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男人的燕窝”的战略灾难现场分析
作为一个研究品牌战略定位多年的老司机,今天我们来分析燕之屋的“总裁碗燕”,这款由华与华操刀、王石代言、定价528元一碗的“男人的燕窝”,上市三个月全网销量不到200盒,堪称2025年最惨淡的新品之一。
按理说,燕之屋作为“燕窝第一股”,华与华作为营销界的“超级符号”大师,王石作为商界大佬,这三者强强联合,怎么也该卖爆才对。可现实却是,这款产品不仅没火,反而成了网友群嘲的对象:“总裁燕窝?不如直接叫‘中年男人的智商税’!”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款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产品,最后却成了“高端大气上坟去”的失败案例?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场营销灾难背后的真相。
华与华这次最大的失误,就是强行把燕窝这个“女性专属滋补品”塞给男人。这就像你突然告诉一群大老爷们:“来,试试这款专为男士设计的卫生巾!”——你觉得他们会买账吗?
在中国几千年的滋补文化里,燕窝一直是“滋阴润燥”的代表,中医典籍里写得明明白白,燕窝是“养阴润肺”的,适合女性调理气血。而男性滋补呢?人参、鹿茸、虫草才是主流。结果华与华可好,硬是把燕窝包装成“补肾壮阳”的产品,还在里面加了人参、肉苁蓉,搞得像“燕窝+伟哥”的混合体。
消费者一看就懵了:“喝燕窝壮阳?那我为什么不直接吃六味地黄丸?”
更搞笑的是,华与华还搞了个“总裁专属”的概念,试图让商务精英们一边喝燕窝一边谈生意。可现实是,中国老板们的饭局上,茅台才是社交货币,你突然端出一碗燕窝,别人还以为你身体虚了,得补……
华与华这次选的代言人是王石,74岁的前万科董事长。这个选择看似高大上,实则问题一大堆。
首先,王石的人设是“硬汉企业家”——登山、赛艇、马拉松,一副“我身体倍儿棒,不需要补”的样子。你让他代言燕窝,消费者第一反应是:“王石也需要喝燕窝?他是不是身体出问题了?”
其次,王石这几年在公众形象上有点“过气网红”的感觉。年轻一代对他的认知度不高,而真正的高净值人群又觉得他“退休多年,商业影响力下滑”。结果就是,他的代言既没有带来流量,也没有提升品牌调性,反而让产品显得更“老气”。
最尴尬的是,王石本人一直标榜“环保主义”,而燕窝产业恰恰因为“金丝燕栖息地破坏”问题,在环保圈争议很大,时不时被拿出来口诛笔伐。这种自相矛盾的代言,简直是给竞争对手送弹药。
“总裁碗燕”的定价是3168元一盒(6碗),单碗528元。这个价格是个什么概念?
•小仙炖鲜炖燕窝:176元/瓶
•官栈即食花胶:159元/碗
•东阿阿胶高端线:不超过300元/份
也就是说,“总裁碗燕”的价格是竞品的2-3倍。那么,它到底贵在哪?
华与华给出的理由是“八重滋补”——燕窝+人参+铁皮石斛+蛹虫草+茯苓+肉苁蓉+杜仲雄花+鲜白茅根。听起来很厉害,但仔细一想,这不就是一锅“中药大杂烩”吗?
更离谱的是,第三方检测显示:燕窝酸含量相当于10个鸡蛋,保质期却长达12个月。
华与华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超级符号”理论,简单来说,就是用简单、重复、强记忆的视觉符号占领消费者心智。比如西贝的“I❤莜”,如蜜雪冰城的“雪王”,如厨邦酱油、江小白、绿源电动车、读客文化多家共用的格子,都是这套理论的产物。
但这次在“总裁碗燕”上,这套方法论彻底翻车了。
首先,他们设计的“总裁金碗”包装,被网友吐槽像“快餐盒升级版”。PET塑料材质成本不到3元,烫金还掉漆,开盖得用剪刀——就这,还敢卖528一碗?
其次,华与华一贯喜欢用的“金底白字”视觉冲击,但这次用在燕窝上,不仅没显得高端,反而让产品看起来像“保健品会销赠品”。消费者打开盒子一看,直接懵了:“这玩意儿值500多?包装还没我点的外卖麻辣烫精致!”
最搞笑的是,华与华还搞了个“总裁款”的噱头,结果消费者根本不买账:“我又不是总裁,买这玩意儿干嘛?”
华与华给“总裁碗燕”制定的渠道策略是“高端路线”——机场广告、高铁站牌、精英杂志全覆盖。听起来很牛,但实际效果呢?
•机场广告:CPM(千次曝光成本)高达380元,实际到店转化率无限接近0;
•高铁站牌:商务人士看到后,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儿能报销吗?”;
•精英杂志:读者平均年龄50+,根本不是目标用户;
更惨的是线上渠道。天猫旗舰店上线三个月,销量不到100盒,抖音评论区直接被“智商税”刷屏。京东旗舰店更惨,几个月都卖不动,直接下架了。
华与华可能忘了,真正的“总裁们”根本不会在机场买燕窝,他们要喝也是助理提前订好,送到办公室或者酒店。你指望一个赶飞机的商务人士拎着6碗燕窝上飞机?这画面太美不敢看……
“总裁碗燕”最大的败笔,是它试图用“高端定位”掩盖产品本身的不足。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他们不再为虚无的“身份象征”买单,而是更看重真实价值。
看看差评区的关键词:“贵得离谱”“不值这个价”“收智商税”。更致命的是,燕窝行业本身就面临信任危机:
•欧洲食品安全局认定燕窝酸“无特殊功效”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不要替代日常蛋白质”
•社交媒体上“燕窝是不是智商税”的讨论此起彼伏
在这种情况下,燕之屋不仅没去解决信任问题,反而搞出一个更浮夸的“总裁碗燕”,简直是往火坑里跳。
总结下来,华与华在“总裁碗燕”项目上犯了几个致命错误:
(1)违背品类本质:燕窝是女性滋补品,强行改成“男人的燕窝”,就像把口红卖给直男——再努力也是白费劲。
(2)伪需求制造:男性根本没有喝燕窝的习惯,所谓的“商务场景”完全是自嗨。
(3)定价脱离价值:528元一碗,成分却和100元的竞品没区别,把消费者当傻子。
(4)代言人错配:王石的形象和燕窝完全不搭,甚至还有负面关联。
(5)渠道策略失效:机场广告对实际销售几乎零帮助,纯属烧钱自嗨。
这场失败告诉我们:再牛的营销套路,如果违背了市场规律,最后只会沦为笑话。华与华这次最大的教训就是——别把消费者当韭菜,他们比你想象中聪明得多。
8.燕之屋该怎么办?
燕之屋要扭转困局,必须进行五个维度的战略重构:
这场转型绝非易事,但却是燕之屋避免沦为“时代眼泪”的唯一出路。当滋补品行业进入“成分透明化、功效数据化”的新阶段,那些还在用“文化玄学”忽悠消费者的品牌,终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燕之屋若想真正走出困境,赢得未来,就必须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告别华与华式的“自嗨营销”,回归滋补品的本质——用科学验证功效,用文化传承价值,用真诚赢得信任。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消费者早已不是那群会被“超级符号”、“品牌谚语”唬住的冤大头了。
作者简介:
潘轲,深圳顺知战略定位咨询创始人,荟海文化联合创始人,兰湘子品牌常年战略顾问,《细化定位》作者,定位式营销体系开创者,深研战略定位17年,服务企业超40家,累计销售额超1000亿。
关注定位学习网公众号,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