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论丛

承德露露困局:一个从未回答“为什么喝”的品牌悲剧

时间:2025-10-13 11:51:36 | 作者:潘轲 | 来源: | 阅读数:32
摘要:这个曾定义中国杏仁露品类的老牌企业,是继续做“困在杏仁里的巨人”,还是破茧成“植物饮品的生态构建者”,答案就在当下每个战略选择的毫厘之间。

在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北露露、南椰树的格局已延续二十余年。作为杏仁露品类的绝对王者,承德露露曾凭借90%的市场占有率笑傲江湖。但翻开其近年财报,这个年营收长期徘徊在30亿门槛的老牌企业,正陷入杏仁依赖症北方魔咒的双重困局。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8.36%的警报,暴露出这个植物蛋白饮料巨头深层次的战略危机。

 

产品.png

 

 

一、杏仁露之王的认知牢笼

 

承德露露的发家史堪称品类战略的经典案例。1975年依托承德山区山杏资源开发的杏仁露,为国内首款工业化生产的植物蛋白饮料,更先后通过露露一到,众口不再难调”、“冬天喝热露露”广告诉求,在北方市场筑起心智护城河。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提着印有许晴笑脸的露露礼盒,曾是北方人特有的社交礼仪。这种节日礼品属性的成功塑造,让杏仁露系列常年贡献97%以上的营收。但这样一位植物蛋白饮料的老贵族,却在过去十年被同省的后起之秀养元饮品(六个核桃)反超——2024年养元营收60.58亿元时,承德露露仍在32亿元徘徊。

 

许晴包装.png

 

深入分析这个商业案例,会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承德露露从未真正回答消费者为什么要喝杏仁露这个灵魂拷问。在北方市场,它靠春节送礼场景和地域情感维系销量;而在长江以南,多数消费者至今仍分不清杏仁露与花生奶的区别。这种认知空心化导致其产品沦为没有购买理由的情怀饮料,就像没人说得清为什么要喝北冰洋汽水,除了小时候的味道

 

为什么要喝.jpg

 

反观六个核桃的崛起路径:2009精准锁定用脑场景,用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的广告语,将核桃乳与补脑需求强绑定。尽管核桃补脑的科学性存疑,但至少给了消费者一个明确的购买动机。这种需求锚定的策略,让养元在2015年营收突破90亿元,是同期承德露露的3.3倍。

 

 

二、三无产品的战略缺陷

 

承德露露的困境本质上是三无战略的恶果:

 

无需求教育:杏仁本身富含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具有润肺止咳、美容养颜等功效。但承德露露从未系统传递这些价值,其广告长期停留在冬天喝热露露的场景提示,而非喝露露能解决什么问题。相比之下,王老吉将凉茶从广东特产重塑为预防上火的解决方案,成功打开全国市场。

 

无差异化认知:在北方消费者心智中,露露≈杏仁露≈节日礼品,这个等式维持了基本盘却阻碍破圈。在笔者所处的广东,很多人以为杏仁露是杏仁味的露水还有人认为是杏仁做的酸奶。当养元用健脑、椰树用丰胸(虽涉嫌违规)建立差异点时,露露仍停留在我家杏仁露要热着喝的初级竞争层面。

 

无场景突破:六个核桃绑定考试季、椰树椰汁占领火锅店,而露露的消费场景二十年来只有两个——冬季热饮和春节送礼。2024年财报显示,其Q1、Q4营收占比高达70%,这种季节性依赖导致产能利用率长期不足60%。当竞品通过早餐伴侣”、“加班补给等场景拓宽消费场景、提升消费频次时,露露还在靠天吃饭。更致命的是产品结构单一化。2024年其杏仁露产品营收占比仍高达96.97%,而试水推出的果仁核桃系列、杏仁奶系列合计不足3%。

 

 

三、南方困局的认知密码

 

承德露露在财报中多次提及拓展南方市场,但十年过去,其北部地区营收占比仍超过90%。这种过不了长江的现象,暴露了地域饮食认知的鸿沟:

 

在广东许多人表示杏仁味像油漆,认为口感过于黏腻。这与北方人杏仁香醇的认知截然相反——就像豆汁儿出了北京就变泔水,饮食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但露露的处理方式堪称反面教材:既没有像螺蛳粉通过臭香辩证法重塑认知,也没有像重庆小面用麻辣鲜香重新定义体验,而是简单复制北方营销模板。

 

对比同为地域饮料的椰树椰汁,其早期进入北方时,用从小喝到大的视觉符号(虽引发争议)强化营养认知,再通过火锅店场景培养消费习惯。而露露在南方既未解决什么是杏仁?杏仁=中药的认知障碍,也未创造必须喝的新场景,导致渠道铺设沦为往沙漠里铺水管

 

露露困境.png

 

更荒诞的是商标纠纷消耗。与汕头露露长达十年的南北露露之争,让企业错失植物蛋白饮料黄金十年。当养元在2012-2016年疯狂铺设50万家终端时,承德露露的律师正忙着打官司。这种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决策逻辑,最终使其让出行业第二把交椅。

 

 

四、破局需要三场革命

 

要打破增长魔咒,承德露露需要启动三大战略革命:

 

方案.jpg

 

植物蛋白饮料赛道仍在增长。据欧睿咨询预测,2025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承德露露若能将为什么要喝答案,从情怀转向价值,从习惯转向需求,完全可能重演养元的逆袭故事。毕竟,商业史上从没有靠守成成就的伟大品牌,所有基业长青都是战略创新的结果。

 

这个曾定义中国杏仁露品类的老牌企业,是继续做困在杏仁里的巨人,还是破茧成植物饮品的生态构建者,答案就在当下每个战略选择的毫厘之间。

 

 

作者简介:

 

潘轲,深圳顺知战略定位咨询创始人,荟海文化联合创始人,兰湘子品牌常年战略顾问,《细化定位》作者,定位式营销体系开创者,深研战略定位17年,服务企业超40家,累计销售额超10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