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论丛

案例透析 │ 敌对阿里流量碾压,缺钱的“闪送”却拥有99%的胜算!

时间:2019-10-14 11:18:02 | 作者:知了定位 | 来源:知了定位研习社 | 阅读数:3599
摘要:关于心智战争,“认知比事实更重要”。

01.jpg

 

 “竞争,就是争夺用户心智”

 

——杰克·特劳特

 

7月25日,即时配送行业新贵“闪送”,签约周杰伦为代言人,并在全国主流城市投放分众与户外广告,且广告曝光的频次,毫不逊色于当年的瑞幸咖啡。

 

02.jpg

 

大家或许会认为闪送获得了新一轮的巨额融资。然而事实是,闪送距最近一次融资已过了一年,并且与业内排头兵点我达、达达相比,其累计融资额度只不过是他们的三分之一。

 

03.jpg

 

除此之外,传统快递公司皆在这一两年推出了类似服务。比如顺丰速运在2018年7月推出顺丰同城急送,并在五地试点;圆通速递以计时达切入即时配送领域,已经覆盖华东、华北、华南、华中、西南等地区的城市;韵达速递、中通快递也相继开通云递配、CityExpress即时配送服务。

 

04.jpg

 

更值得担心的是美团、饿了么这类的互联网平台,他们分别于2017年3月与4月推出跑腿类业务进行前期的试点。

 

05.jpg

 

这类平台本身就已发展出辐射全国的即时配送体系,同时手上还掌握着巨量的用户与商户资源。以美团为例,截止2019年4月,美团配送已全国发展了近万家配送站点、覆盖2800余座市县,服务于全国360多万商家和4亿多用户。

 

相比之下,闪送覆盖的城市仅222座,注册用户数为1.36亿人(2018年10月官方公布数据)。

 

流量主碾压新品牌的商战故事,在互联网领域再寻常不过。而闪送在缺乏流量金主的情况下,进行了这次品牌大动作,相信绝大多数看官,特别是竞品高层,会认为其是在“拼死一搏”。

 

但我们知了定位研习社却认为,这恰是闪送奠定行业头部位置的封王之战:因为闪送这般动作,将一举攻占更高阶的竞争战场:顾客心智。

 

 

1.跳不出的流量陷阱

 

从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崛起算起,中国互联网已经发展超20年,但基本的商业逻辑依然没发生本质变化:顾客即流量。

 

“推广引流,补贴拉新,客单促进,延展生态”这发展四部曲成为了互联网时代恒定不变的主旋律。在“得流量者生”这一信条背后,是将有血有肉的顾客,当作一个个阿拉伯数字来处理。

 

而当你用流量思维对待用户,顾客自然也不会觉得你是他心中的唯一;于是,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项目,最后都需要押宝在“速度”上。

 

除了一窝蜂地进入同一领域,资本烧钱速度也是惊人:因为唯有比其他竞品更快更多地获得用户,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与规模优势,赢得并购话语权。

 

06.jpg

 

即时物流领域自然也是如此,14、15年间蜂拥而入了众多项目,而16年起,就陆续有项目关停并转,退出市场。

 

大部分的互联网项目逃不出这样的宿命:首先研发一款可转化流量的应用,而后找到风投,最终做一回社会慈善。

 

 

2.看不见的“隐形流量池”

 

如果把流量的源头定义在华为、苹果等终端设备,或是微信、猎豹、京东、360助手等应用。那么,创业者是永远无法摆脱“流量陷阱”:

 

因为你会的,别人也都会;而你没有的,BAT这些富二代们都有,问题只在于他们准备采用何种方式何时入场。

 

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在2018年7月11日,宣布以众包业务、其他业务资源以及2.9亿美元现金战略投资点我达,成为点我达控股股东。

 

07.jpg

 

若以传统流量思维进行思考,阿里巴巴的这一动作,其实意味着众多同城配送品牌的出局:后者甚至都不存在收购的必要,没有粘度的用户加上随时可易主的配送队伍,有啥好买的呢?

 

当众多的互联网创业者将目光聚焦在物理流量上时,少数品牌打造了属于自己的“隐形流量池”。

 

“保持联系加微信”,“买二手车,上瓜子”,“打车用滴滴”,“买菜用叮咚”…

 

08.jpg

 

这些品牌的共同特征是:一旦产生相关需求,顾客最先想到的就是他们。

 

这就是我们知了定位研习社所主张的“流量型品牌”:植入到顾客购买决策程序中,并成为了顾客首选!

