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论丛

驳寿文彬先生《西贝》文:揣着定位反定位,竞争不对盯妞对?

时间:2018-11-02 06:28:23 | 作者:快刀何 | 来源:快刀何 | 阅读数:4001
摘要:西贝的成功证明了定位的失败?听完寿文彬先生的意见后,要不要听听西贝的?

01.jpg

 

寿文彬先生雄文《西贝花了几千万才明白:它把餐饮老板都带沟里去了!》,流传日广,隔三差五就在餐饮、定位圈冒个泡,刷个屏。

 

此事按理轮不到定位小学二年级的快刀何回应。不过定位界大佬普遍忙碌,无暇顾及;而眼见该文流出餐饮圈,竟登陆黑马会等企业家社群,回复必要与日俱增。

 

食物不洁,不过餐后腹泻;思想有毒,恐致企业遭殃。企业家做企业,压力重重,已然不易。如此看来,概念打假、思想反毒,为企业家做点食材清洁工作,确实迫在眉睫。

 

快刀何是定位初学者,然位卑未敢忘忧,故草就此文,以为探讨。如语中一二,自是定位功效;若言语有差,当属学艺不精。特此说明。

 

 

1、西贝是定位理论圈最不愿提起的案例?

 

【神话】

 

西贝是定位理论圈最不愿提起的案例。

 

【现实】

 

从原文编者按来看,似乎定位在西贝案例中折戟沉沙,西贝成功不仅和定位、运用定位毫无关系,而且恰恰证明了定位的全面失败。

 

尽管不时有人非要拿西贝和某定位咨询机构的梗来说事,依然改变不了如下事实:

 

1)西贝和双子餐饮定位、胜加餐饮定位两家定位机构持续合作;

 

2)这两家公司参与打造了西贝及其旗下多个餐饮品牌;

 

3)西贝对这两家定位机构的贡献有公开感谢。

 

西贝和餐饮定位咨询公司的长期合作,在定位界算是常识。西贝的评价如下图。

 

1541154693938965.jpg

 

 

如寿先生或其他读者有兴趣,可在文末加老何微信,大家一起看看视频全文。看完视频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西贝定位梗”究竟是“事实”呢,还是“认知”呢?各位看完视频后,如果还坚持这个梗,是不是“认知”大于“事实”呢?

 

 

2、(定位认为)主导了一个品类才算品牌?

 

【神话】

 

定位认为只有主导一个品类才算品牌。

 

【现实】

 

定位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类及其特性的代表。

 

不只主导品类,还有主导特性。

 

当然,任何人都可以给“品牌”下一个定义,只要你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但别忘了,定义也有竞争,你的定义能否赢得外界认同?

 

在定义竞争中,什么样的定义能够脱颖而出呢?

 

从商业实践来看,能够有助于深化认知,有助于指导实践的定义,才能胜出。

 

你把“品牌”定义为烙印、logo,如何提升认知,指导实践?

 

——大家都做一个logo?

 

在定位体系里,把“品牌”定义为“品类及其特性的代表”,又能如何提升认知、指导实践呢?

 

1)首先,能够指导企业家从品类及特性的竞争状况、分化趋势,来了解竞争格局,发现商业机会。

 

比如,根据瓷砖的分化趋势,发现“大理石瓷砖”,从地板的分化趋势,发现“地热地板”,等等;

 

2)其次,能够指导企业家从根据品类及特性的发展规律,来做好配称,把握商业机会。

 

比如,根据大理石瓷砖的品类原型,就可以进一步从产品开发上进行创新,定义大理石瓷砖在尺寸、花纹、防滑、硬度、渗水率等方面的主要特性,进而掌控品类领导权。

 

相反,你把瓷砖品牌理解为一个瓷砖logo、瓷砖符号,又怎么指导企业发现瓷砖行业的机会?怎么指导产品开发、渠道布局呢?

 

简而言之,你可以把品牌定义成任何东西,但唯有那些成为品类及其特性代表的品牌,才能够给顾客一个“选择你而不是对手的理由”,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不是沦为货架上的随机选择。

 

 

3、一个品牌只能主导一个品类?

