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论丛

如何在第三次国货运动中寻找自己的蓝海?

时间:2021-10-25 03:23:06 | 作者:胡晓东 | 来源:笔记侠 | 阅读数:982
摘要:未来十年是做新品牌的大机会。
来源 | 笔记侠(ID:Notesman)
整理者 | 少将

01.jpeg


内容来源:2021CNEF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峰会。
分享嘉宾:胡晓东,新匠人新国货促进会执行会长。

宏观趋势

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 “国货运动”的含义是什么?

  • 为什么会发生国货运动?

  • 在国货运动的过程中,创业者都有哪些机会?



一、为什么会发生第三次国货运动?


消费品行业存在了多少年?两千年还是两万年?从人类出现,消费品就一直存在,这里面不变的东西很多,变的东西很多。


我们思考一下,到底哪些是变的,哪些是不变的?


其实很多事情可能会变,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环境在变,比如有一些风口可能在不断变化。


但是,我们觉得未来十年有一件事情是不会变的:新国货的崛起是一个必然的事情。


不论是从国内外的环境来讲,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来说,我们觉得接下来的十年都是中国新消费品最好的机会。


因为中国已经到了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第二的时候,跟国外的竞争关系会变得更加微妙,接下来只能靠内需去拉动整体消费。


其实中国的消费品供应链是比较成熟的,只是很多供应链之前一直是被出口或者是大量的国外品牌在用,而现在这些供应链完全在给国内的品牌做代工。


02.jpeg


所以,未来十年是做新品牌的大机会。


我们一直在研究行业的变化,也看美国、日本是怎么一步步崛起的,通过横向对比,我们认为中国这一百年经历过三次国货运动,而这一轮是从2015年开始的第三轮国货运动。


关于第一次国货运动,吴晓波在《跌荡一百年》这本书中写到:


1905年,中国代表团去参加美国的世博会,发现国外的展品都是汽车,中国就是一些农产品、茶叶、丝绸等几百年没变的东西。


中国代表团回去后,开始鼓励国内的商业发展。


1910年,上海作为一个商业中心开始有了百货商店。1929年,当时的民国副主席开始做西湖博览会,把全世界好的产品引入到中国。


这是第一轮国货运动开始的时刻。中国人开始强烈支持国产品牌,当时最鲜明的品牌就是百雀羚。


第二轮国货运动是从1984年到1998年,这段时间出现了许多新品牌的巨头,比如农夫山泉。


事实上,这些巨头在当时也是创业,创业永远是难的,所以大家也不用过于恐慌。创业永远是在红海寻找自己的蓝海。


第三轮是从2015年开始,吴晓波当时写了一篇文章《去日本买一个马桶盖回来》,这篇文章的传播量很大。李克强总理邀请吴晓波聊了一下这个事情,后来出了个很好的政策,叫万众创业。


事实上,当时的中国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中国人的需求,必须要去国外买东西,或者必须要去海淘。


当这种需求出现的时候,中国肯定会有人能够满足这个需求。


03.jpeg


所以,2015年以后出现了大量的品牌,比如我们做的“认养一头牛”等品牌都是2015年前后崛起的。


原因有三:一是需求的出现,二是供应链的成熟,三是新中产的人群越来越成熟。



二、第三次国货运动有哪些变化?


第三次国货运动有哪些新的机会?哪些变与不变?


我们把新的国货运动分为三块,可以分为新用户、新传播、新渠道三个点来看整个市场的变化。


1.新用户


① 最大的变化是用户的变化


为什么这一轮消费和上一轮消费完全不一样?因为中国的主力消费群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之前的主力消费群一直是60后、70后,现在大家讲Z世代,主要是80后、90后和00后组成的一波新人群。


而且,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变得不一样了。


上一代消费品其实满足的是基础消费需求,从无到有,比如我需要矿泉水、冰箱、彩电、手机等等。


而这一轮的消费需求是我需要更好的水,更好的手机,更好的东西。它跟上一轮的需求完全不一样。


当这个消费群成为主力消费群以后,上一轮的品牌必须要警醒,怎么满足这一部分人对个性化的需求、对精神的需求?


② 这波人的用户习惯完全不一样


你们想象一下,这些人生来就生活在电商的环境里。


而80后这一代人,是经历过了无电商到有电商,从不信任电商再到敢用电商。


但现在的消费者基本上没有对线上购物的不信任感。


04.jpeg


因为这一代人的生长环境与上一代不同,所以他们的消费习惯也不一样。


所以,大家要思考这一代人对你产品的主要使用场景是什么?


