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包·恩和巴图品牌战略(ID:baoenhebatu-g)
近期,我们推出《好资源就该做大品牌》系列节目,点评了全国各大省市的好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提出一些可能做出大品牌的机会点。
没想到,节目播出后引发了大家的热议,有人点赞,有人反对,甚至有人说:我们的特产多如牛毛,做品牌的机会遍地都是。
看到那些评论后,我们觉得有必要跟大家说清楚一个现实:你错了,不是所有的好资源都能做品牌!
有些资源,在当地已经存在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但至今都没有出来一个品牌。所以,不要把“做品牌”这件事情看得那么简单!
什么样的资源才能做出大品牌?心征服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六大条件:
1、关注条件
品类关注度越高,做大品牌的可能性才越高。品类关注度是指消费者对一个品类的变化所倾注的注意力。这种注意力,一般与消费者的利益、喜好、情感、审美以及生活方式有关。比如:汽车是关注度极高的品类,几乎一举一动都会被人们注意到;然而,电池是关注度极低的品类,大家很少一起聊天的时候广泛谈论一节电池的好坏。这也是为什么在汽车上我们能看到无数个品牌,而在电池上只能看到那么几个品牌的原因。
对区域好资源而言,品类关注度是能否做出大品牌的第一大条件,高则有戏,低则渺茫。经过我们的观察,五常大米、江西脐橙、吐鲁番葡萄、苏尼特羊肉等品类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大家比较在意品类前面的地区名称。这种好资源是有机会打造品牌的。然而,那些小麦、玉米、大蒜等品类,关注度比较低,这些品类哪里产量大、哪里品质好,消费者并不关心。因此,这些品类就很难做出大品牌。
2、认知条件
有认知优势的品类更容易做出品牌。比如,波尔多的葡萄就好,因此产生了拉菲、拉图这样的世界顶级品牌;内蒙古的牛奶好,因此产生了伊利和蒙牛这样的百亿级大品牌。
按照这个思路去寻找,中国能够做出大品牌的好资源还真不少。比如:福建的茶叶好,应该产生一到两个百亿级品牌;景德镇的陶瓷好,也应该产生一到两个百亿级品牌;天水(甘肃)是伏羲和女娲诞生地、巴林右旗(内蒙古)是格斯尔文化之乡、垫江咂酒(重庆)与中华文明同步等,也都是非常好的认知,应该产生相应的大品牌。
3、消费条件
能否做出大品牌,还要看消费者的基数有多大。如果你的产品仅属于少数人,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做大。因此,还要考虑全国的目标消费者是否普遍能接受。
能否接受,取决于两个因素: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理念问题还算好解决,一般都能顺利通过。但是,习惯问题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很多产品走不出去的原因就在这里,外地消费者根本不习惯消费你的产品。
伊利和蒙牛曾经力推蒙古奶茶,想把它卖到全国。但是,事实证明,没有成功。因为,南方人,甚至内蒙古以外的北方人、中原人都无法接受其口味。在他们的心智里,奶茶应该是甜的,而不是咸的,但蒙古奶茶恰恰是咸的。
云南的普洱茶也是一个道理。虽然在口味上没有什么障碍,但是在消费习惯上有问题。因为,消费者每天喝的茶水量是有限的,你的茶要想占领这个份额,就必须让消费者减少或停止原来喝的茶。然而,茶非面包、饼干,不是想换就能换的,消费者是有消费习惯的。你让一个常喝红茶的人改喝绿茶都很难,你让他喝普洱茶有可能吗?这就是普洱茶走向全国后卖不动的主要原因。
曾经,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位企业家问我:包老师,我想把内蒙古的牛肉干卖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您看是否可行?我的回答非常简单:不可行!原因也在这里。
内蒙古的牛肉干,作为旅游携带产品,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你把牛肉干卖到外省,卖到人家的家门口,问题就出来了:外省的消费者根本没有吃牛肉干的习惯。你让他品尝一次可以,但让他天天吃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在消费理念和习惯上能否让全国的目标消费者接受,是一个好资源能否做出大品牌的重要门槛。