 

 

3.避不开的记忆规律

 

要成为流量型品牌,可不是简简单单通过打广告就能实现的,他必须遵循顾客的记忆规律,才有可能让顾客“过目不忘”。

 

然而,事实情况是,大部分企业满意,并且巨额投入的广告,都是违背顾客记忆规律的,在顾客眼中形同虚设。

 

以心智五大记忆规律其中之一的“心智喜好第一”为例,它点明了顾客对商业类信息的处理规则:

 

1)初恋效应:同类事物中的第一个被认知到的品牌,将让顾客久久不能忘怀。

 

盛大运营的网游“传奇”,2001年进入中国,当年即风靡全国;至今20年的时间,当年的玩家早已变大叔;但现今以“传奇”为主题的游戏依然高频出现在页游、手游端,众多玩家依旧乐此不疲。

 

09.jpg

 

2)冠军效应:虽然每个奥运比赛项目都会设置三块奖牌,但顾客只会记住金牌,而忽略后两者。

 

以阿芙精油为例,在品牌早期每次出现几乎都会传递自己的冠军信息,比如“全网销量第一”,“2瓶精油,就有1瓶阿芙”。

 

10.jpg

 

这么做的目的,除了能提升自身品牌记忆度外,更是在暗示顾客“无需记忆其他精油品牌”。

 

3)黑洞效应:行业内各品牌广告,大多数都是在强化第一品牌。

 

前阵子在“女子坐奔驰维权”这一热点事件期间,各地出现了众多模仿者,但这些新闻的出现,只不过在提示受众“我们都在学西安那女子”,受众自然记不得模仿者是在哪座城市进行的维权。

 

11.jpg

 

同样的道理,当你的广告文案通用于各品牌,不具独特性的结果,就是顾客在瞥过之后,自然不会刻意记忆你的品牌名,并且还会认为这是领导品牌所做的广告,因为想到类似的产品,他们想到的就是心里的第一品牌。

 

闪送在前期,也犯了这个错误,“紧急快,找闪送”这一广告,貌似关联了品牌,说明了关键利益。

 

12.jpg

 

当把“闪送”二字遮住,只露出“紧急快”这三个字,你想到的品牌是什么?我们知了定位研习社的很多人想到的就是顺丰。

 

品牌一旦成为了心智第一,会犹如黑洞般将心智后续接触到的通用型广告,通通据为己有。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50%是浪费的,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这句名言让众多品牌主心碎了一个世纪,但如果考虑心智五大规律的话,那里面的数值至少是95%。

 

不过,若你成为了第一,那么广告收益,至少是300%。

 

 

4.想不到的竞争对手

 

当品牌传播不是以人群,而是以顾客心智为靶向后,你会惊讶的发现,平日里挂在嘴边的竞争对手,并不是你的竞争对手,因为在顾客脑子里他们并不存在!

 

以闪送为例,行业内隶属于“同城即时物流”。同时还可细分为“短程同城即时物流”,如饿了么、美团(现阶段主要聚焦于餐饮);以及“远距同城即时物流”,如点我达、顺丰同城急送等。

 

但在顾客心智中,所呈现的竞争状况截然不同:不仅对“点我达”、“京东到家”这些品牌缺乏了解,更是不存在“同城即时物流”这样的名词概念。

 

同时,从商业模型上看,让饿了么送餐员做长距离配送的活,不但合理,而且还能利用非餐饮高峰期的空闲运力。但在顾客眼中,提到饿了么,想到的就是“送饭的”,并不会认为其能很好地完成文件类产品的配送工作。

 

在我们调研了近三十个顾客后发现,在顾客心智中,闪送的核心对手其实是以顺丰为主打的快递企业。并且,“即时快递”、“跑腿快递”这类接地气的语言,相比于“同城即时物流”这一行业词,更容易被顾客理解使用。

 

 

5.闪送的竞争护城河

 

成为第一是打造流量型品牌的捷径,但其关键又在于需要找到心智中未被竞品抢占的空白地带。

 

13.jpg

 

此番闪送打出“一对一急送,拒绝拼单”的广告语,正是针对顾客心智中的空白地带的主动出击:

 

1)“急送”二字比“快递”更显急迫,切中了客户着急送东西的需求;

 

2)“拒绝拼单”这四个字,又显现出了与传统快递品牌,乃至其他同城速递项目的显著差异。

 

3)同时“不拼单”,也是对“快”的另外一种诠释说明。毕竟,美团已经打出“美团外卖,送啥都快”。

 

如果用先前提到的测试方法,把“闪送”二字遮掉,顾客光凭“一对一急送,拒绝拼单”这句话,是联想不到其他品牌的,往往这时候,心智就会想去了解该品牌名。

 

通过“差异化”创造心智中的第一认知,而后聚焦传播,登陆心智;如此这般,即可成为“第一品牌”,收获第一品牌带来的红利:越多品牌进入这个行业,竞品越打广告,“闪送”越是受益!

 

这种无形的品牌护城河,既可向外输送流量,竞品来犯时亦可蓄水,并且是多多益善。

 

我们看到一篇报导,点我达的高层在加入阿里体系后,对外透露了自身的流量整合成果:“其它平台完成5个订单一般需要5名配送员,但点我达只需要1.6人就可以完成5个订单的派送,而且不会有绕路的情况。”

 

事实上,这确实能带来效率提升,成本降低,最终让用户受益,但在认知层面,这种拼单配送的行为,已经被闪送定义为“速度慢”、“服务低效”了!

 

关于心智战争,还有一句警世名言:“认知比事实更重要”。

 

闪送的未来,大家觉得会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