 

【神话】

 

一个品牌能够主导N个品类。

 

【现实】

 

一个品牌能够主导多少个品类,一看心智,二看竞争。

 

小米同时做手机、平衡车、电视、电脑、净化器、摄像头、牙刷……,但是小米主导了这些品类吗?

 03.jpg

来源于《2018Q3手机市场研究报告》中关村在线

 

不仅没有,小米连手机品类都没有主导成。不信,请雷军推出一个5000块的小米试试,看看多少人买?

 

你想要主导多少个品类,是一回事。

 

但你能不能主导成这些品类,是另一回事。

 

一个要看对手让不让,二要看顾客认不认。

 

小米要主导手机品类,华为、苹果、三星、OPPO、VIVO让不让?

 

5000块手机的顾客认不认?

 

对于一个品牌是否只能主导一个品类,冯卫东先生的升级定位有更深入的阐释:

 

1)首先,品类可以分为强势品类和弱势品类,前者强关注,后者弱关注;

 

2)对于主导强势品类的品牌,可以在认知聚焦的同时,适度经营多元化,延伸到弱势品类;比如,在干果里,瓜子是强势品类,做瓜子的,延伸卖点其他的干果比如榛子、松子,也可以;但反之则不然;

 

3)即便从强势品类向弱势品类延伸,也要注意:

 

第一,要有认知相关性,尽量在更上一级的抽象品类范围内延伸;

 

第二,注意传播中的认知聚焦,不要引起顾客认知混乱;

 

第三,注意范围经济性,经营适度多元化要有利于降低成本。

 

(关于《升级定位》,插播一条老何推荐硬广,推荐你直接看东哥在笔记侠的原版全集。)

 

04.jpg

 

以原文所讲的海底捞啤酒为例,你会在超市买海底捞底料,但会在超市买海底捞啤酒吗?

 

海底捞从火锅延伸到底料,有更强的认知相关性,但啤酒没有。

 

另外,为什么顾客要买海底捞啤酒,而不是雪花、青岛、燕京、嘉士伯?

 

至于文中举例的、试图霸占多个品类的百度,不是已经卖掉了百度糯米、退出了百度外卖吗?

 

事实上,百度品牌代表的是搜索,而百度的人工智能助理品牌则是“度秘”,百度推出的人工智能撰稿软件品牌叫“笔心”……

 

另外说一下,美团创始人王兴恰好是定位实践者,王兴接触定位的历程可以参见《九胜一败——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

 

在美团的品牌架构中,第一品牌是美团;当美团公司做电影时,品牌名叫猫眼电影;美团公司做投资时,品牌名叫龙珠资本……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一翻美团的商标库,看看美团为了未来的新业务品类,提出的1400个商标申请里,都储备了哪些独立品牌名。

 

(有兴趣的可参考老何之前的文章——《美团懂不懂定位?为什么做打车业务不用新品牌名?》内含对美团储备品牌名分析。)

 

 

4、认知大于事实

 

【神话】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高度透明,都在不断打破信息不透明,不断提升消费者的认知。

 

事实就是事实,认知大于事实在互联网的普及下,逐渐失效。

 

【现实】

 

互联网在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在制造新的信息不对称。因为海量信息带来的搜寻、筛选、比对难度,顾客仍然面临高昂的“信息费用”,仍然被隔绝在“事实”之门外。

 

如果互联网时代事实就是事实,为什么魏则西还会百度到致命的医院呢?

 

如果互联网时代事实就是事实,为什么淘宝刷好评、刷皇冠还在满天飞呢?

 

如果互联网时代事实就是事实,作者为什么还要在网上发文章呢?认真做好咨询的事实不就可以了?

 

对于“认知大于事实”,外界颇多争议。

 

争议的关键在于,没有清晰定义:认知和事实在什么量度上比较,导致认知的什么大于事实。

 

比如说,水大于空气,你同意吗?水为什么大于空气?不定义具体的比较量度,就无法得出大小的概念。

 

不过这一点,冯卫东先生已经在升级定位中解决了。

 

东哥举例说:

 

“如果量度为密度,水的密度大于空气。”

 

是不是好理解很多?

 

相反,如果量度为体积,则同等质量的空气体积大于水。

 

认知大于事实,准确定义是:

 

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大于事实。

 

事实只有成为认知,才能影响行为。

 

不进入认知,事实就对行为没有影响力。

 

比如,在不知道抽烟致癌时,抽烟致癌仍然是事实,但它能影响人的行为吗?