并且,这一轮的需求其实有个非常大的迭代——年轻人与父母那一辈喜欢的品牌都不一样。


对很多品牌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可怕的需求。但是如果老的品牌有自己的迭代能力,比如李宁、波司登,还是会活得很好的。


那么,品牌需要细化迭代些东西呢?


第一,外观。


比如我需要买水,以前只要买到就行了,那现在呢?我现在要在10瓶水里面选,所以这时候你的瓶子要好看一点。


当没有选择的时候,你可能只需要在一个维度跟别人竞争,当需要选择的时候,就是多维度竞争。


我们要从消费者角度多思考他为什么要买你的产品,在那么多选择的情况下是不是最低成本选择到你,所以外观很重要。


第二,注意消费者需求的改变。


举个例子:三顿半。


20年前,为什么雀巢能够一统天下?因为我们只需要喝到咖啡就可以了。


但是现在我们需要不同烘焙度的咖啡,需要不同口味的咖啡。在这种需求的细化下,就出现了三顿半。


05.jpeg


③ 场景的变化


举个例子:大希地。


大希地主打的是预制菜,目标用户是一二线城市的人。因为一二线城市的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做饭的时间也从原来的一个小时也被压缩到15分钟。


那么,15分钟有没有可能做出一顿大餐?


所以大希地做了很多预制菜,他可以让你15分钟做一个四菜一汤,解决的是用户对时间分配的改变。


我再举一个场景的变化,我们有一个品牌叫冰兔冰箱,它是做冰箱的,但是这个冰箱只放化妆品。


你想象一下,你家里的化妆品可能价值10000块,然后放在100块的菜旁边。它出了一个大概1000块钱的冰箱,让你把所有的化妆品放在那个冰箱里面。


它解决了一些问题,比如它不会有水流下来,它不会有声音,它长得特别好看,而且可以放在梳妆台上。


我们发现每一代人都会有一些新的需求出现,有一些产品可以在新场景成为新的样子。


这是我们对新用户变化的看法。


那么,哪些是不变的呢?


人类有一些需求是永远不变的,只是每个时代的需求比例在变化。


另外,我们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永远没有变化的,你怎么把产品做得越来越好的事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刚才也讲到文化自信的事情,中国的文化自信一直是在的,所有国家的民族自信感一直是强的,它只是需要一个契机让大家激发出来。


第三次国货运动又是一个非常好的浪潮,年轻人本来就很自信,整个社会又在鼓励大家支持国货,所以我们觉得这个时代是新国货的时代。


2.新传播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受,其实移动互联网才10年,互联网才20年,但很多都觉得自己生来就是在用互联网。


其实像我们这样的年纪(80后)只有一半的时间跟互联网有关,之前一半时间跟互联网没有一点关系。


当年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完全不一样。


比如我想吃长沙最好吃的臭豆腐,我会找我的朋友帮我去问长沙最好吃的臭豆腐在哪里。


而现在,我会自己去百度、小红书查,查了半天发现是假的,然后再拿手机打电话问朋友长沙哪里的臭豆腐最好吃。


06.jpeg


有一个很神奇的逻辑是:当你信息极度匮乏和信息爆炸的时候,你会选择的路径是相似的。


真正的互联网数据爆发其实是2010年以后,以前的互联网数据量没有这么大,现在一天可能是十几年前一年的数据量。


因为数据量的改变、广告模式的改变,大家的记忆方式也变了,产品节奏也变了。


① 产品节奏变了


以前,一个产品出来到最后清仓,大概是两年周期。现在,一个新品的生命周期只有2到3个月。


举个例子,我当年做服装的时候,一年基本上过两次海澜之家,后来是电商,每个季上新,现在是直播的年代,每日上新。


这是一个极度加速的时代。


加速以后,大家对产品的供应链能力的要求完全不一样,大家对产品的研发效率完全不一样,所以你怎样去快速做出一个产品、快速传播、快速迭代,变得越来越重要。


② 传播路径的分散化


我刚才举例,我可能20年前要打电话问朋友长沙最好吃的臭豆腐在哪里。


当现在信息过度的时候,大众点评、小红书都是刷的时候,我还是要打电话问他。


所以,当信息爆炸的时候,中间节点成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传播路径。


比如刚开始大家都相信广告,现在没有人相信广告,开始相信KOL(关键意见领袖),之后又没人信KOL,变成相信KOC(关键意见消费者)


