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论丛

决战全球:中国品牌全球化的三大战略要点

时间:2022-02-28 03:27:53 | 作者:赵春璋 | 来源:里斯战略定位咨询 | 阅读数:1168
摘要:“地球村”的认知已然形成,全球化势不可挡。 中国品牌唯有成为“全球品牌”才能胜出。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世界百年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形态发生了许多变化。然而,从长期来看,全球化势不可挡。笔者认为:中国品牌唯有成为“全球品牌”才能胜出。本篇文章将围绕“中国品牌成为全球品牌的必要性”和“打造全球品牌的几大方法”来做深入分析。

 

自2020年新冠疫情起,全球经济受到了巨大冲击,伴随着全球出行与贸易受限,全球化的进程似乎戛然而止;同时,在美国“本国制造业保护”的政策下,“逆全球化”的概念被提出,各品牌全球化的步伐被迫放慢甚至放弃。然而,“全球化”真的能被阻挡吗?“全球化”本质就是“商品经济最大化”,这个规律在商业界如同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界一样不可抗拒,不受任何国家和人的意志影响。短期内,全球化的进程似乎会被延缓,但长期来看,全球化就像空气,一定会进展到它自己能扩展到的极限才会止步。

 

据海关统计,即使仍在受疫情影响,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人民币,比2020年增长21.4%,与2019年相比增长23.9%,我国前五大贸易伙伴依次为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对上述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为5.67、5.35、4.88、2.4和2.34万亿元,分别增长19.7%、19.1%、20.2%、9.4%和18.4%。¹ 全球化的飞轮在中国仍在加速转动。

 

同时,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也给全球化不断加持,打破了全球贸易物理上的边界。不论是国内2020年开始兴起的“直播带货”,还是2021年全球盛行的“元宇宙”概念,都是“全球化”打破次元边界的直接体现,“地球村”的认知已然形成,全球化势不可挡。

 

640.png

 

 

为何中国品牌要力争成为“全球品牌”

 

对于中国品牌来说,在这全球化的进程中,唯有成为“全球品牌”才能胜出。

 

认知上,全球品牌占据着心智制高点,拥有无以比拟的认知势能。消费者认知中,依据品牌销售的范围,存在三个阶梯,由高至低依次是“全球品牌”、“全国品牌”与“地区品牌”。一个品牌如果能销售至全球多个国家,则被消费认为是一个“更成功、更好”的品牌,因此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且卖出溢价,实现对当地品牌的收割。过去20年中,我国多个行业均经历过被收割的惨痛经历。如运动鞋服品类中,李宁曾是我国第一运动品牌,在2003年之前,李宁连续9年占据着国内运动品牌第一的宝座,1996年李宁营业收入6.5亿元,市场占有率超13%,NIKE在国内的年销售额约为4亿元,市场占有率仅为8%左右。随着NIKE发力中国市场,凭借全球品牌在心智中的极高势能,实现了对李宁的快速收割。2020年,NIKE在中国的销售额达570.2亿元,为中国市场的第一运动品牌,李宁销售额为198.7亿元,虽销售额同样实现了巨大增长,但已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相似的情况发生在各行各业,奶粉行业,国内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国外品牌;汽车行业,德国品牌的产品溢价能力远高于国产品牌……是产品力的差距吗?不见得,国产品牌的产品质量早已经不输于甚至领先国外品牌。核心的原因在于“认知”在作祟,

 

当今的商业战场早已不在“市场”上,而在“心智”中,心智中的地位决定了市场上的地位,而“全球品牌”就是心智中的制高点。”

 

全球品牌也为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竞争优势。全球品牌意味着拥有全球的供应链体系,成本更佳;拥有全球的市场,抗风险能力更强。以汽车行业为例,2021年,全球销量最高的汽车品牌丰田销量将达1040万辆,仅在美国与中国市场,丰田的销量就分别达到了233万辆与194万辆。巨大的销量基础给丰田带来了极大成本优势,在保证销量的情况下,利润率远超同级别其他品牌。同时,战场的分散也降低了其经营风险,虽受到全球疫情与芯片短缺的影响,但核心市场的贡献仍然保证了丰田的整体增长。

 

 

如何打造全球品牌

 

对于中国品牌来说,如何打造“全球品牌”?

