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里斯品类创新战略咨询欧洲合伙人,我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GNEV 2024论坛(首届全球新能源车合作发展论坛)。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全球论坛的探讨范围不仅局限于品牌与企业层面,更深入探讨了亚洲、欧洲和美国政治框架条件、创新的商业模式、新旧供应链的转型,以及涵盖回收利用在内的全新综合整体系统。而论坛上所触及的这些核心议题,我觉得恰恰揭示了欧洲汽车行业常犯的两大思维误区。
单一品牌之困
日产旗下的纯电动车聆风,于2010年12月在日本及美国上市、2011年初在欧洲上市。而特斯拉Model S于2012年推出,晚于聆风。即使多年来,聆风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销量统计中稳居榜首,但消费者对于聆风的普遍认知并未将其视为纯粹的电动汽车品牌,认为聆风只是搭载了一个电动动力系统。原因在于,聆风只是日产旗下推出的一款电动车型,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全新的纯电动车车品牌。特斯拉虽晚于聆风上市,但因特斯拉是一个全新的纯电动车品牌,并占据了消费者心智。最后成为全球电动汽车领导者。
审视当前西方车企的战略取向,有趣的是,车企们并未普遍效仿特斯拉建立品牌的路径,反而多将日产视为标杆,即在现有品牌框架内,以相同品牌名延伸出包括新电动车型在内的多款车型。这种做法的成效因人而异,既有成功案例,也不乏挑战。
短期内,这种策略或许能为许多车企及其顾问团队带来看似合理的回报,但从长远品牌建设的视角来看,可能使企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一方面,利用既有品牌推出热销电动车型能迅速“进军”市场;另一方面,若竞争对手采取相同策略,同品牌下的同质化竞争将加剧出局风险。
因此,构建强大且独立的电动汽车品牌成为规避此类风险的关键策略。在新能源领域,特斯拉无疑是这一策略的杰出代表,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范围内还有众多其他纯电动汽车品牌,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品牌,正怀揣着国际雄心,蓄势待发。
固有思维之陷
然而,老牌西方车企持续展现出一种倾向:决心将“新世界”融入“旧世界。通过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下,推出新能源汽车车型。这种 "过时 "的不仅是品牌思维,最重要的是商业模式思维本身。
在GNEV 2024论坛上,我深刻感受到亚洲车企正以开放的姿态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展现出强烈的创新活力。
诚然,要跨越自我认知的界限,进而革新商业模式,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我们的思维,无论是商业决策还是个人观念,都深深植根于过往的经历、视野与感受之中。但在日新月异的市场中,这种固步自封的“过时”思维可能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因此,对于西方车企的高层决策者而言,在规划品牌与公司未来蓝图时,务必认识到这一严峻现实。他们应当勇于突破既有的世界观束缚,积极寻求并实践更加前卫、适应时代需求的商业模式,以确保在变革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Neue Klasse是宝马从零开始专为电动汽车而开发的,该系列运用了整个宝马产品系列的全新技术,拥有更强大的车载计算、更先进的自动驾驶功能,目前已推出两款纯电概念车。2023年9月推出Vision Neue Klasse、2024年3月推出全新概念电动车Vision Neue Klasse X。
宝马通过宣布Neue Klasse车型,无疑展现了其前瞻性的战略视野。然而,宝马也面临着一个潜在的挑战,如何避免Neue klasse系列被现有宝马品牌的强大光环所掩盖。宝马集团目前表示:“Neue Klasse标志着宝马新时代的启程,它代表了宝马集团大胆迈向个性化移动的新时代。”这一宣言固然振奋人心,但从首批概念车图片来看,新车型仍保留了原传统宝马燃油车设计元素,整个车型也与过往车型相似,这可能会为品牌创新之路埋下隐患。
从品牌塑造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确保Neue Klasse能够真正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被视为一个全新的、截然不同的存在,宝马管理层需反思并调整品牌战略,尤其是汽车设计层面。唯有如此,才能确保Neue Klasse不仅承载着宝马的技术创新,更能在视觉上实现对传统界限的跨越,构建一个全新的电动车品牌。
小结
本次GNEV 2024论坛上,让我深刻认识到,西方车企必须超越固有的世界观,重新思考新能源汽车战略。面对亚洲车企的迅猛发展,需要学习亚洲车企的经验,拥抱创新,打破思维定式。西方车企也必须要意识到单一品牌思维和固化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应该顺应时代发展,重新审视和构建品牌战略。
关注定位学习网公众号,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