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论丛

消费不足,市场不振,萧条时期的品牌如何逆袭?

时间:2022-07-06 03:17:08 | 作者:包·恩和巴图 | 来源:包·恩和巴图品牌战略 | 阅读数:696
摘要:萧条时期的四大机会和品牌逆袭的四大方法。

作者:包·恩和巴图

来源:包·恩和巴图品牌战略(IDsingjoy-BC

 

受疫情影响,很多行业面临消费不足、市场不振,给企业复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成本一天比一天高,库存一天比一天大,效益却一天比一天差,亏损、裁员、破产倒闭,已经成为多数企业的宿命。

 

怎么办?

 

现实和神话最大的区别在于,现实中我们的选择并不多。对企业而言,其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躺平,等待破产;要么拼搏,重获新生。

 

 

此刻,你需要逆向思维!

 

什么是逆向思维?简单来说,就是跟多数人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

 

根据目前情况,多数企业都选择了“退”:退租、退货、退单、退市、退工……直到“退无可退”,直接破产。

 

然而,逆向思维就不同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采取相反的举措,在险象中求生,在逆境中求存,变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转机。

 

在市场上,这种逆向思维不太多见,但也有不少成功案例。

 

1994年,墨西哥遇到了经济危机,当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缩减在墨西哥的投资,但是可口可乐却恰恰相反,趁机加大投资力度,赢得了前所未有的业绩增长;

 

1998年,金融危机席卷亚洲,多数企业也同样减少投资,缩减开支,但是三星却恰恰相反,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一举成为多个品类的龙头老大;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到中国,毫无例外,多数企业也同样做“削减”的事儿,但是肯德基反其道而行,加大对华投资,吸引消费,从而锁定了30年的老大地位。

 

现在,我们正处于疫情带来的新一轮经济萧条时期,是进是退?选择就在你眼前。

 

不过,我们尊重企业做出的任何选择,因为那一定是基于他们现状和能力做出的集体决策,不能妄加评论。但是,我还是想说: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你成就大业的时候。当你选择躺平,准备破产之前,希望把这篇文章读完,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萧条时期的四大机会

 

早在2016年,我就写过一篇文章,强调这样的观点:经济萧条,消费吃紧,对于一个有眼光的企业来讲,机会大于挑战。后来,这篇文章被很多媒体广泛转载、评论,甚至被抄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因为,在这篇文章中,我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分析了经济萧条背后隐藏的市场机会。今天,再次重温一下:

 

 

1、竞争强度降低

 

在经济萧条时期,多数企业会采取“躺平”的做法,暂停投资、削减费用,减少开支。

 

这样的行为带来的结果,就是市场竞争的强度大幅度降低,给那些平时没有能力与大企业抗衡的企业带来机会。

 

目前,多数行业都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无论是主流市场,还是非主流市场,大企业扎堆,大资本聚集,中小企业根本没有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有一天,市场竞争的强度降低了,竞争不那么白热化了。对于那些千方百计寻找市场切入点的企业而言,还有比这个更好的机会吗?

 

 

2、市场杂音降低

 

在经济萧条时期,正因为多数企业压缩费用,企业的促销活动也随之减少,市场环境变得比较安静。

 

大家可以想想,在一个广告满天飞、促销满地飞的市场环境里,当你扔进1000万元,能有多大的效果?可能一点浪花都看不见。

 

但是,当市场环境突然变得相对安静的时候,你再扔进去1000万元会如何?效果截然不同,你可能得到1个亿、2个亿,甚至更大的回报。

 

所以,经济萧条时期恰恰是品牌传播的大好时机,尤其对新品牌而言,可能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机会了。

 

 

3、增值服务降低

 

我相信,在萧条时期,企业普遍的做法就是把增值服务全部砍掉。因为,增值服务本身就是额外赠送的东西,并没有直接创造价值。这非常符合“降本增效”的理念。

 

然而,当多数企业这么做的时候,平时被“娇生惯养”的消费者会答应吗?不会。因为,他们认为你冷落了他。所以,他们的不满情绪就会接踵而来。

 

什么是机会?消费者的不满就是天大的机会。当你翻开中外营销史,你会发现,多数新品牌的崛起都是他们利用消费者对老品牌的不满而做起来的。

 

早期的日本家电,服务不行,消费者不满,海尔抓住了机会,崛起了;

 

近期的电商,配送不行,消费者不满,京东抓住了机会,崛起了;

 

而现在,多数行业即将出现消费者严重不满,是不是又一批新国货品牌即将崛起呢?

 

 

4、新品曝光降低

 

人类的思维模式,向来都是喜新厌旧的。当你每天见同样的人,吃同样的饭,做同样的事,会发生什么?心理学给出了答案:情绪阈值急速下降。

 

当你的情绪阈值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旦出现另外一种刺激,你的激情和好奇心就会瞬间爆棚,甚至让你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预言“疫情过后旅游市场大爆发”的原因。

 

经济萧条时期,多数企业会暂缓新品上市。这就意味着,在市场上,老产品、老广告、老面孔长期霸占,会加速消费者的审美疲劳。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一家企业的新产品上市,把他们的新概念、新功能、新视觉送到消费者面前,消费者的反应是什么呢?心理学已经告诉你答案!

