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论丛

2007年邓德隆等为中央电视台VIP客户谈如何做广告

时间:2014-05-23 10:56:16 | 作者: | 来源: | 阅读数:2708
摘要:2007年中央电视台举行VIP客户香山座谈会,邀请了特劳特中国公司的两位合伙人邓德隆和陈奇峰老师,他们在会上分别阐述了定位与广告的关系、如何做广告等问题,与会企业家极受启发!

 

主办:中央电视台广告部承办:三人行广告公司


——2007年中央电视台VIP客户香山座谈

 

 


胡栋龙(主持人,三人行广告公司总裁):大家好!今天很难得,受中央电视台的委托,来和央视VIP客户——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一起探讨明年的央视广告投放,尤其是如何利用即将到来的奥运会。特别是今天上午,我们还请了专家专门为大家讲解如何做定位广告,这在央视也还是第一次,我们算是借了奥运的东风了。

 

各位老总都坐在这里,应该说都很成功了。一个品牌的成功,有很多因素,不过正确的央视广告投放策略,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央视做正确的广告投放之前,准确的品牌定位比正确的央视投放策略更加重要。这几年,无论我走到哪里,大家都会问我王老吉是如何成功的,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成长了几十倍,成为了最畅销的中国饮料,在相当多的省份还超过了可口可乐。那么王老吉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里边就有定位的作用。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王老吉的长期战略顾问,特劳特中国公司的两位合伙人,一位是邓德隆老师,一位是陈奇峰老师,他们接下来会给我们谈如何做定位广告。所以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特劳特两位老师、两位专家跟大家交流。

 

 

关于定位和广告

 

邓德隆:大家好!这么多成功的企业家在座,确实令我惶恐。在座的各位,每年光投出去的广告费用,就成千万上亿元,我还听说,在座的还有企业明年一家就要投入11亿元的广告费!这不能不让人诚惶诚恐。

 

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一掷千金,这个有点像孙子讲的,“兵者国之大事,日费千金”。在“费千金”之前,确定一个准确的地点来攻击,有极端的重要性。这一点王老吉的阳总应该是了不起的,在2002年,王老吉上中央电视台之前,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做了这个决策。王老吉成功首先是企业的成功,企业决定了要有准确的定位,然后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专业的工作。今天我和我的合伙人陈奇峰先生,跟大家讲一下广告和定位的一些关系。

 

陈奇峰: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定位与广告的关系非常密切,“定位”的产生就源自广告界。现在谈定位,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顾客面对太多的信息,这几乎是不可能接受的。首先产品太多,我们的竞争对手非常多,还有各行各业的产品,都有广告;其次,各种媒体信息也非常多,像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也很多;另外,一个人跑出去,他的社交活动也非常多。所以顾客对信息已经近乎麻痹了,在这种现状下做广告不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这时,作为企业经营,怎样赢得顾客呢?定位的发明者——特劳特研究发现,有一个现象,就是说很多顾客对很多行业产品的购买,他首先是记住代表性的品牌,就是每个品类他只记住很少几个品牌,就够了。比如说他如果要消费可乐的时候,他觉得可口可乐或者是百事可乐就可以了;或者是消费运动鞋的时候,有耐克、阿迪达斯就可以了。因此他会把一些可能要用的品牌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概念,在某个方面是最好的。比如豪华轿车的话,他大概会知道奔驰代表有“声望”,想体现身份的话,这个车最好。那么像宝马,他觉得“驾驶”性能很好,他就记住这个。还有,像沃尔沃汽车,他觉得“安全”性能很好,慢慢他在脑子里会形成这种概念。

 

那么这种概念形成了品牌的认知,这就是定位,当顾客有需求产生后就会直接选这个。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成功品牌,几乎都是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在这里。比如说香皂行业,有太多品牌了,但是有几个香皂还是做得很好的。像舒肤佳,它是“杀菌”香皂,杀灭细菌最好,当你洗手不仅要洗干净还要去除细菌时,就可以直接选它。我们可以看到,宝洁这些年一直在做舒肤佳,说没有细菌,保护孩子。有很多香皂是以清洁功能为主的,但是它强调我是杀灭细菌的,这种情况下它就非常强地突出了自己,占有这个定位。比如说强生“婴儿香皂”,它的概念会很清楚,强生是一种婴儿用的香皂,小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就可以用,它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柔和,对身体没有什么刺激,很好。这样给小孩洗手或洗澡的时候,你会直接想到用强生香皂最好。

