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这本小册子,不是因为和华与华有什么私人恩怨,而是看到太多企业掉进同一个坑里。这些年,我亲眼看着一家又一家企业,捧着华与华的方案如获至宝,最终却摔得头破血流。
2019年春天,我在杭州参加一场品牌论坛。茶歇时,某食品企业老板拉着我问:“潘老师,华与华给我们做了套超级符号,花了480万,您觉得值吗?”看着他手机里那只奇怪的卡通形象,我沉默了。(三年后,这家企业官司缠身,濒临倒闭,仓库里卡通包装盒堆积如山)
这不是个例。鹅夫人餐厅贴上“鹅鹅鹅”的标语,却接连关店;统一开小灶花巨资请肖战喊“轻松吃大餐”,品牌却越来越凉;李子园案例最刺痛人心,当元气森林用赤藓糖醇席卷市场,华与华竟附和企业“年轻人代谢快不怕糖”的反智论调。含乳饮料的高糖基因被包装成“青春载体”,直到Z世代用人民币投票——2024年华东市场销售额暴跌31%。
每次看到企业家们满怀希望地跳进这个坑,我就想起那个说破皇帝新衣的孩子。
这本小册子,就是那个孩子的呼声。
我花了三年时间,跟踪了十多个案例,发现华与华的方法存在根本性问题。他们把品牌建设简化成设计一个醒目的符号+一句口号,却忘了商业的本质是产品。李子园的问题从来不是包装不够亮眼,而是高糖配方跟不上健康潮流;西贝的困境也不是口号不够响亮,而是菜品定位摇摆不定。
最让我痛心的是衡阳。这座千年古城有南岳衡山,有石鼓书院,有湘菜文化,却被塞进一个北欧童话的壳子里。当华与华忙着设计“骑雁男孩”的文创周边时,南岳每年1000多万香客带来的文旅价值却被晾在一边。这不是品牌升级,是文化截肢。
有朋友劝我:“得罪行业巨头,何必呢?”但当我收到微信——“潘老师,看了您批华与华的文章,我们决定省下这600万,全部投入无菌生产线改造”,我就知道这事值得做。
《华与华批判》不是要全盘否定咨询的价值,而是想唤醒一种常识:
没有好产品,再炫目的符号都是皇帝的新衣;没有真价值,再响亮的口号都是空洞的回声。
当同行沉迷“超级符号”时,大角鹿瓷砖死磕“超耐磨”技术,用钢丝刷现场刮瓷砖的粗暴实验,让消费者当场签单,八年成就“大理石瓷砖之王”。兰湘子湘菜小炒砍掉40%菜品,用“25分钟上齐菜”的承诺倒逼效率;没有花哨符号,只有明档厨房里翻飞的锅铲,五年做到湘菜品类第一。这些企业证明:产品创新才是最好的定位,用户价值才是最深的护城河。
翻看这本小册子时,你可能会感到刺痛。某些分析像手术刀划开皮肤,露出血肉模糊的真相。但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我唯一的愿望,是让更多企业在挑选咨询公司前,能先看一看这本小册子。
批判不是目的,
救赎才是初心。
愿企业少走弯路,
愿品牌回归本真!
潘轲
2025年7月于深圳
*《华与华批判》电子书,已通过百度网盘发布。
唯一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UUX3iLT0ffYqTZdAt-fvXQ?pwd=shun
* 纸质书将于7月5日出品,加以下微信(备注:求书)可免费申领,邮费到付。
关注定位学习网公众号,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