 

首先,成为国内的领导品牌或数一数二的品牌。带着“本国第一”的认知出海更能占据有利认知。当一个品牌进入海外市场时,其在当地消费者认知中尚属空白,而“本国第一”能极大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与接受度,若某个品牌能成为“本国第一”,则他代表着“被更多人验证过、可靠”的品牌。麦当劳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快餐,尼康是日本销量最高的相机品牌,Facebook是美国使用人数最多的社交平台,丰田是日本销量最高的汽车品牌,茅台是中国最高端的白酒品牌……成为国内领导品牌,再开拓海外市场。

 

其次,打造心智中的“全球品牌”,而非仅开展“全区贸易”。在全球贸易的当下,中国品牌很容易通过进出口的方式进行全球贸易,全球各个地区均充斥着“Made in China”的产品,然而,如不能在全球消费者心智中建立品牌,中国品牌始终难以取得本质上的突破。奇瑞汽车一直是国内汽车品牌中出口量领先的品牌,2021年,奇瑞汽车出口量达26.9万辆,创造了新高。然而,奇瑞是一个成功的“全球品牌”吗?从中国消费者的认知中,奇瑞还不是,全球销售并不等于全球品牌。

 

为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品牌,中国品牌应该遵循以下几大原则:

 

 

制定清晰的全球化战略路径

 

市场越大,越需要聚焦。无论是资源上还是人力上,全球大市场均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首先基于品牌现状,制定清晰全球化战略路径,逐一攻城拔寨,而非全面开战,全线发力。回看丰田的全球化路径,在成为日本本土第一后,丰田率先进入美国市场,在美国深耕数十年站稳脚跟后,才进一步发力欧洲、中国市场。在战略路径的制定上,存在两种选择:

 

高势能市场起步,提心智:进入品类高势能市场,迅速提升品牌心智地位,反哺国内市场,带动海外销量。华为手机正是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在国内销量取得突破后,为赢得与苹果的心智之战,华为选择进入欧洲市场,通过出色的产品力获得了欧洲市场的欢迎,反哺国内市场,在心智上迅速弥补了与苹果的差距。

 

低势能市场起步,收割销量:进入品类低势能市场,迅速收割市场销量。小米手机正是在印度市场开展了这样一场收割战。在国内销量遇到瓶颈后,小米选择进入势能更低、潜力巨大的印度市场,迅速成为当地市场的第一品牌,2021年,小米在印度销量第一,销售4050万部,占据了当地25%的市场份额。

 

战略路径的选择,与品牌自身定位息息相关。华为主攻“高端”,为与苹果竞争,自然要选择高层级市场,提升心智份额,进而转化为市场份额;而小米正好相反,在打造“大众”品牌的战略指引下,快速提升销量是首要原则,因此选择潜力更大的、更易收割的低层级市场。

 

 

借助国家心智资产

 

在进入海外市场时,必须考量、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的便是国家心智资产。国家心智资产是一把双刃剑,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传统的品类中,中国品牌始终难以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澳洲的奶粉,瑞士的手表、法国的红酒、德国的汽车等,在消费者认知中这些品类均被某个国家所占据,认知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而利好的是,里斯全球消费者认知调研报告显示,经过过去1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全球消费者心智资产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在里斯发布的《全球战略定位报告:国家心智资源中的万亿机会》中,我们指出,提起中国,更多消费者提及的是“5G”,“互联网”,“智能”,这无疑给中国品牌提供了巨大心智支持,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品牌在互联网、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品类中实现突破的重要原因。

 

640-2.png

 

 

因地制宜,了解当地消费者认知

 

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的差异,导致各国消费者的认知存在巨大差别,一个品牌难以用一个全球统一的战略进入每一个国家。一个品牌若想在某个国家取得成功,必须因地制宜,充分了解当地消费者认知,针对性布局产品。奥迪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在于洞察到中国消费者对于“尺寸”与“空间”的需求,因此针对中国消费的产品均进行了“加长”处理,也被其他品牌纷纷效仿;现代在印度市场的成功在于针对当地“4米以下车长的车型税收低”的政策开发小型车款,受到当地消费者欢迎,成为印度第一汽车品牌。充分了解当地消费者认知,是品牌打赢“心智之战”的重中之重。

 

 

结语:

 

全球市场具备广阔的空间,打造全球品牌,是中国企业均将面临的课题,也将决定未来的竞争格局。制定清晰的全球战略、借用国家心智资产、充分了解当地消费者的认知状况,是中国品牌走向全球的取胜之匙。

 

数据来源:[1]数据摘自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