 

这就是定位产生的起源,它让企业去说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品牌,在哪方面是最好的,在顾客心智形成一个概念的认知,才能被他们最好地选择和购买,才能有销量和生意。那么很快,企业和很多专家、学者意识到,在顾客心智中有这么个定位太重要了,它不仅是放在顾客心智的,还要从心智拎出来,拿到企业内部,就像迈克尔•波特说的,作为战略的核心,去引领企业的一切运营。当然,也包括如何做广告这一方面。现在对定位的理解,它就是存在于顾客心智的一个概念,但也是牵引企业经营的方向,是企业全力以赴要达到的目的,让顾客有需求产生后直接选我这个品牌。

 

邓德隆:再回过头来谈在奥运会期间如何做广告。其实奥运会对大家来说肯定是一个既爱又恨的东西,因为一投放就是几千万,要不就是上亿。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大家要思考,我们可能一方面要跟中央电视台谈好时段和价格,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明年在奥运会期间,在任何一个时段都是一堆的广告。我们如果纯粹拼资源、拼量大的话,那就耗体力了,伤敌固然三千,但自损二千,还是不合算的。

 

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帮助大家,那就是我让它在众多的广告里脱颖而出。因为到了那个时候,顾客的心智里面完全是拥挤状态的,一大堆广告,在一个时段里面有十几条广告。假使我们要做一个测试,到底我的广告在十几条和几十条里面,能不能让顾客记住,或记住哪些东西。答案恐怕是很困难的,顾客很难记住什么。那我们会从心智的角度,给大家几个方面的思考,目的就是让品牌能够在顾客心智中做到与众不同,突出出来,那在我们同等投放量的情况下,效果就会好一点。

 

如果不是这样,还有一种更可怕的情况,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不做这种思考,很有可能我们投广告的时候,投了十次说不定有两三次是给竞争对手做的。这种现象其实在心智上,是一点都不奇怪的。康佳的一位副总裁曾跟我说过,康佳手机请了周润发做广告,做到以后不敢投了。什么原因呢?做了测试以后,发现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有很多的顾客以为是诺基亚请的周润发。那你说我这个广告投不投呢?不投,我请了这样一个天皇巨星,花了这么多的钱,你不投好像这点钱白花了;你再投下去,却是给诺基亚做广告。

 

从心智角度看,这个很好解释。就是当心智中信息太多的时候,人们会把信息分成一个一个类别,进行归类处理,如果这个信息他不这样梳理的话,任何一个顾客的头脑都会走向抑郁症。前几天看凤凰卫视的一个统计,让我大吃一惊,中国有2600万人得了抑郁症,这2600万里面其中有10-15%自杀过,或者是有极强烈的自杀倾向。这个传达出一个什么事实呢?人类在现代文明之中,整天受信息的轰炸,特别是像江南春的分众传媒连我们上班的电梯都不放过。整天面对这种信息轰炸,无形之中,我们心里的承受能力就已经超负荷了。这个时候消费者有两种生存方式,一种是自动开始删除、不记忆、抗拒、抵抗;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自动把各种信息分类别,分好类别以后,在每一个类别里只记住一个代表性的品牌。这时候,一种现象就会出现,当你给这个类别的企业做广告的时候,他总会归到顶端上的代表品牌上去。康佳请周润发做手机广告,诺基亚要感谢他,顾客看到手机广告,马上就想到代表性的品牌诺基亚。尤其当你请了一个周润发这种一级巨星,他会跟一级的品牌刚好契合。就是这样,由于诺基亚是领导品牌,想到手机就想到诺基亚,你一做手机广告就会加强到诺基亚上。在任何一个品类,这种康佳现象都会出现,而康佳还有更致命的原因,使他的严重性加大,那就是它英文的品牌名和诺基亚有点像。

 

我们在奥运会期间也会出现这个情况。如果我们不是领导品牌,只是做本身从产品出发的广告,我告诉大家,在信息上你很有可能是在推动领导品牌的成长。所以说,不是领导品牌的,一定要特别的警惕,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个链条切断,把所有的注意引到你这个品牌上。

 

这里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在具体的做法上,接下来会跟大家介绍。首先就是领先的企业,你该如何去强化自己的定位,跟进的企业又该怎么去做,包括一些新创的企业又该怎么去做。

 

 

领先企业的做法

 

