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竞争已进入深度内卷化阶段,价格战、流量战、渠道战此起彼伏,企业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在这种背景下,对于消费品企业来说,品牌建设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选项,而是关乎生死存亡的战略选择。当所有人都在红海中贴身肉搏时,真正的破局者应该将目光投向更高维度的战场——那些尚未被占领的消费者心智、未被定义的消费场景,以及潜藏的文化势能。
本文试图剥开内卷的迷雾,揭示品牌突围的五个关键跃迁路径。
认知重构:在消费者心智中修筑护城河
商业竞争的本质已从物理世界的货架争夺,演变为认知世界的版图划分。当消费者打开手机搜索“空调”,第一个跃入脑海的品牌名称,就是这场心智战争的胜者。格力电器用三十年时间将“空调”与品牌画上等号,这种认知霸权让其在行业寒冬中仍保持约15%的利润率,恰如沙漠中的绿洲。
破局内卷需要完成三个认知跃迁:
抢占品类代表权:如海飞丝=去屑洗发水,京东=正品电商,通过直陈式断言句建立品牌与品类的强关联。
重构品类认知:王老吉将凉茶从“地域性药饮”重构为“预防上火的饮料”,市场规模从2亿跃升至200亿。
对抗信息过载:在注意力碎片化的今天,品牌需要像特工突破防线般穿透信息迷雾。分众传媒的电梯广告之所以奏效,本质是锁定了城市精英每日必经的四个物理触点,将品牌信息植入生活动线。
品类创新:在商业进化树上开新枝
真正的商业革命从来不是改良,而是物种级别的突变。苹果公司两次划时代的创新——iPod终结Walkman时代,iPhone重新定义移动终端——本质上都是在既有市场的边缘地带孕育新物种。当下有三个创新方向正在改写商业基因:
技术突变型:特斯拉的颠覆性不在于电动驱动,而是将汽车变为“四个轮子的超级计算机”。这种认知重构让它的毛利率高于传统车企,也让其市值在全球汽车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场景裂变型:三顿半的蓝色小罐撕开了速溶咖啡市场的缺口。通过冷萃技术实现的“3秒溶解”,不仅创造办公室咖啡新场景,更重构了咖啡消费的时间经济学——从星巴克的第三空间到写字楼的工位半径。
文化异变型:茶颜悦色在长沙街头的爆红,是文化基因重组的最佳案例。它将《红楼梦》中的美学意境注入奶茶杯,用东方审美对抗西式咖啡文化,单店坪效高于星巴克。
品类创新的残酷法则在于:80%的失败源于过早开花。元气森林在气泡水市场站稳脚跟前,曾砍掉多个试验性产品线。这种战略定力,恰如生物进化中的基因筛选机制。
信任基建:在怀疑主义时代铸造信用货币
在信息爆炸时代,信任状成为品牌破除内卷的核心武器。飞鹤奶粉通过“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定位,配合母乳数据库和临床验证,在洋品牌垄断中杀出血路。信任体系的构建有三个可以考虑的维度:
构建信任体系需要三重锚点:
技术信任状:美的无风感空调的343项专利,不仅是技术护城河,更是消费者心中的安全锁。当产品成为专利技术的实体化身,价格比较就失去了意义。
市场信任状:“畅销全球 72 国,赢得超两亿人次选择”的广告语,本质是将市场份额兑换为认知货币。这种宣言式信任状,在信息过载时代如同黑暗中的烽火。
文化信任状:花西子雕花口红引发的抢购潮,验证了文化认同的溢价能力。其秘诀在于将传统工艺转化为视觉符号,让消费者为文化叙事付费。
在数字化生存时代,品牌需要构建互联网“第二大脑”,来对接消费者的“云决策”。某个美妆品牌通过在知乎铺设200个专业问答,在小红书沉淀5000篇体验笔记,在百度前三页占据85%信息位,最终将搜索流量转化率提升至行业均值三倍。这种立体化的信任基建,正在重塑消费决策的神经回路。
渠道融合:在虚实交错处重构消费动线
完美日记的渠道困局揭示了单纯流量依赖的脆弱性。真正的渠道革命,应该是空间场景与数字足迹的化学反应:
线下触点场景化:元气森林的冰柜战略暗藏玄机。通过便利店早餐场景的卡位,将气泡水与匆忙都市人的清晨时刻绑定,终端动销率大幅提升。这种空间占位本质是消费时段的劫持。
数据中台神经化:屈臣氏的OMS系统像神经网络般灵敏,2小时极速达服务背后,是3.5万个SKU的智能调度。其87%的会员复购率证明:当渠道具备思考能力,流量就会转化为留量。
这种虚实融合创造的新消费动线,就像都市里的立体交通网。消费者可能在地铁刷到种草视频,在便利店完成体验,最后在卧室用语音下单——品牌需要在这些触点间编织无缝的体验网络。
价值跃迁:从功能满足到意义共生
内卷的终极破局,在于将产品转化为文化符号。观夏香氛的东方哲学系列,用昆仑煮雪、颐和金桂等意象构建精神图景,即便定价接近国际大牌,仍引发社交平台的现象级传播。实现价值跃迁需要三重解码:
技术美学化:戴森吹风机的透明风道设计,让不可见的气流科技具象化为视觉奇观。这种技术显性化策略,使其产品溢价达到行业2-4倍。
消费仪式化:江小白表达瓶创造的“约酒仪式”,通过瓶身文案触发情感共振。部分年轻消费者会主动拍摄创意喝法视频,完成从消费到创作的价值转换。
文化符号化:李宁的“中国李宁”系列,将体操元素解构为潮流符号。这场价值重构不仅带来品牌增值,更激活了年轻群体的文化认同。
需要警惕的是文化赋能的边界。故宫口红的口碑崩塌揭示:当文化移植违背品类本质,再华丽的叙事都会沦为空中楼阁。美妆终究需要回归肌肤体验,就像茶饮的核心永远是味觉记忆。
结语:在品类革命的临界点起舞
破解内卷迷局的关键,在于跳出竞争维度看市场。当苹果用触控屏重新定义手机交互方式时,诺基亚的质量战、价格战瞬间失去意义。今天的中国商业正站在品类革命的临界点,那些敢于用新技术开创新大陆、用新场景重构消费秩序、用新文化唤醒集体意识的消费品品牌,终将在心智战场上竖起属于时代的旗帜。
商业进化的真谛,或许藏在那句古老的箴言中:与其在红海中厮杀,不如创造属于自己的蓝海。当品牌成为某个品类的代名词,内卷的浪潮自然会退却,因为那时你已站在浪潮之巅。
作者简介:
潘轲,深圳顺知战略定位咨询创始人,兰湘子品牌常年战略顾问,《细化定位》作者,定位式营销体系开创者,深研战略定位17年,服务企业超40家,累计销售额超1000亿。
关注定位学习网公众号,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