4、定位条件
如果在一个品类里,大牌林立,做出一个新品牌的机会就很小。相反,在一个品类里,没有明确的第一品牌或第二品牌,你的机会就很大。
内蒙古的牛奶,已经有明确的第一、第二品牌,所以在这个品类上再出一个品牌难度很大;但是,内蒙古的羊肉,目前还没有大家公认的第一、第二品牌,所以就有机会。
再往下说,如果一个品类已经有明确的第一品牌,但没有明确的第二品牌,仍然有机会。比如:河北的“六个核桃”在核桃露这个品类上已经做到了“第一”,但没有明确的第二品牌,因此重庆的城口核桃就有机会,城口核桃完全可以发展出一个产品品牌,站到“六个核桃”的对立面。
当然了,如果你有超强的品类创新能力,即便一个品类大牌林立,你也能做出品牌。因为,新品类相当于没有第一、第二品牌,你就是第一品牌。而“第一”则是最容易做出品牌的好认知。
5、流程条件
流程条件,主要指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标准化。对品牌而言,这个条件与“能否做大”有关。生产环节标准化,更容易上规模;销售环节标准化,加快渗透市场,从而做大一个品牌。
这个时候,有人可能会问:现在不是个性化消费时代吗?不是提倡个性定制吗?为什么强调标准化呢?
是的,没错。在这个时代,你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也能做出品牌。但是,只能做出“小而美”的品牌,不太可能做出大品牌。因为,如果你做不到标准化,不仅仅影响到你自身的扩张,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不会赏识你。资本市场往往青睐那些生产环节能够标准化的、容易快速做大的品类。
就拿餐厅来举例。一家高档的中餐厅,虽然环境优越,饭菜可口,服务周到,体验良好,但是很难做大。主要原因是:菜品的品质和口味难以标准化,甚至,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都难以标准化。相反,西式快餐店就容易做大,因为产品容易标准化,而且没有什么服务。
所以,就餐厅而言,没有厨师的餐厅容易做大,没有服务的餐厅容易做久。因为,有了厨师,就涉及到标准问题;有了服务,就涉及到体验问题。这个道理,在其他行业、其他品类上也是适用的。
6、产能条件
好资源能否做出大品牌,产能问题也不能忽视。有些资源很好,但产能跟不上,一般情况下也做不出大品牌。比如:内蒙古的牛奶能够满足1000亿的销售规模,所以,持续支撑伊利和蒙牛的发展没有问题。但是,骆驼奶就不行,因为当一个品牌把规模做上来的时候,产能就跟不上了。
这样的问题在其他省份也普遍存在。比如,阳澄湖的大闸蟹,确实很好。但是,产能有限,难以规模化发展。当产能跟不上的时候,人们会怎么做?偷梁换柱,冒名顶替。阳澄湖难以满足需求的时候,当地企业把其他地方的螃蟹运过来,当作阳澄湖大闸蟹来卖。在阳澄湖里洗个澡卖给你,算是有良心的了!这种现象一旦被消费者看穿,谁还买呢?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了,怎么做品牌呢?
中国最盛产的茶叶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真正的顶级好茶,老百姓根本没有机会消费。因为,产量有限,一旦出来就被“内部”瓜分完了。所以,做不出品牌,也不需要做品牌。那么,中国茶叶要想做出品牌,第一问题不是品质问题,而是标准问题。解决标准化,从茶叶的种植到采摘必须要有个标准化的流程体系,甚至需要品质、口感的人为调整,这就有点像做白酒,需要用基酒来进行口味调整。解决了标准化问题,就要考虑产能问题了。
总的来讲,好资源品牌化,需要考虑这6大条件。如果你手里的资源,能够满足这些条件,那就恭喜你:你距离打造一个大品牌只有一步之遥了;如果以上条件你多数都满足不了,那我提醒你:不要把钱洒在那片见不到浪花的大海里!
最后再提醒一句:即便你的品类完全满足以上6个条件,也不能高枕无忧,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再好的产品也必须要投入足够的费用去推广才能成功。
关注定位学习网公众号,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