陈奇峰:刚才谈到定位之所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让品牌突出出来,让大家觉得你做哪一方面是最强的。其实顾客有这个需要。虽然他拒绝广告,但是他还是要买产品的,我要买空调,我要喝可乐,我要吃快餐,他总要解决一个问题:谁是最好的?或者谁是代表性的?这个时候,就会有格力空调,麦当劳和可口可乐这些东西要他记住。我们首先要把这个原理用得很好。

 

1、强调领先地位

 

作为领先企业做广告的话,它有四种方式是大家应该注意的。第一种方式我举一个案例,这是我们在巴西做的一个案例。巴西以前有两大啤酒,一个叫南极洲,一个叫布拉马,这两个啤酒,有时候这个领先,有时候那个领先。两个啤酒做了很多的广告,无论是做运动的,还是现代的、感性的、形象的各种做法,甚至也说过它的啤酒有什么好处,它的酵母菌发酵怎么样,它这个用了什么泉水……但做来做去,大家就拉不开距离。我们帮布拉马做了一个工作,就是让它立即在广告上说自己是第一的。结果这个广告下去以后果然它就是第一了,而且一直保持第一,后来它收购了南极洲啤酒。

 

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况呢?如果一个领先的企业,其实最大的力量就是,你赶紧去说我是第一的,因为顾客——买东西的人很想知道第一是谁,买第一名的品牌有很多风险可以避免。同样的很多产品也都是这样,赶紧要上升到第一,这是做领先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做法。

 

我们也可以看到,为什么现在很多行业都需要收购、兼并、重组?有很大的原因是顾客只记住很少的品牌,这么多企业纯粹是多余,最终你把他合并,剩下一些强势的品牌留在头脑里就够了,其他的都消灭了。

 

邓德隆: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是不能说第一的,这里面就要变通一下。格力做得不错,格力当时和美的两个人咬得很紧的时候,它变着法子说第一,像“格力领跑世界”之类的。

 

实际上顾客早期信息不通的时候,他要做一个购买决策是很困难的,他期望信息对称,知道买哪个是最好的,这样就简单了。两年多前,有一个空调峰会在郑州举行,前四十大的空调老总齐聚一堂。我就告诉空调老总们,他们有一个不幸的消息,四十多个品牌最后只能争夺顾客心智中有限的几个位置,最多七个位置,而且很可能向两强集中。他们说你错了,我们不是四十多个在争,我们是四百个在争,今天来的是最强的十分之一了,还有十分之九没有来。所以你看,一个空调有400多个品牌要去抢夺在消费者心中有限的七个,任何一个顾客要记住40多个空调品牌的话,一定会得抑郁症。

 

如果记的信息太多,他负荷超量,压力程度太大了,就会导致神经开始走向抑郁。所以现在治疗抑郁症,我经常开玩笑说可以用定位的方式治疗,你让他生活在一个少广告和少信息的生活圈子,这个是治源头。你去治,给他吃药,那都是西医的搞法,我从中医的角度,我把这个根切断,让你生活在一个没有商业环境和信息污染的环境里面。你想想看,以前在农村,信息简单,哪有得抑郁症的?当然现在你也可以让他去丽江古城休息两三年,他的信息慢慢清除了,各项能力以后逐渐逐渐就恢复了,脑子里开始逐渐忘记那些信息,慢慢就会好起来了。

 

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呢?你们企业家有责任的,你们没有告诉他决策的信息,使得他去购物的时候,他得整天自己去学习,迫使他记住很多很多的东西。当你告诉他,我是第一的,他买空调买格力就可以了,所有的事情不用想了,那不就少得抑郁症了吗?美的、海尔也来轰炸我,我不理你,我买格力就完事儿了。只要信息一对称了,权利就掌握在顾客手里了,他就认定格力就可以了。那么美的的差距慢慢的一定会拉开。所以当两个品牌胶着的时候,我劝大家赶快去买领先者的股票,因为它的这个差距还会拉大的。

 

这一点格力值得我们学习,当然还有很多例子。像豪爵摩托,豪爵陈总在这里,大家可以学习。豪爵这个企业大家可能不一定都了解,其实是赫赫了得的,我在这里给陈总做一个广告,他的利润和税收,就是整个重庆摩帮加起来还没有他强大!豪爵这几年做得很好,他们在每一个销售点上都会告诉顾客,豪爵摩托连续四年全国销量第一。这是非常有利的,将会逐渐拉大与竞争者的差距从而可以达到“清理门户”的效果——顾客心智中买豪爵就够了,已经连续四年第一了,肯定是它最好。

 

