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论丛

里斯:中国白酒品牌之“醉”

时间:2014-05-30 10:23:39 | 作者:艾.里斯 | 来源:《中外管理》2013年第3期 | 阅读数:2191
摘要:白酒市场在2013年遭遇罕见的严冬。在“白酒市场第三次深度调整期”到来之际,让我们与“定位之父”里斯先生一起,探讨一下白酒品牌的老问题和新机遇。



白酒市场居然在春节这个最火爆的销售季节里,无可奈何地步入降价通道。在白酒市场八年狂欢终结之际,白酒品牌要面对哪些老问题和新机遇?

 

每年春节期间都热得发烫的白酒市场,却在2013年遭遇罕见的严冬。

 

不仅往年春节“坐地起价”的疯狂行情没有出现,而且几大白酒品牌的“限价令”在市场和法律的双重压力下,以失效告终。白酒市场居然在每年最火爆的季节里,无可奈何地步入降价通道,可谓一个市场奇观。自2004年以来,在经历了8年狂欢后,白酒市场像中了魔咒一般走上了下坡路,步入变数重重的“挤泡沫”和深度调整期。

 

但是,深度调整阶段,也正是老牌企业暴露老问题,以及新兴品牌利用市场变动打破垄断、创造机遇的阶段。在“白酒市场第三次深度调整期”到来之际,让我们与“定位之父”里斯先生一起,探讨一下白酒品牌的老问题和新机遇。

 


不要按“香型”来区分

 

《中外管理》:中国白酒企业往往把白酒品类分成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甚至蜜香型等。但有意思的是,从消费者角度,却很少做这样的划分,比如:消费者以白酒的度数高低来做区分。您认为中国白酒企业现在这样的品类思维会带来怎样的问题?在酒类市场里,如果想成为新兴品牌,应该怎样把握品牌战略的侧重点?

 

艾•里斯:总的来讲,企业应该按照消费者的思维方式为自己的品牌定位,而不是按照企业的思维方式。如果消费者几乎不按照“香型”来划分,那么企业就需要改变其营销方法。

 

消费者是如何划分白酒品类的?与很多其他品类的消费一样,价格也许是一个重要的品类划分方式,白酒的消费者首先考虑购买某一价格档次的酒,然后选择相应的品牌。

 

在这样的格局下,有没有推出新白酒品牌的可能?当然有,在很多品类里都蕴含着开创品类的机会,但这也要视具体情况来定。如果白酒市场上已经有了许许多多的白酒品牌,那么更好的战略可能是用强有力的营销战略“武装”一个既有品牌。

 

在酒类市场上,“传统”常常是建立品牌的重要要素。比如:茅台这个产品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1915年,在美国加州圣弗朗西斯科的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茅台荣获金质奖章,之后就闻名于世。在尼克松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毛泽东主席曾在国宴上用茅台酒招待。这些都是茅台这个品牌成长过程中积累的“传统”。

 

酒类品牌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出名。例如:在美国的四大酒类中(金酒、朗姆酒、伏特加和威士忌),领先的金酒品牌(哥顿)已经有243年历史了;领先的朗姆酒品牌(百家得)已经有150年历史了;领先的伏特加品牌(皇冠)已经有147年历史了;领先的威士忌品牌(杰克丹尼)已经有137年历史了。

 

要建立一个酒类品牌,你通常要强调其历史和传统。这同样适用于绝大多数其他饮料品类。

 

营销作为一门学科,其难点就在于: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的答案通常是“视情况而定”。而对于品牌的“传统”心智资源而言,是否应该宣传一个品牌的传统呢?

 

答案是“视品类而定”。在高科技产品品类中,宣传的重点应该放在新颖独特上。而在饮料类产品品类中,则应把重点放在历史和传统上。

 

 

“零塑化剂”是个突破口

 

《中外管理》:前一段时间中国白酒的塑化剂风波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尤其是高端白酒的送礼需求出现了大幅萎缩。您认为一些想打造高端白酒的新品牌,该怎样把握市场变化中的机会?

 

艾•里斯:任何时候品类中都是问题与机会并存的。当证实香烟会引发癌症时(这是品类中的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很多香烟企业推出了“淡型”香烟,被消费者广为认知成危险性更低的香烟(事实并非如此,可消费者认知就是这样的)。

 

当可乐被鉴定为引起肥胖问题的一个因素时(这又是品类遇到的问题),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推出了“零热量”可乐。

 

白酒品牌也可以做同样的事,分化出新的“不含塑化剂”的品牌。但仅仅是在标签上标示“不含塑化剂”是不够的。新品牌需要一个支撑点。我不知道如何生产不含塑化剂的白酒,也许某种传统工艺就可以做到。如果是这样,那么新品牌就可以说自己“采用某某工艺,零塑化剂”。

 

《中外管理》:因为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有企业想从“健康”概念入手创造新的白酒品牌,您认为这样的战略前景会怎样?

 

艾•里斯:从白酒的传统品类里分化出类似于“零塑化剂”品牌是可行的,但如果纯粹用“健康”概念打造新白酒品牌则是错误的。如果有品牌只是称自己为健康白酒,消费者会立刻排斥这个说法。在消费者的认知中,喝红酒或其他酒会让身体健康,喝白酒则是为了享受乐趣。

 

即使是特别关注健康问题的消费者,也不会把喝白酒与健康的饮食习惯联系在一起。相反,他们会注重多吃蔬菜、水果和其他健康的食物。

 

《中外管理》:一个品类的危机,往往是其他品类的机会,在白酒市场的波动中也是如此。在中国,红酒企业普遍开始“接收”从白酒市场中流失的消费力。您认为红酒品牌要把握这个机遇,应该注意什么?

 

艾•里斯:我们认为红酒在中国有很大的机会。如果你看看全球其他国家就会发现:红酒是最普遍的佐餐酒。对中国的红酒企业来说,最好的做法是让自己的红酒与某一类特定传统菜肴联系起来。例如:在美国红酒与红肉是相搭配的。

 


不必担心白酒的未来

 

《中外管理》:面对白酒市场的危局,一些深感危机的白酒企业高管开始号召人们爱护民族品牌。您怎样看中国的白酒市场危机,以及正在进入的深度市场调整?

 

艾•里斯:从长期来看,白酒行业没什么可担忧的。只要白酒企业能解决产品中含有塑化剂的问题,消费者最终会遗忘塑化剂危机,白酒的消费会回到正常水平。

 

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带着这个国家身份的酒。这就像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宝藏,它们的价值会持续很久。例如:苏格兰的威士忌、英格兰的金酒、美国的波旁、法国的香槟、俄罗斯的伏特加、墨西哥的龙舌兰,当然,还有中国的白酒。

 

白酒的民族品牌在中国还会持续成功,它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推崇其传统和相比于其他民族传统的独特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