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顾客,有时间刷抖音却没时间看你的产品说明书,所有企业都在寻求差异化竞争。然而,只有认识到差异化竞争的最强力量是品类创新,并做到“三看三做”,品类才会在占领顾客心智的战场上得到胜利。
来源 | 来自《升级定位学院认证讲师班》演讲
演讲 | 刘军
在产品极大丰富的商业世界里角逐,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苦苦追求“差异化竞争”。
遗憾的是,我们所看到的各种产品,大多属于战术上花哨,战略上老套。
然而,新时代的顾客,有时间刷抖音却没时间看你的产品说明书。
以至于你的一片匠心、五大卖点、十项功能,全被顾客无情地忽视了。
那么,到底怎么样才能形成对顾客有意义的竞争性差异?
一、差异化的三个层级
一开始我们总以为,创业的逻辑是道填空题,你有需求我有货。你说“买一个吧”。后来慢慢发现,顾客的逻辑是道证明题,请证明你哪里比别人好。他说“我先看看”。
由此,差异化竞争的序幕拉开。
冯卫东老师在《升级定位》中提出了发人深省的品牌三问:
你是什么
有何不同
何以见得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三个问题是站在不同层面解决“差异化”这个命题。
用竞争语言来翻译一下,可以转化为另外三个问题:你我不同类,同类不同道,同道不同位。这是由高到低的三类差异化,层次分明,高下立判。
第一个差异化直接在品类层面解决,也就是品类创新,让顾客一看或是一听就知道是个新东西,甚至是个新物种。
正所谓“桥归桥,路归路”,说的就是最显而易见的差异化,以新品类的面目示人,竞争和转化老品类原有的顾客。
第二个相对次之,要在定位特别是物理特性的层面来解决差异化,品牌主打的诉求或针对的客群有明确的归属。
有言道“大路通天,曲径通幽”,说的就是各自定位不同,却各有各的一番风景。
第三个差异化相对费力一些,需要捧出成绩单来向顾客证明自己的市场地位和市场表现。
比如,同样都是桥,武汉长江大桥却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之美誉。
二、差异化竞争的最强力量是品类创新
商战中的“降维打击”,说的就是以高打低,在认知上、在势能上、在产品上碾压竞争对手。
最高级别的差异化,当属品类创新。
这个结论在经济学上也能找到解释,因为一眼看去就知道这是个新东西,容易引发顾客的自行关注,商家可以免去大量的口舌之说,自然进店率大幅提升,这正是经济学上的降低了信息费用。
然而不同于物种进化,品类创新并不会自然发生。
新品类并不以企业或品牌的意志来确立,中间需要大量的探索和试错,从实践看,可行的方法是不断尝试将特性品类化。
品类创新,是对品类分化做了深刻洞察和刻意设计的人为结果,需要发挥企业家才干,充分调动社会中的亚文化力量,主动促进顾客的“认知隔离”。
换句话说,只有实现了认知隔离,新品类才能在顾客心智中得以确立。
基于长期的品牌观察和定位实践,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认知隔离的“三看三做”法则。
完成认知隔离“三看”
先说终局,如何判断一个新品类已经实现了认知隔离,关键看三点。
一看顾客愿不愿改口。
别小看只是个名字称呼,就像尚未入门的媳妇,要改称男方父母为爸妈,除了要一个改口大红包,还需要对双方感情进行确认。要实现多数顾客改口,当然不是一笔改口费所能解决的。
比如近年流行的“体适能培训”,被行业先行者教育了好几年,可是顾客很“顽固”,不愿意为其改口,仍然习惯称之为儿童运动馆。
二看对手有没有跟进。
如果第一点是顾客视角,这一点往往代表着行业从业人员的集体认知。需要警惕的是,不排除存在知识的诅咒,陷入群体性的内部思维。
比如早些年的新产品“热泵热水器”,自从某品牌将其命名为空气能热水器之后,顾客才明白这是什么。
三看第三方会不会开类目。
这里说的第三方,往往是渠道品牌或导购品牌。比如有人将其品类确立为“辣椒炒肉”,这要看点评网是否在美食板块里为辣椒炒肉开了一个专门的类目。
这“三看”,既是对现状结果的观察评估,也是品牌需要努力推进的方向。
促进认知隔离“三做”
由于认知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们应该在哪些地方努力,才能促进顾客的认知隔离呢?
我们认为关键要做到这三点。
第一,名字隔离。
让新物种在面市的第一刻,就有一个专属的品类名。关于品类如何命名,可参考冯卫东老师的品类命名八字诀:有根、好感、直白、简短。
比如,在城市快捷酒店深入人心的时候,在全国各大5A旅游景区推出一个“景区连锁酒店”,既能对接用户需求,又能为人生地不熟的游客提供保障价值。
还有,我们定位微咨询的学友企业,做办公椅,技术超级牛逼,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国际品牌Herman Miller,我们建议把特性品类化,将其命名为抗疲劳椅,原点顾客是互联网大厂天天加班的工程师们。
第二,产品隔离。
这需要大尺度的革新精神,让你的产品看起来就不像老品类,比如诺基亚时代,手机都有密密麻麻的按钮,乔布斯却力排众议,逼着工程师不能在手机上放键盘,最后实在不行,那就小小妥协一下,放一个HOME键吧。
再比如戴森的无叶风扇,简直颠覆认知,风扇不就是电机加扇叶组成的吗?
产品区隔所带来的好处,除了蜂拥而至的热销和话题,更是企业的超额利润。
第三,包装隔离。
有些产品的进化速度很慢,要想做到产品革新并非易事。退而求其次,我们还可以在产品的包装、装潢和视觉锤上多下功夫。
比如有人喜欢喝蜂蜜,可是一想到得拿出一个黏黏糊糊的大瓶子,还得准备一个勺子,这简直是天大的麻烦。
我们有个学员,把蜂蜜做成便携式袋装,一盒50支,是不是购买意愿倍增,贵一点也不在意了?
比如安慕希希腊风味酸奶,其实没几个人知道什么是希腊酸奶,但那个钻石型包装确实很有范儿,忍不住想尝鲜一下。
品牌要占据顾客心智,但定位不是造词运动,心智更不会凭空产生。
任何心智战场的胜利,都是物理战场的胜利叠加。
关于认知隔离的“三看三做”法则,正是物理战场上可落地可检视的整套动作。
关注定位学习网公众号,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