雪花啤酒最近也做得不错,销量拿到第一了,是第一个单品牌超过五百万吨的啤酒,这也是变着法子说它第一。那燕京和青岛的压力就很大,需要及时采取对策了,否则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在座的应该有这样的企业,当你取得第一的时候,尤其你这个第一不是绝对优势的时候,你可以通过传递你是领导者的地位,是第一的,把其他人迅速拉开。

 

像布拉马和南极洲现象,在中国很多地方是大有可为的。包括胡总,中央电视台说,他三人行今年一到八月份代理额在央视所有广告代理公司中排第一,他的央视代理已经是最大的了。去年还只是第二,今年已经是第一了,我就祝贺他获得了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武器。你只要刚刚拿到第一,就应该赶快向全世界去宣布,拿到这个奖状到处去告诉人家,我是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千万不要以为,万一下个月他超过了我怎么办,那不是很不好意思?很没有面子?定位的原理是成功导致成功,你这样做到位了,别人其实是更难超过你了。万一他超过你了怎么办呢?没有关系,你起码不要放弃你已经拥有的优势,当你取得第一的时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陈奇峰:其实我们发现更多的情况,不是一个企业做了第一之后,就被人超过,不是。更多的情况是,你的产品可能还不如对手,但是由于你取得了第一之后,吸引了顾客过来,甚至吸引了很多行业的人也过来——很多员工也选择第一,供应商资源也乐意帮第一的,包括上游和下游也会倾向跟第一合作,慢慢的这种资源会让你把一切做得更好。不管你是做实际产品的,还是做象媒体代理这种服务的,很多人都帮你的时候,你会更进一步地发展,做得更好。实际上大了之后有规模优势,确实有资源,能把自己完善得更好,对顾客或客户也可以更负责任。

 

第一这种方式会很快的吸引很多人过来,但现在我们看到很多行业可能还有很多品牌,那是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家其实不知道谁是最好的。我再举一个例子来说,哇哈哈非常可乐前几年做得很厉害,但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往下一压的时候,小城市和农村都知道可口可乐了,那里的顾客会说,人家城里人和国外的人都觉得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好,所以我们现在也要喝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了。有时候顾客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很多行业刚刚开始的时候,他真的很麻烦,这么多品牌他要选。比如说空调,他要选你的耗电量怎么样,你的品质怎么样,能不能换空气,他考虑来考虑去真是复杂。但是有一个强势品牌出来了,大家就觉得既然它做到第一了,它就应该是被证明最好的。

 

邓德隆:这一点海尔就吃亏了,海尔整天就做了很多的新东西,在新功能和新概念上做非常多的文章。但是格力就是一句话——“领跑世界”,把海尔所有的花花动作给瓦解了。海尔做这一套没有用,这个差距还会拉大的,你只要告诉顾客说,空调我老大。

 

陈奇峰:“领跑世界”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如果你不能说第一的话,这是一种变通的方法。还有一种处理方式,就是整合传播。事实上我们做的很多是一种配称、是一种整合。比如说我在卖场或者是在宣传单张上,或者是我在业内新闻和在网上,在进行公关活动上,说我是第一,那么顾客在终端上一看到你“连续多少年销量遥遥领先”什么的,他就知道你这个是第一。因为信息不会单独存在的,他一看到你销量领先,结合其他接触到的信息,虽然没有“第一”两个字,他也知道你是第一的。像这种方式,就是把网上网下,卖场和各种公关都能够整合起来,有了这种配合,在中央台即使不打连续多少年销量第一,用其他表达领先意思的方式也是可以的。

 

2、拓展品类

 

当然不是所有领先的企业都适合说自己是第一。就比如说,如果是可口可乐它还说我是第一的,那它就会有麻烦。因为当企业第一已经很明显了,深入人心了,你再说第一,人家就觉得很奇怪了:你为什么要说你是第一呢,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所以这个时候说第一反而没有必要,而且资源也浪费了。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呢?如果你是第一的,那么有一个前提是肯定存在的——只要顾客买这个品类,买这个东西,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你。比如说,九阳的王总今天也在这里了,九阳豆浆机的市场份额百分之八十以上,顾客只要买豆浆机,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买九阳。这个情况会怎么办呢?领导者的广告一定要配合,要转化为做品类的广告,推广品类。比如说我再举一个例子,好像是“维维豆奶,欢乐开怀”这个叫得很久了,其实维维已经是豆奶的绝对老大了,要关心的是豆奶会不会萎缩,豆奶会不会长大,品牌应该关心这个问题,你一定要说豆奶很好,比牛奶还好。