 

在不知道雾霾概念及其危害时,雾霾堵塞肺泡还是事实,但是多少人会在雾天买口罩?

 

——雾都伦敦的红雾,还曾被认为是景致呢。

 

那么,“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大于事实”,如何指导企业实践呢?

 

——要把钱花到能被顾客感知的地方,顾客感知不到的成本是浪费。

 

为什么早年间苹果台式电脑要做透明后壳?——让你看见它精美的内部结构啊。

 

顾客认知是否可以任意操纵?定位理论是否包治百病?

 

——显然并非如此。

 

定位理论强调认知大于事实,同样强调根据认知机会,设计产品、选择渠道、优化运营,通过配称体系做实事实,这便是定位体系中的认知与事实的辩证关系。

 

在定位体系中,尤其有“定位设计”流派,强调通过产品设计,来构建品类原型,对接顾客体验,陈与陈定位设计公司便是其中代表,并已有众多上市公司案例。

 

任何理论都有边界,定位理论当然也有边界。

 

对于企业家来说,理论分为“旗帜理论”“配称理论”,前者负责解决全局问题,后者负责解决局部问题。

 

具体采用哪种理论作为“旗帜理论”呢?

 

——要看企业发展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

 

如果是牌照、行政特许,关系理论更加适用;如果是产能,则精益生产更加适用;而如果是品牌呢?则定位理论最适用。

 

选择了最适合的旗帜理论,再在每一个领域选择最好用的工具——配称理论。

 

管理,用德鲁克管理学;

 

创造性组织的激励,考虑用动态股权激励和OKR;

 

营销,用增长黑客以及定位公关;

 

……

 

既不盲目反对定位,也不迷信夸大定位。在适合定位的领域,以定位为旗帜,融汇贯通多元学科模型,才是理性、建设性的企业家之道,咨询顾问之道。

 

 

5、老乡鸡的成功是差异化还是差距化

 

【神话】

 

老乡鸡的成功,跟定位理论的竞争导向无关,跟消费者需求导向有关。跟定位理论的差异化无关,跟兵力压倒性投入带来的经营差距化有关。跟定位理论的心智也无关,跟产品品质和广告营销有关。(原文)

 

【现实】

 

人看见鱼游泳,对鱼说:

 

你游得快,跟尾巴无关,跟鳃有关;

 

跟鳍无关,跟嘴有关。

 

套用寿先生文章的用词,这简直是:

 

荒唐、荒唐、荒唐。

 

子非鱼(老何也非鱼),关于鱼怎么游的,我们是不是听鱼自己说两句?!

 

老乡鸡从董事长到营销总监,都总结自己品牌如何在定位牵引下,不断持续发展的过程。

 

此时,突然就跳出来一个大神,瞟了一眼鱼在水面打出的浪花,然后跟鱼说:

 

——你游泳主要跟嘴有关?

 

跟嘴有关的主要动作有吃饭和吹牛。

 

可惜,鱼还真不是靠吹来作为推动力的。

 

【神话】

 

用孙子兵法解释,(老乡鸡聚焦全国资源打安徽)叫兵力压倒性投入。这叫打着西方定位理论的幌子,用的是东方孙子兵法的策略。(原文)

 

【现实】

 

定位理论商战部分的思想来源,两位定位之父已经介绍得很清楚了,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一再强调“兵力优势原则”。

 

明明这么简单、清晰的一件事情,寿先生非要说成是《孙子兵法》。或许作者比定位之父自己更熟悉《商战》写作的思考过程?

 

请问寿先生,“定位兵力优势思想来自于《孙子兵法》”,究竟是“认知”呢,还是“事实”呢?

 

——如果是“事实”,寿先生又是如何“认知”到这个“事实”的呢?

 

至于寿先生提到定位反面例子“真功夫”,不定位于“排骨米饭”,照样“成功”。现实是,真功夫恰恰面临“排骨米饭”强劲竞争,从真功夫离职的高管,创造了“72街红烧排骨饭”,针对真功夫的口味淡,主打“口味重一点”,正在切割真功夫的市场。

 

把话说远一点,定位武装起来的餐饮品牌:乡村基、老乡鸡、老娘舅、喜家德、徐记海鲜、旺顺阁……正在一串一串地崛起。

 

究竟中式快餐未来面临怎样的竞争格局,咱们拭目以待。

 

 

6、需求是因,心智是果?要盯着妞,而非对手?

