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投资

投资成功的秘密:定位+聚焦

时间:2014-11-05 17:33:46 | 作者:周年洋 | 来源:周年洋搜狐博客 | 阅读数:2491
摘要:通过定位战略的实施,控制消费者的心智,只要消费者有这个需求,就必然会购买它。如果这个产品是在日常消费品领域,持续的购买势必带来强劲的盈利。一个企业产品一旦达到这样的心理地位,产品的销量和利润就是可以预计的,定位就像望远镜让你看到未来很多年的发展前景。投资有强大定位的公司自然可以高枕无忧。

(原文标题:定位+聚焦——让自己的投资系统每年进步一点点)


太多的人想做巴菲特,太多的人想做索罗斯,太多的人想做中国的彼得.林奇,我觉得努力成为自己最好。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经历、生存环境甚至拥有金钱的性质都千差万别,你只能以你认识的自己为中心,增加人生阅历,阅读书本和大千世界,坚持理性,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慢慢在投资上在生活中呈现自己的投资哲学和生活哲学。我说的是呈现,也就是说,这套哲学不是一蹴而就,会随着人生阅历加深和知识结构的变化不断改变,力量越来越强大。


但通常的人性是容易拜倒在某一个伟人的脚下,成为某某门下走狗。当然,如果真的能够成为某某第二也不错,但事实是,每个人最终只能成为自己,想成为别人只是幻象而已。抛开幻想,不管是人生中还是投资上致力于成为自己吧!在投资上走自己的路,走出一条成功的路,其实是很难的。虽然很难,但比成为别人容易。


我的投资之路是从“模仿伟人”到“回归自己”之路。在投资实践中,在大量的阅读中,不停地选定一些核心概念作为自己投资框架的砖瓦,建造,推倒重来,慢慢形成自己信服的投资体系。


价值是投资的核心,它一定会带来资金收益,但资金收益不一定来自价值。来自价值的收益是确定的,它可以给投资者带来好心情。来自其他比如价格波动、市场情绪的收益是不确定的,它让交易者心情起伏,不利于身心健康。为了高质量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我选择基于价值的投资。


在股票市场上,价值在哪里?也就是买入什么样的公司,这是我们投资要走出的第一步。


有的人会说,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选一个好行业。我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专业是哲学,我没有任何专业背景。我什么行业也不懂,我不知道哪个行业好。


有的人说,要做财务分析,通过设立一些指标筛选出一些符合要求的投资标的。但这也是我的弱项,我很羡慕我的朋友孙旭东,他是财务分析方面顶尖的专家,他从财务角度确实能找到不错的投资标的。但本质上来说,财务分析是后视镜,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未来可能会跟过去情形一样,但也可能不一样,也就是说财务分析的结论针对未来是不确定的。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巴老的有强大护城河的企业。我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有力量的概念,但这是一个比喻,含义太丰富,看起来很好,但做起来,无从着手。


在我走出第一步都很艰难的日子里,我一位一直研究和从事定位战略咨询的朋友给我带来了定位理论,今日看来,对我这样一个背景的投资者来说,这真是一副神奇的望远镜,助我走出投资的雾霾,成为我投资哲学中的定海神针。


要理解定位的威力,先来看一段现代管理学巨擘德鲁克的一段话,他说:“在组织的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存在于组织之外。”“企业机构的成果,是通过顾客产生的,企业付出的成本和努力,必须通过顾客购买其产品或服务,才能转变为收入和利润。”成果在组织之外,怎么会呢?企业不是一直说,要开发新产品或者更好的产品来赢得顾客吗?难道在组织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不重要?不是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吗?这是跟我们通常的认识完全相反的,是德鲁克错了吗?这位睿智的思想家不会在自己的看家本领上出错。那问题就出在我们思维习惯上。整个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但我们的思维习惯还停留在远古年代。当高质量产品、为客户服务成为参赛基本门槛时,宣扬服务和质量就没有意义了,当广告大战已经让人们的大脑混乱厌烦时,只是一味提高广告投放量成效也就不显著了。但成果要通过顾客产生,顾客才是关键,如果没有客户,那企业的一切付出都是成本。怎样的做法才会持续抓住顾客呢?人的购买行为都是人脑的决定。人脑的运行规律决定了一切购买。如果把握住了人脑的运行规律,每当要做购买决定时,你的产品成为其首选,那么这种持续不断的购买活动,自然就会变成公司源源不断的利润,积累为股东收益而惠及投资者。用定位理论来做企业战略的人要做很多的竞争对手分析,依据防御战、进攻战、侧翼战和游击战的方式,最终在顾客的心智中占据一个字眼,一旦顾客有某种需要(比如饮料)就首先想到它(可口可乐)。企业产品要获得强大的定位需要长久的辛苦工作,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找到它们则容易得多。以定位来寻找投资标的,把大量的一般企业筛选了出去,留下来的都是相当优秀的企业,当然,是否值得买进,那就要看当时的价格,还有就是投资者的目标收益率了。