 

邓德隆:像“维维豆奶,欢乐开怀”,这个话讲得实际上是浪费掉了。有个企业家有一句名言,“我知道广告浪费了一半,但我不知道浪费的那一半在哪里”,像维维豆奶这浪费的一半就很清楚,很可惜了,我们整天强调自己的品牌,强调品牌的时候就浪费掉了。

 

顾客的心智是一种什么状态呢?他对品牌是关门的,是封闭的,他对品类是开放的。为什么对品牌他会关门呢?因为在心智之中,任何一个品牌做广告的时候,都是带有商业意图的,你再怎么样请顶级的导演拍片,效果美轮美奂,他也是知道你想征服我,你想诱惑我,让我买你的品牌,这是天然的。所以顾客的心智中,对所有的广告首先是打了一个对折,最多只有一半的可信度,因为我们集中在品牌本身。这个状态很好理解,就像我们在座的,你们接到这样的电话马上就会掐掉——“我是XX保险公司的,跟贵公司谈一下保险的事宜。”你会说“不好意思我正在开会”,马上把电话挂了。心智是完全一样的运作,你在说你的产品好,他的心智是关门的。

 

有什么时候它是开放的呢?你推动品类成长的时候它是开放的。因为品类它是一种没有商业意图的东西,可以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用中国的古典术语说,品牌是有我的,品类是无我的。顾客的心智思考永远是品类的思考。我们去打一场网球,出了一身汗,去喝一点饮料去,喝什么?喝啤酒?可乐?还是果汁或者汽水,这都是以品类在思考。而我们今天要请吃饭了,我们吃川菜呢?还是吃湘菜?还是上海菜?全是一些品类。偶尔会出现我们今天打球喝可口可乐,喝一点王老吉,是什么现象呢?恰恰是这个品牌太成功了,它已经在消费者心智中,和它的品类已经叠加在一起了,可以替换了。比如说,在坐的喜之郎就做得非常成功,小孩子说“妈妈我要吃喜之郎”,其实他只是想吃果冻,这是一种特殊的品牌极端成功的现象。顾客大多数的时候,即使在这个现象里,他根底里的思考还是品类的。比方我们今天喝的王老吉,其实还是在喝凉茶,我们今天要去喝可口可乐,其实就是想喝可乐。

 

陈奇峰:举一个例子,小孩说“妈妈我要吃喜之郎”,你给他亲亲果冻他也照吃。如果从战争的角度去考虑,定位就是你的决战地点。你在某一个领域做到第一,就是说你选择了这么一个阵地,你选择了这么一个决战地点,你已经取得了主导权,这个时候你要把这个阵地扩大。对很多企业来说,你占据了一个行业的领先,或者是占据了一个第一,其实是基业常青刚刚起步。

 

邓德隆:维维豆奶说“维维豆奶,欢乐开怀”,已经好多年了,其实你的豆奶已经占了这么大的份额了,是不是可以考虑换一种方式呢?比如说,将你的对手界定为牛奶,你告诉大家中国人的胃其实不大适合喝豆奶——我知道有这个数据,有百分之几十喝了消化不良,肚子会胀气——其实豆奶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可以达到很好的营养,但是又不会导致这个问题。维维豆奶告诉顾客喝豆奶,不要喝牛奶,你把对手界定为牛奶的时候,你这样的一种打法,应该会比你“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的有效性要好很多。

 

而且这个做法,只说豆奶好,不是说维维品牌比其他品牌更好,会达到一个完全“无我”的境界。原来每年也有几千万的广告,这个广告投放的可信度是有问题的。当你把这几千万投放换成一种类似新闻的方式、专题片的方式,比如说生活小常识,比如说引用某一个专家的一些话,告诉中国人其实多少人不适合喝牛奶,喝牛奶的弊端在那里,这个时候你应该喝豆奶。你这样普及知识的时候,顾客的心智是开放的,他不会关起来。因为你在告诉我一种实实在在的知识,这种实实在在的知识它是有公信力的,是中立的。你不要做得过分,你确确实实给他提供这种有效的信息,实际上是为了顾客创造价值,这个时候当然比“维维豆奶,欢乐开怀”要好很多。

 

陈奇峰:做的方式可能有很多,比如你可以诉求植物蛋白比动物蛋白好,这些都可以。

 

邓德隆:始终你要指向品类外部。

 

