个行业的第二品牌。


搞懂了是品牌的力量支撑着企业这个道理,我们就不难理解实质上是品牌(而不是企业)给予了员工作为社会人的需求和满足。那么,我们在选择职业时,就应该了解被选中的企业是否拥有品牌,就应该权衡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创建或维护好品牌,就应该思考自己是否愿意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这个品牌。也唯有在品牌的支撑和庇护下,我们才得以在付出努力的同时得到最大的回报。


而更为重要的是,唯有品牌才能满足我们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


 

三、职业归宿:品牌


品牌的创建过程就是运用定位战略把差异化植入消费者心智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在企业运营的每个配衬环节中都把自身的与众不同体现出来。本质上讲,我们作为企业人和社会人存在的意义,都体现在这个差异化中。在顾客心智中,只有差异化才能生存,才能给我们创造绩效。在企业组织内部,我们每个人只有做到差异化才能把个人品牌树立起了,才有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在社会群体中,也只有差异化的存在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而这些是没有品牌的企业所无法提供的。


进一步而言,只有主导了某个品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因此,一个品牌作为这个品类的领导者,承担着引领行业发展的重大责任,得肩负起对外开疆辟土、对内维护和谐竞争的大局。这个品类将向何处发展,完全取决于领导品牌的决策水平。它又是前任所未尝试过的事业,需要我们不断突破旧模式、旧思维,不断去创新、去发展(仍然是差异化),不断完成自我否定,因此是极具挑战性的。也可以说,恰恰是这么份责任,给了我们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


(当然,这个自由是在品牌定位的框架之下的自由,而不是顾盼自雄中无所不能的自由)。


只有拥有了品牌给予的自由空间,人的潜力才会得以充分的发挥,活得精彩,最终完成自我实现。一旦解决了“如何活”的问题,“活的意义”就不言而明了。因此,品牌才是我们的职业终极归属。


让我们为品牌而努力奋斗吧!让我们在差异化生存(如何活)中寻求“活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