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起家的百果园,经过16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独角兽。然而,每一个成功故事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道的艰辛。
百果园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2002年第一家店开张,用了7年时间,开到了第100家,虽然看似一帆风顺,公司却一直在亏钱。
然而,创始人余惠勇非常固执,他说:“人人都说不行的事,我当时就决定了,这辈子就做一件事,一心一意做水果!”如今,百果园店面遍地开花,品牌形象深入人心。2017年,门店2800多家,年收入85亿元。
作为行业老大,百果园一直挺低调。
这种低调大概来源于创始人余惠勇。这个从高中开始就留长发扎小辫的男子,在外人看来就像一名桀骜不顺的艺术家,然而创业16年来,始终保持着一份冷静,心无旁鹜坚守在水果零售这领域,不为外界所动。
余惠勇与这个行业的缘分,大概冥冥之中在读大学时就注定了。高中毕业填志愿,他本来的志愿是军校,然而由于体检不过关,直接被调剂到了江西农大。
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农科院,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那颗不安分的心开始蠢蠢欲动,于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来到了深圳。
2001年底余惠勇开始创业,2002年第一家水果连锁店诞生了。这家店位于深圳福华路,面积大约50平方米。余惠勇依然记得当时去租赁店铺,房东知道他要做水果连锁,非常不看好这个生意,觉得他肯定做不下去。
然而开业后,生意火爆得不行。于是接连开了第二家、第三家。然后开始迅速扩张,开一家火一家,到2008年,7年时间,百果园开到了第一百家。
然而,看似一番风顺,到了年底算账,公司却一直在亏钱。
原来这个行业的瓶颈在于:连锁要求标准化产品,然而水果这种产品却极不标准。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
“水果这么普通的产品,连锁这么成熟的商业模式,为什么就是不行呢?”不甘心的余惠勇还专门找了香港中文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郎咸平请教,得到的回答是: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这门生意根本不会成功,不倒闭都算不错了。
然而,“人人都说不行的事,我当时就决定了,这辈子就做这一件事,一心一意做水果!”
余惠勇开始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始深度介入生鲜供应链建设,建立了从种植、采购、配送到门店终端的全方位品控体系。
从2008年到2015年,百果园的店从100家开到了1000家。2017年,百果园营业收入85亿,门店2800多家,线上会员超过3000万。同时,百果园宣布,到2020年门店要扩张到1万家。
创业16年,余惠勇的梦想可谓几经波折,幸运的是,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那么,百果园是如何做到的?高维君将从定位和股权设计方面来分享百果园背后的故事。
1. 定位:好吃的水果
2003年,余惠勇专门组织团队开会,明确了公司的定位——“好吃的水果”。
为什么是“好吃”?余惠勇做了系统的阐释:
第一,“好吃的”才是“营养的”。水果有没有营养,通过是否好吃直接体现出来;风味浓郁的背后是营养,寡淡的一般是没有营养的。
第二,“好吃的”才是“安全的”。好吃的前提是充分成熟,充分成熟的前提是树体要健康,树体健康就会少打药,没有不正当催熟(因为靠激素催熟的水果味道都不会正),等等。
第三,“好吃的”是“生态的”。好山好水好的环境,才能出好水果。
百果园就抓住了“好吃”。所有食物里面,只有水果是没有经过高温就直接入口的,其他的都是食材,包括面包都是经过加工的。加工的食品,好吃的不一定是健康的;而好吃的水果一定是健康的,因为它是天然的。
“如果我们买的,和外面卖的都是一样的水果的话,那我们的价值又何在呢?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替顾客选购与众不同的水果。”余惠勇说到。
为了让顾客吃上“好吃的水果”,余惠勇穷尽了所有办法。每一次顾客满意而归的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百果园的爆品“冰糖蜜瓜”,就是公司精心研发出来的产品,并且有着独特的种植方式。一根瓜藤上至少有30个“结位”,理论上讲可以结30多个瓜,但是这些瓜大小、质量很不稳定。
百果园为了保证蜜瓜的质量,规定一根藤上只能结一个瓜,而且还规定必须在特定结位上,因为这个位置长出来的蜜瓜是最甜的。
2010年,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在上海的一个展览会上,吃到非常好吃的红颜草莓。一经打听是南京种植的,当下就打电话询问之前一起合作过冬桃生意的南京合伙伙伴吴中平,“南京的草莓很好吃,怎么没有推荐过。”
就这么一句话,吴中平开始了他的草莓创业之路。他说,对于百果园的合作没有任何迟疑。然而,由于红颜草莓的生理特性,耐贮性差,采后不易进行保鲜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红颜草莓的运输极具难度和挑战性。最初的三年里,吴中平的草莓事业并不好做。第一车发往深圳的6000斤草莓,损耗高达70%。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改装和优化,余惠勇甚至亲自设计了草莓预冷柜,损耗才终于得到控制。这种鲜美多汁的草莓也终于得以在南方城市上市。
然而,水果这种东西变化太大了,产地不同,味道不一样;同样的产地,不同的种植方法,味道不一样;同样的产地,同样的种植方法,由于每年气候不同,味道也不一样。而且,水果的味道还和采摘时间、储存运输等都有关系。
那么,百果园怎么保证采购的水果是“好吃”的呢?从定位学角度来说,为了驱动品牌去占领“好吃的水果”这个定位,它的运营配称是什么?
