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论丛

武晓威:中国运动品牌的机会与误区

时间:2022-12-06 05:01:52 | 作者:武晓威 | 来源:克里夫定位研修院 | 阅读数:451
摘要:运动品牌的下一个机会在哪?

前言

 

“领导品牌往往都是站在潮头,借助趋势性品类的力量,成为冠军。”

 

| 作者:武晓威

 

在过去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之后,我们看到中国运动市场正在蓬勃高速发展,身边越来越多的家人朋友,都在买国产运动品牌。

 

在这背后,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品牌诞生,又一步一步推动他们成为领导品牌?

 

 

中国运动品牌增长的原因

 

我们认为,趋势性品类是推动品牌增长的核心原因。领导品牌往往都是站在潮头,借助趋势性品类的力量,成为冠军。

 

我们把视野看向全球,回溯历史就会发现,以耐克为代表的国际头部运动品牌,是在品牌不同发展阶段,分别聚焦趋势性品类,成为用户心智中各品类领导者后,才最终建立全品类领导者的地位。

 

 

一、案例——耐克

 

很多人提到耐克,会感觉它不管做足球、篮球还是跑步等运动领域都非常专业,好像在所有的品类里都是第一名。但其实,耐克如今的地位,是从某个品类一步一步发展来的。

 

具体来看,耐克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2-1980s):聚焦跑步品类起步,建立跑步品类领导者的认知。

 

诞生之初,耐克抓住70年代刚刚兴起的慢跑热潮,围绕跑步品类建立品牌认知。随着媒体对于赛事及跑步有益健康的宣传,各种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美国的慢跑风潮随之兴起。

 

耐克联合创始人比尔·鲍尔曼在慢跑风潮的推动中发挥作用,撰写书籍《慢跑》教授如何正确跑步,创下百万册的销售记录,进一步推动跑步运动热潮。

 

具体看耐克,在产品端,有别于传统短跑的钉鞋,推出更适合普通人长距离跑步运动穿着的专业跑步系列产品,如在跑道上抓地力更强的“华夫鞋”,缓震更强的“气垫跑鞋”。在营销端,围绕跑步品类持续营销,建立专家品牌认知。

 

因而,在建立跑步领导者的品牌认知后,心智份额转化为市场份额,成立5年后营收达到约3000万美元,成立10年后登顶第一运动品牌的位置。

 

01.jpg

 

第二阶段(1980s-1990s):集中资源发掘篮球品类,成为篮球品类冠军。

 

在成功之后,耐克并没有盲目拓展品类,而是将资源和注意力,聚焦在正处于上升期的运动——篮球品类。

 

耐克选择对立的方式,定义当时流行的匡威篮球鞋为“老一代球鞋”,耐克篮球鞋由于保护性更强、缓震更好、抓地力更强,成为“新一代篮球鞋”的代表。同时,营销层面耐克大胆启用上升期的新星乔丹代言,不断增加品牌曝光。

 

同时耐克还很擅于做公关,利用公关事件为品牌增加曝光。比如,在当时NBA其实对于球鞋的配色是有规定,不允许太花哨的颜色,否则要对这双鞋进行罚款。但是耐克还是甘愿为每场 $5000 美元的罚金买单,因此这也成就了被人津津乐道的 Air Jordan 1 “Banned” 禁穿主题广告。因而,耐克迅速成为篮球品类冠军,并初步建立起全品类领导者认知。

 

第三阶段(1990s-至今):成为用户心智中大众运动的代表品牌后,借助领导者光环拓展多个品类。

 

在经历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后,耐克在事实层面和认知层面均建立显著优势,成为全球大众运动领导品牌。借助已极为稳固的领导者品牌认知,耐克顺势拓展多个趋势性品类,例如足球、运动休闲、滑板、网球等,逐步提升市场份额。

 

分享完耐克的案例,有人可能会认为,这种发展方式可能不适用于国内品牌。并非如此。

 

我们观察到,以安踏、李宁为代表的本土运动第一梯队品牌,也是各自把握住了有差异化的趋势性品类机会,进而引领品牌快速增长的。

 

 

二、案例——安踏

 

我们首先把目光看向安踏,一提到安踏,大家能想到什么呢?

 

其实,安踏在发展初期是聚焦资源投入在篮球品类,并围绕专业运动员、专业篮球赛事进行广泛传播,而成功从红海竞争中突围的。

 

篮球运动项目是目前国内第一大集体运动,根据篮协的最新数据,现在已经有过亿的篮球人口。那么,随之而来的,是篮球鞋服市场规模从千禧年百亿规模,上涨至目前约千亿元量级,成为仅次于跑步品类最大的品类机会。

 

那安踏是怎么把握这个机会呢?

 

产品层面,安踏2000年推出雀翎、冰河等经典篮球鞋,并针对中国水泥地的特性推出水泥杀手系列、霸道系列,也有效对立领导品牌耐克价格贵、不耐磨的内场设计,推出更懂中国人的篮球系列,随后为部分NBA球员推出明星款签名鞋...

 

赛事营销层面,安踏也绑定了篮球,2002年聘请NBA球员、中国男子篮球主力巴特尔作为品牌代言人,2004年开始赞助CBA,并且连续3年成为CBA的独家赞助商...

