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谈到,十三中全会解决了一件事,还有一件事没有解决,那就是中国如何从投资驱动转变为效率驱动。”在北京大学定位中心与央视联合举办的“发现定位——定位成果中国案例展暨2013年北京大学特劳特定位年会”上,特劳特中国合伙人邓德隆分享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的解读。
邓德隆表示,从投资驱动转变为效率驱动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挑战。当政府退出市场主体作用之后,企业家必须学会运用“定位”的方式获得竞争力。
吴敬琏解读三中全会决议,企业家将迎新挑战
“吴老说,三中全会的决议解决了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关系的问题,明确回答了以市场为主导,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政府将回到提供公共产品这个角色中去。那么这件事情做好之后,应该说从理论角度,或者是从施政纲领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中国增长方式转变的障碍,接下来就是实践的问题,这给中国经济转型以及中国企业家带来了新的挑战。”邓德隆表示。
他介绍,吴敬琏教授认为三中全会后中国将会建立成一个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市场,也就是说把原来的条条框框、各种国有企业的成分逐渐往后退的时候,这种市场一旦打通,将会迸发出巨大的市场潜能和产量,供应过剩的危机将会进一步加剧。那么在这样背景下,企业应当如何生存?所以第一件事情是政府做好政府该做的事情,之后第二件事情就是企业家要获得竞争力,从投资驱动型转变为效率驱动型,不要靠资源再投入了。
“这也是我们在座企业家的责任。特劳特先生和吴老都提到,中国处在一个转型的十字路口,在过去我们牺牲大量的资源投入获得经济发展,但遗留下空气、水、土地、食品安全等种种问题,比如最近全国的雾霾,甚至已经威胁到我们生存权了。所以我们企业家都有责任去承担这个转变的责任,在市场经济中学会竞争,获得竞争力。”邓德隆强调。
企业家需要运用“定位”的方式转向效率驱动
对于中国如何由投资驱动转向效率驱动,邓德隆表示,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已经确定了政府职能的转变,那么接下来的主体转变,就靠企业家往前走,引用迈克尔•波特的论文《什么是战略》中的陈述,就是两个方面,即生产力的两种方式,一种是把事情做正确,另外一种是做正确的事。
“波特先生说,我们应该先确定做正确的事,他用的就是‘定位’这个词,先‘定位’,做正确的事,然后再把第二个生产力的要素提上来,把事情做正确。如果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转变恐怕还是一场迎合的游戏。比如家电行业,应该说已经基本上市场化程度很高了,但是没有强大的竞争力,利润还是刀片一样薄。所以中国要做好的第二件事情是企业家要学会运用‘定位’的方式去转变。”邓德隆解释。
他强调,今天的中国还要吸取日本企业的经验和教训。当年的日本不但在二战之后引进了泰勒这样的科学管理,还坚持25年来每年邀请管理之父德鲁克先生到访,去探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所以依靠管理学这样一种社会创新,日本在过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定位”掀起的第三次生产力革命当中,日本大多企业没有赶上,像索尼、松下、夏普这些昔日的日本品牌巨头都在走下坡路。
“现在我们赶上了第三次生产力革命。美国大多数企业家都有‘定位’这本书,但他们都没有认真去读,我们中国的情况不是这样,这也是今天北大定位中心举办这样一次年会的非常重要的意义所在。”邓德隆表示,虽然今天在中国“定位”这个词是满天飞,但真正能够力行实践的企业家并不多。企业家在实践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很多的困惑、疑虑,常常会走两步退一步的。所以这个会议,每年把特劳特老先生请过来,尽管他年龄特别大了,还是争取说服他像当年德鲁克去日本一样,每年来一次,因为很有可能真正改变世界,就是在座的定位实践企业家!
关注定位学习网公众号,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