我们可以从垄断的角度来看定位,只不过定位是一种顾客主动寻求的垄断。垄断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顾客不得不选择它;定位是顾客首选这个产品,也是“不得不”,只不过是心理上的“不得不”,是顾客主观寻求的。垄断企业可以获得垄断利润,从不得不这个角度来说,定位企业同样也可以获得垄断利润。通过定位战略的实施,控制消费者的心智,只要消费者有这个需求,就必然会购买它。如果这个产品是在日常消费品领域,持续的购买势必带来强劲的盈利。一个企业产品一旦达到这样的心理地位,产品的销量和利润就是可以预计的,定位就像望远镜让你看到未来很多年的发展前景。投资有强大定位的公司自然可以高枕无忧。


自我的朋友在神州大地传播和实施定位战略以来,定位的威力已经在中国企业界逐渐显现出来,一些品牌开始形成,但在一个公司里,一般只有一个有强大定位的品牌产品,鲜见拥有多个强大定位品牌的公司。但在北美尤其美国,情形完全不一样了。像宝洁这样的巨无霸公司,拥有强大定位品牌的公司多达50个。那岂不是更好?当一个公司拥有一个甚至屈指可数的强大定位品牌时,公司CEO管理能力就体现在让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不变。但当公司拥有几十个强大品牌时,公司CEO有限的时间,公司有限的资本如何分配就会是一个问题,通过一个头脑的最终决定,难免会出现偏差,有一些品牌得不到CEO的关注,得不到足够的发展资金,有可能就会被它的竞争对手利用定位战略侵占市场份额,或者夺走消费者心智中的首选位置。任何一个品牌的定位是要通过持续不断投入资源和资金来维持的。


来到北美市场,我突然发现以定位为核心概念的投资系统是有缺陷的。在我旧的投资体系中,定位是第一位的概念,只要公司产品是顾客的首选,那就有值得投资的可能。但是如果一个公司里有许多这种强大定位的产品,跟那种只有一个强大定位的产品,到底何者更好呢?如果只从外部(顾客的心智)判断企业的价值,那么内部的(高层管理和技术研发等)价值在哪里呢?CEO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他有限的时间和公司有限的资源如何在强大品牌之间分配?


在一个特别的时刻,聚焦(FOCUS)这个概念进入了我的脑海,它从企业内部角度解决了我的疑问。聚焦这个概念是定位理论发明人团队中里斯的新主张,某种意义上说,他写的《聚焦》这本书是一种定位理论中讲的攻击自己思想的行为,通过攻击自己,让定位理论显得更有威力。在《聚焦》一书中,里斯父女全面阐述了美国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企业多元化和品牌延伸,这导致美国企业大而不强,有的企业可能在《财富500》中处于前列,但企业微盈或巨额亏损。在股东的压力下,很多公司开始瘦身聚焦,通过出售或者分拆,很多公司变成专业化企业,在消费者那里重新获得品类第一的心智地位。如果公司都拥有强大定位的品牌,公司A在一个专业领域拥有不同档次的产品品牌,而公司B则拥有许多领域许多的强大品牌,那么从聚焦角度来说,我就知道如何选择了。


有定位而且聚焦,那才会让公司发展得更长久更稳健,才有可能成为长期投资的标的。如果说2013年有什么进步的话,那就是在我的投资系统中增加了一个词:聚焦(FOCUS)。这是很可怜的进步,但对我来说,是一次投资上的蝶变。如果说,引入定位是我从猿进化到人,那么引入聚焦,使我从普通人成为真正的投资人。

 

20131231日于多伦多约克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