首先,第一个是“标准”。这是解决水果连锁经营的关键。2003年,余惠勇带领团队梳理出各类水果的“标准”。
百果园通过自己多年经营水果的经验,通过三次大讨论,将水果标准分为四级三等——招牌、A、B、C;大、中、小;共12个等级。
比如“四级标准”就是从“四度一味一安全”(糖酸度、新鲜度、爽脆度、细嫩度、香味、安全性。其中,糖酸度、新鲜度、安全性是共性标准;香味、爽脆度和细嫩度标准,有的水果有,有的水果没有)六大要素,明确每一个品种水果每一等级的标准。
举一个例子,招牌级巨峰葡萄,它的标准是什么呢?一个关键指标是“糖酸度”要大于19度。糖酸度大于19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必须要用有机肥,不然糖酸度不可能大于19度;必须要控产,种植密度要降低,不然也达不到19度;必须杜绝过早采摘以及不能打激素催熟,不然,也不可能大于19度。
“标准”是解决水果连锁发展的关键。标准明确解决了客户体验问题,只要是这个级别的水果,全国的客户体验都是一样的。
有了这个标准,百果园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难题都迎刃而解:定价,按照标准定价;检验,按照标准检验;采购也是依据标准采购,百果园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商业模式。
而且,根据标准收购的利益机制,倒逼上游种植优化。比如巨峰葡萄的糖酸度标准是超过19度,如果要超过19度,种植户必须用有机肥,必须不能按照以往产量导向的密度进行种植,绝对不能通过激素催熟,也不能过早采摘。
第二个是“种植”。虽然标准制定了,但是由于中国的水果种植户非常分散,种植技术也参差不齐。余惠勇相信,好水果是种出来的。为此,百果园直接介入到上游的种植业。
其实,余惠勇认识到上游的重要性,是基于1998年做中华寿桃的一次教训。前两年做得很好,第三年,余惠勇先生花了很大力气在山东收了桃子,结果栽了一个大跟头,这些寿桃外观都很好,但核是黑的,口感很差,基本上不能吃,原因是农民打了一种叫“矮壮素”的激素。那个时候,他就意识到:一定要从种植管控,光靠外部收购是不可能的。
2003年开始,百果园就自己建基地和寻找深度合作基地,余惠勇先生的时间大部分放在种植基地上,自有基地有江西、山东、海南、云南、新疆等,现在,江西省有19000多亩,全球合作基地230个。
目前,超过20%的产品,百果园深度参与种植管理,包括种子、肥料、种植技术、采摘、摘后管理等;超过50%的产品至少参与到采摘和摘后管理,比如,开花时,授粉时、要采摘时,百果园的技术员都要到现场。
而余惠勇时间的分配,大概60%的时间在上游,在全球寻找有好水果,志同道合的上游合作者。
虽然通过运营配称活动,极大地保证了水果的质量。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都是企业背后经营层面的活动,很难被顾客所感知。
那么,如何才能让顾客相信百果园的水果是好吃的?因此,为了让客户买得放心,百果园推出了“三无退货”,打造强有力的信任状。
“不好吃,三无退货——无小票、无实物、无理由”,这也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而这种勇气背后也是信任——对消费者的信任,百果园坚信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是诚信的、自尊的。
2. 店长合伙制
百果园的扩张一路也是一波三折。从2001年开始,百果园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1年成立公司到2008年,是摸索的阶段,百果园搞起了加盟模式,连续亏了7年时间,跌跌撞撞开到了100家店;
第二阶段是从2008年到2015年,百果园回购所有加盟店,改造成全自主的自营店,2015年开到1000家;
第三阶段是从2016年开始,获得A轮融资后,由于资本市场的介入开始大肆扩张,门店总数超2800家;
第四阶段是从2018年开始,获得15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后,重启社会特许加盟,进一步加快扩张速度。
百果园后期快速发展,虽然有资本的助力,但可不是光有钱,就可以把一家家门店快速开起来的,百果园在连锁经营及激励模式上的创新不可忽视。
百果园早期也采用过加盟模式,加盟商越来越多之后,维护成本高,加盟费少,供应链不稳定,造成连续亏损7年的惨痛。
因此,百果园在原来加盟模式的基础上,经过系统总结,选用了“类直营”经营模式,即让店长成为投资主体,实际相当于店长合伙人制度。
百果园不收取加盟费,每年利润分配,百果园收取30%,其余70%按门店股权结构分配。
参与门店投资有3方:公司片区管理者、大区加盟商和店长。其中店长占股80%,片区管理者占股17%,大区加盟商占股3%。
百果园店长合伙人制最有吸引力的一点是,百果园不仅不收加盟费,而且门店若亏损,前3年的亏损由百果园承担。如果3年后还亏损,则会评估是否关闭。
连锁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复制,特别是店长。百果园对门店考核的要求,要求每家门店一年要为公司输出一名新店长(合伙人)人选。
一般而言,成为店长的培训周期为8个月到1年,公司会根据实际情况看门店培养出的新店长是否符合要求,进而决定其能否投资管理新店铺。
如今,百果园已经发展成行业的独角兽,品牌深入人心。而对于一辈子一心一意只做水果的余惠勇来说,路还很长。他说:“我希望,到2030年在全球拥有百万亩以上种植基地和15000家以上百果园门店。”
关注定位学习网公众号,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