 

【神话】

 

就像泡妞,你要去盯住妞,而不是情敌。即使你打倒了一百个情敌,还会冒出两百个。你要去做的是提升自己,让妞能喜欢你。(原文)

 

【现实】

 

第一,泡妞要盯着妞,这是毫无疑问的。

 

定位理论里强调“顾客心智”,强调“顾客用品类思考,品牌表达”,不仅是“盯着妞”,而且要研究妞,搞清楚妞的思考方法和决策方式。

 

第二,泡妞盯着妞就够了?不用或不能盯着情敌?

 

“盯妞理论”炮制者没看过古惑仔片?动老大的女人,后果会怎样?

 

如果动的是老大的老大(皇帝)的妞,后果又会怎样?

 

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元春省亲是什么仪式?亲奶奶都要下跪,你还要盯着老大的妞看?

 

——事实上,不要说盯着皇帝的妞了,请“盯妞理论”炮制者见到任何老板时,盯着人家的秘书看三分钟试试。

 

“盯妞理论”这种脑残观点如此流行,恰恰一则说明理论“自洽”有多难,二则说明利用智力优势“忽悠”大众的“盯妞派”行径,又是多么常见。

 

第三,现实世界中,顽固“盯妞派”下场会如何?

 

盯妞派脑残发展到中晚期,会有种错觉:

 

“企业战略是在一个无限的商业市场空间里创造价值。商业市场空间不仅是无限的,而且是多空间的。单纯以存量市场为竞争导向的理论就是以偏概全。本质上每个企业都可以通过创新,重新去定义一个行业。”(原文)

 

鼓吹“商业市场空间无限”,如果不能认知能力偏差,就是存心忽悠大众。

 

中国GDP都是有限的,地球都是有限的,商业市场空间无限?——中美贸易战来了,是不是更加无限?

 

被忽悠得相信无限论的企业家,恐怕会死得很难看。

 

以互联网行业为例,BAT就一直在用现实,狠狠教育那些认为互联网世界是无限的创业者。正因为教育得太血腥、太残酷了,才引发了《狗日的腾讯》等一系列舆论危机,加上“3Q大战”等重大竞争压力,才促进了腾讯开放化,给互联网压力锅打开了一些口子。

 

以“盯妞理论”炮制者熟悉的360公司为例。奇虎360免费杀毒模式出来之后,杀毒软件行业是不是继续“空间无限”?

 

再看本文高捧的西贝案例,西贝是抓住了消费升级、购物中心红利,但西贝就无限了?就算“西贝无限”,“西贝无限”不正是别人的“有限”吗?

 

各位做餐饮,购物中心引入了西贝、海底捞作为主力店,餐饮最大面积的空间还会留给你吗?

 

你如果做大火锅,海底捞进了购物中心,你还进得去吗?如果你做小火锅,呷哺呷哺进了购物中心,你还进得去吗?

 

 

和本文鼓吹的“无限空间”意淫相反,商业世界每一天、每一刻都存在残酷的竞争,而且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高水准。

 

任何人忽视这一点,只能说缺乏基本经济学常识。因为所有的“经济物品”,全都是稀缺的。商场空间稀缺,商场每个餐饮品类招商名额稀缺,媒介资源稀缺、企业家时间稀缺,企业资源稀缺,顾客心智空间稀缺……

 

面对稀缺的世界谈无限?“盯妞派”都是长生不死之身?

 

把商业世界看成是无限,是意淫。

 

作为个人,关门意淫是自由。但作为企业家,战场意淫,就会让跟着的一帮兄弟白白送死。

 

第四,提升自己,妞就会喜欢你?

 

老何高中同学倒是暗恋班花,提升自己。提升了好几年,蓦然回首,妞已经给别人生了两个娃。

 

不要忘了妞择偶是有时间窗口的。加速窗口关闭的,除了你的情敌、妞的青春,还有催婚的爸妈。

 

如果窗口无限,怎么没有人再去做中文搜索干百度?

