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论丛

隐藏在品牌背后的真正力量是什么?

时间:2022-03-28 04:28:18 | 作者: 克里夫定位研修院 | 来源:克里夫定位研修院 | 阅读数:1217
摘要:如果你想要建立一个成功的品牌,就必须理解分化。

在“品牌的大树”上,成功的品牌主导了新生枝条,并且随着枝条自身不断扩展遮挡了临近枝条的阳光,品牌也会变得越来越成功。

 

| 作者:克里夫定位研修院

 

假设你去步行街买衣服 ,到了第一家发现看中的衣服要50块钱,你嫌太贵就没有再买,而是到了另一家店。在另一家服装店,你发现了同款衣服要80块钱,而这附近就只有这两家店有这款衣服。这时候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去之前的那家店购买,虽然这会让他们多花点时间。

 

换一种假设,如果你准备买一台电视,第一家专卖店的价格是4800元,而另一家的价格是4830元,此时你还会特地去第一家专卖店吗?很有可能不会了。同样是多走一段路、节省30元,但人们却会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在这个很有趣的心理现象背后隐藏着至关重要的商业规律,请继续往下看。

 

 

一、品牌背后的关键力量

 

2004年,里斯先生和劳拉女士合著了《品牌的起源》,重新定义了品牌以及品牌创建的哲学和方法。在这本书出版之前,所有对营销规律的总结都是停留在品牌层面上:品牌需要差异化、对品牌进行定位、企业和品牌进行营销战……

 

然而,里斯先生一直认为,先前的著作虽已触及核心,但仍未找到那条至关重要的“重力法则”——直到《品牌的起源》出版。里斯先生和劳拉女士在书中提出,长久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的、隐藏在品牌背后的关键力量是品类。

 

01.png

 

达尔文用”生命的大树”来比喻他的“物种起源”理论。新的分支通过老的枝条长出来,新的物种由已存在的物种分化而来。

 

里斯先生同样用品类大树类比品类分化,品类的发展趋势是分化而非融合:品类不断分化,老的品类可能会消失,但更多的新品类不断涌现,好比大树不断长出新枝。

 

如果你想要建立一个成功的品牌,就必须理解分化。你必须寻找机会,通过现有品类的分化创造出新品类。接下来,你必须成为新品类中的第一个品牌。

 

在“品牌的大树”上,成功的品牌主导了新生枝条,并且随着枝条自身不断扩展遮挡了临近枝条的阳光,品牌也会变得越来越成功。

 

 

二、品类和品牌定位

 

但如果要更进一步理解“品类”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把品类看做是心智中的小格子,而品牌定位则是小格子中的存储物。

 

品类和品牌定位的本质区别在于,品类相互之间形成了“类”的区别,而若品牌同属一个品类,无论如何定位,仍然是同一类东西。

 

奔驰定位于乘坐舒适,宝马定位于驾驶感受,但都属于豪华汽车品类,认知中将其归在同一个小格子内。而轿车、皮卡、SUV、MPV,由于相互之间形成了“类”的差异,认知中会自动为其分配不同的小格子。

 

简而言之,新品类是新生事物,新的品牌定位不是。 这样区分的意义何在?

 

 

三、商业竞争的终极战场

 

在竞争极度激烈的商业环境下,心智是终极战场,品牌竞争的最终目的就是进入消费者心智。

 

把心智看做邮局中的归类箱,邮件递送人路径上的每个名字都有一个格子。每封邮件都根据信上的名字被放入相应的格子里。如果没有适合新邮件的格子,那么它就被归到无法送达的一堆邮件中。

 

02.png

 

品牌也是如此。顾客心智中每个品类都有一个格子。如果格子的名字是“安全轿车”,那么这个格子就属于沃尔沃品牌。

 

但是邮局和心智之间有一个大差别。邮局可以递送几乎任何东西,心智则不同。

 

如果品牌在顾客的心智中牢牢地确立了格子,那么第二品牌就没有机会,除非它采用定律12“第二者生存”中提到的战略成为对立面。

 

简单来说,人的心智容量有限。美国心理学家George A. Miller 发现,人类头脑最好的状态能记忆含有7(±2)项信息块,在记忆了 5-9 项信息后人类的头脑就开始出错。

 

03.jpeg

(George A. Miller 在1956年发布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中提出了7±2定律。)

 

每个心智的小格子中,一般只能放下7个左右的存储物。也就是说,每一个品类,我们一般只能记住少数几个品牌,没有排在其中的品牌和竞争无缘。

 

但奇妙的是,虽然每个格子存储容量有限,但人的心智却可以放得下数不清的(至少目前没有发现尽头)的小格子。也就是说,新的品类比品牌定位更容易进入心智。

 

相比将你的品牌排到已有小格子的前列,更好的方法是自己创建一个小格子。

 

•金骏眉并不是味道更香甜的正山小种,而是一种新的红茶。

 

•Chobani(美国酸奶领先品牌)没有将自己称为比竞争对手更浓稠、更美味、蛋白质含量更高的酸奶,相反,它极力将自己推广为一种新式酸奶——希腊酸奶。

 

04.jpeg

 

另一方面,新品类也会产生更多的口碑传播:一个新生事物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成为日常闲聊的讨论对象。这种特性有助于新品类从原点人群扩散传播,进入更多大众消费者的心智。

 

现在回到开头的例子,同样是30元,在不同的基数下(一个基数是几十元,一个基数是几千元),心理上对其的感知完全不同。原因在于,我们除了实际的“经济账户”,还有一个“心理账户”。

 

在经济账户里,每一元钱都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这个地方多花了100元,可以在另外一个地方少花一百元弥补回来。

 

但心理账户则是专款专用。有人平时省吃俭用,但到买年货时却大手大脚,从不精心计算,这是因为日常生活和买年货形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心理账户,款项无法相互转移替代。

 

每个品类也都有一个心理账户,创建新品类意味着有了与原有品类不同的心理账户,从而为品牌溢价创造了可能性。

 

从生产角度来说,很多SUV和轿车都是同平台生产,从设计、工艺,到生产制造均相差无几。但相比另一个品牌的轿车,消费者明显愿意为SUV车型支付更多。

 

中国的饮用水市场上,绝大部分品牌集中在1-2元价格区间内,想说服消费者为此多花一元钱都是难之又难。但如果你告诉消费者,这一瓶不是矿泉水,而是另一种饮料(例如果味水),消费者会很情愿为其花上3元、4元甚至更多。

 

 

四、结语

 

商业规律一旦被发现,都是清晰而简单的,但理解其价值却颇为不易。里斯先生为寻找品类法则,足足用去了半个世纪。

 

《品牌的起源》一书最后用《道德经》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概括全书内容,但同样重要的另外一句话却经常被读者所忽视——也是里斯先生为该书所写序言的第一句话: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写的最为重要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