它的路径在一层一层改变,信息通过中介不断变化。


07.jpeg


但传播里面有两个是不变的:


第一个是信息效率。


为什么现在互联网的信息全部变成了视频化?因为视频对信息的承载量是最大的。


你们可以看上一轮媒体的变化,从报纸到广播再到电视,最后电视占了整体百分之八九十的份额。


互联网也是一样的,最早我是在网易,后来我在优酷,我明显感觉到互联网的变化也是一样的,从图文时代到视频时代。


你们一定要记住,当媒介形式大迭代的时候,不可逆的情况下,你们一定要尝试做这件事情。


所以,你们一定要尝试做短视频,尝试做直播。


第二个是建立信任。


建立信任这件事情其实很难,品牌和贸易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要建立信任。


为什么我一直讲买流量的品牌很难?


你想象一下,你以前在国金门口摆摊卖一个产品,你算不算一个新消费创业者?再想象一下,你在网上买了点流量,卖了个产品,算不算新消费品品牌?


其实逻辑是一样的,只是你以前在线下给的是租金,现在在线上给的是流量费。


所以品牌和贸易是有区别的。你做品牌一定要跟消费者建立信任,他愿意相信你做的产品会越来越好,或者你做的其他产品也会很好。


然后你要有跟流量方谈判的能力,或者你能持续找到有流量的地方。线下的那些小摊为什么后来成为小店?因为他开在哪里都能吸引人来了。


线上也是一样的,当你通过流量买到用户以后,你要注意用户还会不会再来。


你们一定要认清楚,流量只是暂时的。


就像你搞好关系在国金门口蹲3天,被人搞走了,还有没有继续在你这里买?如果有,你有机会成为品牌,如果没有就没有。


3.新渠道


① 渠道的变化永远是细分和重分


细分的逻辑是什么?细分渗透。


举个例子,吴晓波在《非常营销》这本书中写道,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中国做经销商的逻辑是从市一级开始做起的,而娃哈哈从县一级开始,当别人做到县一级,我从村一级开始。


所以这是一个不断细分的逻辑。


但突然出现了个线上电商,让很多传统品牌很痛苦,为什么?因为它无法按原来的逻辑去布局。原来是按区域分的,现在没有区了。


08.jpeg


当有一个完全全新的渠道出现的时候,其实是一个重分的逻辑,你要分出来线上和线下的经销商结构怎么改,利益结构怎么改,组织结构怎么改。


如果你分不清利益分配,这个渠道肯定会死,电商做不起来。


10年前,包括很多传统品牌改这个渠道,这一轮就是私域的机会。


你们如果在企业内部推不动私域,说明你以前天猫做得还不错,抖音做得还不错,快手做得还不错,这都是平台的流量。


如果你把它导到私域上面,你跟这些店长抢流量,他们怎么会放呢?


你必须要知道每次都是一个重分的逻辑,先是有天猫店,再变成有京东店、拼多多店,当有了私域就是重分,线上线下也是重分。


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② 新渠道永远只追求效率和体验


效率做到极致,再往体验上做,体验做得非常的华而不实的时候,又开始回归效率。


线下的效率典范是超市。


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到线下做到超市的时候,已经把产品、性价比、效率做到最极致,它下一步发展就是便利店,卖得更贵,但是更方便。


方便其实是一个体验逻辑,它不是原来的性价比逻辑。其实电商也是一样的,电商的也是把性价比做到极致。


但下一步你会发现,现在做的直播其实是牺牲效率的,但是它加了体验的功能。


所以零售新渠道一直在平衡,不变的是它不断在追求效率越来越高,另外,效率高到极致,就又会追求重新用体验改变这种方式。


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都是一样的。


09.jpeg


然后每个渠道都会找到它自己的效率和体验的平衡点,所以京东最后会变成它这个形态,抖音会变成那个形态。



三、小结


总结一下,这一轮消费品牌非常大的机会点是因为新用户的出现,以及传播形式的大迭代,再加上新渠道的变化。


我们之前跟日本的一些消费品创业者聊过,像日本、美国都没什么机会,因为他们的传播渠道还是电视,线下的渠道还是超市。


只有中国有新渠道出现,有新的传播方式出现,所以才出现了大量的机会、新的品牌。


所以,我们觉得新国货时代只是刚刚开始,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品牌在未来10年、20年只是一部分,但是我希望你们都可以持续地做下去,在10年以后、100年以后还可以看到这些新国货品牌。


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