 

如果窗口无限,为什么老罗做的子弹短信渐渐杳无声息?

 

第五,“单纯以存量市场为竞争导向的理论就是以偏概全”,那“单纯把定位等同于单纯存量市场的竞争导向”,是否也是以偏概全呢?

 

定位体系强调品类创新、做大品类,前者是发现新增量市场,后者是把现有市场做大,不正是增量思维吗?

顺带说一句,快刀何致力于钻研的定位公关,正在把宏观社会分析引入定位体系,通过调用社会能量、繁荣社会生态,为品类开拓新增长空间,为定位增量思维提供实操方法。

 

 

7、寿先生此文是反定位吗?

 

通观《西贝》一文,漏洞频出。对漏洞一一纠正,一则耗时费神,有违效率原则,二则读者也将不堪其烦,违反“心智容量有限”的规律。

 

因此,本文接下来将针对该文致命弱点,予以最后一击,结束战斗。

 

【神话】

 

寿文彬先生此文因为盯着企业家需求原点而获得传播。

 

【现实】

 

本文恰恰是因为引入定位竞争思维,通过与定位理论的对立定位而走红。

 

与大多数人看到的版本不同,寿先生此文原发时,还真有一个“并不竞争”的标题,是老老实实瞄准了“顾客(企业家)需求”的,原标题是:

 

餐饮经营的原点是什么?

 

05.jpg

6月27日,寿先生原发标题截图

 

原标题倒是真正体现了“盯妞”,体现了围绕顾客(餐饮企业)的需求,但围绕需求的“盯妞理论”,让这篇文章火了吗?

 

——没有。

 

本文之火,源自《职业餐饮网》编辑看到这篇文章,把标题改为:

 

西贝花了几千万才明白:它把餐饮老板都带沟里去了!

 06.jpg

7月4日,职业餐饮网编辑的标题好刀法!)

 

之后,编辑修改全文,磨刀霍霍成全面针对定位理论的檄文,针锋相对,满篇开炮,文章才流传开来。

 

而前天,在黑马会公号上发布的标题,则进一步“认知进化”为:

 

西贝“血亏”几千万才明白:鼓吹定位,是营销史上最大忽悠

 07.jpg

10月29日,i黑马标题更加惊悚,究竟谁在忽悠?)

 

然而有几位读者读过原文?经过一位位优秀编辑操刀,一次次标题的惊悚加持,一遍遍文字的淬毒打磨,有的读者读后龙颜大喜,欢欣雀跃,这是事实大于认知呢,还是认知大于事实?

 

在这里,敢问寿文彬先生一句:

 

“西贝‘血亏’几千万,是被定位忽悠了”,这是西贝认为的,还是作者和编者想象的?

 

《西贝》修订稿爆红,说明了什么?

 

——揣着定位反定位嘛。

 

一篇打着反定位旗帜的文章,在编辑刀笔下,恰恰变成了竞争导向,恰恰变成了对立定位,恰恰变成了基于对立定位的争议公关。

 

大众对于领导品牌和领导理论,有人追逐膜拜,也有人莫名反感。而所谓爆款文章要做的,不过是用惊悚的标题、夸张的语言、片面的取样、不知出处的证词、饱满高涨的情绪,来鼓动舆论的波浪。

 

——这,恰恰是基于定位的争议公关套路。

 

一批看了本文欢欣雀跃、鼓掌欢呼、留言赞叹的读者,似乎经过“自洽”的“独立思考”,“成功”吸收了重视顾客需求、回到营销原点、摒弃“狭隘”定位思维的“精华”,却不曾注意到:

 

本文进入他们“心智”的过程,恰恰是定位竞争逻辑的结果。

 

读到这里,请问各位:

 

•究竟是谁在“忽悠”大众?

 

•这篇文章究竟是“反定位”?还是就是定位?

 

而对这篇打着反定位旗帜的对立定位公关文,你是否赞同老何把它收入定位公关案例库?

 

 

快刀何

2018年11月1日9点27分初稿

2018年11月1日17点54分完稿于北京

 

【观战通知】

 

对了,隔空对辩,始终不如直接PK。

 

老何计划约寿文彬先生下周直播辩论一次,有兴趣观战的朋友可扫码加微信,注明“观战”,我们安排专人邀请进群。

 

154115479682165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