 

 

品牌逆袭的四大方法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潮退的时候,才能看到谁在裸泳。接着这句话往下说:只有大风大浪的时候,才能看到谁是真正的水手。

 

真正的伟大,不是在风平浪静中铸成的,而是,打破一万个“不可能”,踏平一万个“不现实”,走过来的。

 

面对消费不足、市场低迷,面对一片萧条的经济环境,我们大可不必缴械投降,过早认命,至少以下四大举措可以参考:

 

 

1、收缩业务半径,实现以退为进

 

伟大,也并不意味着“一根筋向前冲”。有时候,退一步是为了进十步。

 

当资源有限的时候,收缩业务半径,采取聚焦策略就是最好的方法。因为,不考虑企业可获得资源,盲目扩张,拉长战线,很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当华为遭遇美国全面封锁的时候,把荣耀业务脱离出来,就是典型的“以退为进”的做法。因为,芯片供应不足,如果华为继续维持现状,把华为和荣耀一起推,必将稀释华为的竞争力,甚至导致元气大伤。因此,把荣耀分离出来,是正确的做法。

 

01.jpeg

 

表面上,这是华为在放弃荣耀。但实际上,荣耀仍然在国资委手里,不仅减轻了华为的压力,还转移了视线,分散了风险。未来的某一天,当华为彻底解决芯片的货源问题,完全可以把荣耀再收回去。

 

最近,很多餐饮连锁也关了不少分店,这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做法。因为,在疫情当下,与其维持一个没有收入的门店,不如先关闭,降低成本,减少开支,确保公司正常的现金流。

 

 

2、加大宣传力度,抢占有利认知

 

我们在前面提到,当市场环境陷入萧条时期的时候,市场上的杂音会大幅减少。这恰恰是让别人看到你、听到你、记住你的好机会。所以,加大宣传力度,是品牌逆袭必不可少的好办法。

 

然而,遗憾的是,一提到“宣传”二字,多数企业第一反应就是“花钱”。认为,没钱拿什么做宣传?

 

在他们眼里,品牌就是用钱“烧”出来的,他没有发展的原因是投资人没给他足够“烧”的钱。

 

我本人特别鄙视这种“金钱至上”主义。如果他们的观点成立,那像我们这些咨询机构就没法生存了。因为,我们在宣传方面的投入几乎为零。

 

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天下的咨询机构,同样有能力让客户知道:他们在干什么、擅长什么、给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真正有效的宣传是口碑传播,而不是硬性广告。良好的口碑效应,胜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因为,这里有个因素在起作用,那就是:共鸣。

 

前几天,台湾歌手王心凌,突然爆红网络,她那首《爱你》几乎“霸占”全网。芒果TV录制“浪姐3”的时候,根本没有预料到王心凌会这么火。所以,刚开始在节目中也没有给她太多的镜头,甚至还删减了她在《爱你》这首歌曲中的热舞镜头。

 

那么问题来了:那么多“浪姐”,各各都身怀绝技,颜值超群,为什么偏偏王心凌火了呢?

 

有人说,王心凌的经纪公司花钱推广了。但问题是,其他“浪姐”们,难道不花钱推广吗?难道王心凌能拿得起的钱,她们就拿不出来吗?

 

显然,不是这个原因。

 

02.jpeg

 

其实,根本原因就在“共鸣”二字。我也看过那场节目,无论从服装上、化妆上,还是从表演上,那些“浪姐”们无一例外地表现自己“很酷”、“很炫”、“很厉害”的样子。唯独王心凌,穿一身学生服,唱自己的成名曲,不卑不亢地还原了18年前的自己。这就是引起共鸣的地方。

 

对一个视听节目而言,标新立异更容易引发共鸣?还是回忆过去更容易引发共鸣?答案是后者。因为,后者有认知基础,更有情感基础,一旦触碰,就会同频共振。如果王心凌没有触发观众的青春回忆,光靠投钱,怎么可能火爆全网呢?

 

所以,我想对那些“金钱至上”的杠精们说:如果你真有一个伟大的梦想,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而抓住这个时机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大你的宣传力度。

 

 

3、提升服务质量,收割不满顾客

 

经济萧条时期,消费不足是事实,但是顾客的体验感下降也是事实。更重要的是,有些顾客的需求是刚需,无论你有多难,他都需要你的服务。因此,提升服务质量是收割不满顾客,赢得顾客忠诚,稳住市场业绩的不二之选。

 

说起服务,不得不提一个品牌,就是海尔。20年前,海尔的服务征服了一代人,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品牌。那么,20年后的今天,他们的服务到底有什么变化呢?我有过一次切身体会。

 

五一劳动节前后(2022年),北京疫情闹得最大的时候,我家发生了一件让我很恼火的事情:书房的空调突然从墙上掉下来了。这个空调虽然用了16年之久,但还是觉得这件事不应该发生,在墙上固定的东西,怎么会平白无故地掉下来呢?于是,我找到海尔,表达了我的不满。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海尔售后人员的第一反应不是辩解和推卸,而是表示惊讶和同情,并赶紧问我“家人没有受伤吧?”