 

正是基于上述策略的成功,安踏配合多点开花的渠道,一跃成为数一数二的运动品牌,从2000年仅有2亿营收,增长至2010年的74亿营收。

 

02.JPEG

 

 

三、案例——李宁

 

我们再来看看李宁。

 

提到李宁,我们自不必多说当年它在工厂时代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2011年更换定位后的下滑。我们要分享的是,在2016年之后,他选择了一条有别于传统运动品牌把握某个运动单项品类机会的、别样的运动品类道路,那就是运动时尚。

 

运动时尚为什么是一个机会呢?因为在这个时代,很明显出现一个趋势:运动休闲品类正在转化传统商务品类的市场。

 

现在人们更倾向于穿着舒适的运动鞋,而非过于板正、不舒适的商务鞋。这股浪潮之下,在国外已经诞生了Lululemon品牌,在国内FILA再次爆火也证明了这一点。李宁在2018年登上纽约时装周之后,准确把握运动时尚趋势,成功帮助品牌向上突围。我们来看看它做了什么?

 

新品牌——

 

启用“中国李宁”作为运动时尚的新品牌,和老品牌李宁代表专业运动品类进行切割。

 

03.JPEG

 

新配称——

 

• 产品上,采取时尚休闲的设计风格。运用市面休闲时尚品牌流行元素,比如和一汽等国货品牌联名;

 

• 营销上,登上纽约时装周以及巴黎时装周等具备势能的时尚展会。自从2018年参加纽约时尚周之后,李宁的运动时尚产品占比节节攀升,目前已达到4成左右占比;

 

• 渠道上,在高层级市场的shopping mall渠道,开拓中国李宁店铺。

 

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帮助李宁实现它的目标:消费者首提及率上升,成为国货运动品牌的代表,完成品牌向上。

 

 

中国运动品牌的增长误区

 

我们讲完了成功品牌的成功背后都是趋势性品类,那么,不成功品牌都陷入了哪些误区呢?其实,往往它们都是错误地看到了现在耐克、安踏、李宁等品牌都是全品类布局,所以在各个品类内都想要发力。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提到361度你能想到什么?提到匹克你能想到什么?提到中乔体育(以前的乔丹)你能想到什么?

 

04.PNG

▲部分知名运动品牌

 

这些品牌,近年来营收增长更多得益于运动大品类增长、国产平替进口品牌的趋势。回归到品牌品类布局视角,品牌其实并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发展主干。

 

我们认为,布局产品线、品类,获得销量生意上的增长是没问题的,但是,你不断增加的产品线,有什么优势呢?消费者为什么要买你的产品,而不买安踏或买耐克?

 

如果在未成为任一运动品类的代表之时,便盲目复制耐克经验,去拓展品类,这将使得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模糊的品牌认知,更难以在任意一个品类中突围。最后,你也说不清这个品牌代表什么,更没办法在和其他品牌的竞争之中胜出。

 

当然,你也可能会说:我也不是一定要比谁强,我能守得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可以了。那么好,你的一亩三分地,构建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是低价格、下沉渠道?那如果领导品牌下沉,你的护城河还存在么?

 

所以我们说,不管是哪类品牌,一定要找到自己合适的品类,专注在品类上,就有很大的概率构建起自己的护城河。

 

比如说,在跑鞋上,你掌握最重要的发力模式——不管是想减肥的初阶慢跑者、日常通勤需求的商务人士,还是进阶的半马、全马跑者,你都可以分门别类地提供更好、更全也更有优势的产品、科技等等,那么,你就很有可能率先突围。用消费者认知,构筑你最牢不可破的品类根基。

 

 

中国运动品牌的品类机会

 

根据前面的分享,相信大家能够大致理解品类的力量,也初步能感知到,品牌如何把握品类机会。那么我们来梳理一下,现在运动行业的品类分化情况,并看看哪个品类更有机会。

 

整个运动鞋服大市场从传统的“专业运动”,逐渐分化出专业运动(包含“小众专业运动”、“大众专业运动”)、运动休闲(包含“运动时尚”、“运动潮流”)等多个品类。

 

在过去的工厂时代、市场时代,运动大市场逐渐分化出“专业运动”和“运动休闲”两大品类。到了现在的心智时代,随着各大品牌方的进一步教育,两大品类各自进一步分化:

 

 

一、专业运动进一步细分出大众专业运动品类和小众专业运动品类。

 

1、小众专业运动品类:包括以滑雪、登山、高尔夫等小众运动为代表的品类,消费者多为具备一定经济基础、愿意为爱好消费的中高端消费者。

 

2、大众专业运动品类:以跑步、篮球、足球等大众运动为代表的更为主流品类,囊括主流运动品牌耐克、李宁、安踏、阿迪达斯等。

 

 

二、运动休闲进一步分化为运动时尚和运动潮流品类。

 

1、运动时尚品类:兴起于国外的Athflow风格,将运动休闲与优雅正式的特点融合,具备舒适随性却又不乏时尚感的穿搭风格的特点。中国李宁、Lululemon正是运动时尚品类代表品牌。

 

05.JPEG

 

2、运动潮流品类:相比运动时尚,运动潮流依托于设计师个人风格、高奢潮牌背书,更加注重契合小众年轻群体试图表达个人的态度和意识,实现展现自身风格魅力的愿望。

 

比如奢侈品品牌、设计师品牌、高街品牌,比如坎爷联合阿迪推出的椰子品牌就是很典型的这类代表。高势能名人带货,成为潮流的标志,再配合限量发售的套路,成功把椰子系列打造为年轻潮流男女的标杆。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内容,希望能对各运动品牌们梳理品类战略有帮助,也希望其他行业的朋友们也能有所启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