 

这一下,给我“整不会了”,只好回答“人没事”。于是,售后小姐接着说:您在家吗?我们马上派技术人员过去看一下现场,并妥善处理后面的事情。

 

很快,当天下午200,海尔的技术人员就到家里来,询问事情的经过,并寻求我的处理意见。

 

其实,对我而言,就算这台空调没有掉下来,我也有更换空调的打算。因为,毕竟用了16年的时间,确实有点老化了。所以,我的处理意见也很明确:换新的,而且不止这一台,所有卧室的空调也同时换。

 

基于我的意见,海尔技术人员的态度也非常和蔼,马上在手机上调取仓库里的空调列表,让我选择,并在市场价的基础上每台给予7折优惠,以此作为补偿……

 

其实,我给海尔打电话之前,确实想过新空调要不要换成格力的,或者小米的。但是,正因为海尔对此事件的处理态度好,处理速度快,让我不得不继续选择海尔。这就是服务质量带来的业绩。

 

03.jpeg

 

所以,在消费不足、市场不振的环境下,提升服务质量,确实能够稳住客户,稳住市场,给你带来绝地重生的机会。

 

 

4、加快新品上市,创造新的可能

 

虽然说,新品上市需要考虑上市时机,但不得不说:经济萧条时期,确实是新品上市的最佳时机。其原因,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了:多数企业暂缓新品上市,自然而然给你扫清了障碍,清理了杂音,成功率会更高。

 

不过,我认为,经济萧条时期的新品上市,不是简单地开发更加低端的产品,不是所谓的降维打击,而是涉及到更加长远的品牌战略。

 

在我们服务过的客户里,有些企业辛辛苦苦奋斗20年,年营业额连1个亿都达不到,问题在哪里?这20年,他们没有开发过新产品吗?新产品不够低端吗?

 

不是。他们长达20年的时间没有做大的原因,不是产品问题,而是赛道问题,归根结底是品牌战略问题。

 

如果你总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研究产品,就靠技术人员“闭门造车”,就算研发出N个新产品,也只不过是“老黄瓜刷绿漆”,除了增加企业成本以外,没有任何用处。

 

所以,利用萧条时期研究新产品,其本质是研究战略,研究赛道,研究品类创新。而且,当你决定要上新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一鸣惊人,给长期“审美疲劳”的消费者带来足够的惊喜才行。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肯德基在中国做了什么?

 

他们并没有缩减开支,减少投资,更没有研发廉价的汉堡和薯条,而是本着“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的宗旨,推出很多具有“中国味”的新产品,大家所熟知的米饭套餐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对一个中餐厅而言,不管把米饭、烧饼、卷饼做成什么样,都不值得一提。但是,对肯德基这样的西式快餐而言,那就是惊天大新闻,意味着战略变革,意味着更换赛道。

 

04.jpeg

 

那么,他们的做法效果如何呢?

 

10年的市场业绩证明,他们是成功的。截至2021年底,肯德基中国地区门店总数达到8168家,相当于麦当劳的2倍;在受疫情影响之下,2021年营业收入也突破了450亿人民币,不仅稳坐西式快餐中国市场的老大地位,而且在中国餐饮行业里也名列前茅。

 

所以,我想说:消费不足,市场低迷,经济萧条,不一定都是坏事,你的境界不同,看到的机会就不同。

 

失败者找理由,成功者找方法。做企业,不可能都是顺风顺水,唯独那些不惧困难,不甘失败的勇士们才能赢得真正的未来。

 

这里我希望那些困境中的企业,早日脱困,在逆境中寻找出路,在绝望中创造希望,为下一步的腾飞走出感动,走出伟大!






售书图.jpg


很可能在中国正在形成一股定位的热潮,这对定位理论来说倒未必是好事,因为与热潮相应的绩效跟不上的话,退潮也就会随之而来。从定位热潮到定位绩效,就是定位工作者下一个十年的艰巨任务。很高兴潘轲先生和他的伙伴们正在致力于此,并将他们的心得分享出来。


——特劳特定位全球总裁 邓德隆



正如本书副标题“定位理论的实操和工具化探索”所言,两位作者借助多年对定位理论的研究和咨询实践,将定位理论往“实操”和“工具化”方向做了探索和推进,其中不乏创见!面临日益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希望创业者能从此书中获益,增加对未来的确定性!


——分众传媒创始人 江南春


¥58.00

《细化定位》(签名版)——潘轲、柯磊

顺知专属码-.png

长按扫描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