陈奇峰:这个时候你选择一个决战地点了,以后你把这个阵地做大,你占据了一个定位,接下来应该把这个定位尽量的做大。很多企业取得了领先之后,就不知道怎么走了,其实刚刚起步。比如说像农夫山泉占据了天然水,现在关键要扩大天然水,甚至有可能把可乐挤开。

 

我们建议在座的各位企业,你先检查一下自己的品牌,我是不是在某一个领域刚取得了第一?或者和第二的差距还没拉大?如果是这样,就赶紧告诉大家我是第一的。如果你已经早就第一了,或者市场份额占了一半以上了,你就要考虑为品类做宣传,做推广了,让更多的人消费品类,你会得到最大好处。比如我们在座的很多企业都属于第二类:农夫山泉、九阳、金龙鱼、海天、恒源祥、古越龙山、苏泊尔、金丝猴、三金、乌江涪陵榨菜等。

 

3、推出新一代产品

 

第三种领先企业,其实你的广告可以推出新一代产品。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是领导者,特别是我很强的时候,意味着我有号召力,我说现在流行这个,下一代的产品会是这个,很多人会相信我的,结果大家都会往这方面做,我就会做得越来越强。而且,由于我推出新一代产品,我的利润会更高。很多企业领导者觉得自己利润低,其实是因为你没有利用领导力把它转化为利润。举一个例子就像英特尔,英特尔奔腾386486,后面是奔腾二、奔腾三、奔腾四,它不断地推出新产品。那么它的广告就是奔腾四比奔腾三好多少,在不断地升级。像这种竞争方式,第一对手很难跟得上,第二它的利润确实提高了,这是第三种方法。

 

很多企业经常说自己没有利润,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你还没有取得领导地位,这是对的,你一定要发力取得领导地位,特别是在顾客心智中取得第一。要知道,最终是顾客决定企业生死存亡,你一定要占据顾客心智,花多少钱、多少投入都值得。只有你占据心智的领先,以后它自然会兑换为市场的领先,就像我们之前说的那样,也许你只要告诉大家你是第一的就行了,就能收割市场了。第二种情况,是你已经取得领导地位了,甚至很牢靠的领导地位了,你却去和跟进者拼价格、拼促销,于是弄得利润很低。这绝对是不应该的。实际上,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是一种引领品类不断进步的方式,不仅对企业有更好的利润,对顾客也是不断地用上更好的产品。领导者有义务引领品类升级,必须投入资源去开发新产品,防止行业和品类停止不前,失去活力。

 

有意思的是,这也是领导者保护领导地位的最佳方式。由于领导者有更多的资源,它总是更容易地推出新产品,不仅能够吸引让顾客的眼光一直关注着自己,不要去看其他跟进者,还能够因为这样,从而建立起新的标准,提升标准,使得竞争者难以跟得上步伐。像微软的电脑操作系统,从Windows95,到Windows98,再到2000XPVista,把顾客搞晕了,也把竞争对手搞晕了。但顾客不管98还是XP,反正认微软,于是微软大发其财。

 

有时候,推出新产品可以和推广品类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借助新产品来开拓品类市场。这里比较典型的我举个中国的例子。比如东阿阿胶,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从古代的帝王将相、后妃嫔御,到近代的达官贵人、显士名流,都把它当成滋补宝贝。但这种东西以前是很贵重的,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它显得“落后”了,发达地区和城市人都不吃了,改吃虫草、高丽参了。像很多东莞人、温州人以前最讲究秋冬进补阿胶的,现在觉得它低档,都不好意思吃了。那么,东阿阿胶就应该推出更高端的新产品,才能跟得上人们消费能力的提升,再把这些高消费力的人群开创出来。

 

4、推出新品牌

 

那么,还有第四种方式,如果你确实很强的话,你要推出第二个品牌。也像英特尔一样,它有赛扬,有奔腾,同样,它还要推出什么呢?它要推出迅驰,甚至还有服务器的至强处理器等。像这些东西,它都是一直在做。这样的话很有好处。当一个品牌主导了品类以后,你特别强的时候,你推出第二个品牌,有四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你多选择可以激发需求。如果只有可口可乐,可乐的品类是做不大的,但是,多了几个选择品牌之后你可以激发顾客的需求。不喜欢可口可乐,或者可口可乐卖完了,喝什么呢?你可以尝试一个新的品牌,那么是可以的。

 

邓德隆:喜之郎做得不错。喜之郎第二品牌、第三品牌的设计和节奏都打得比较漂亮,有水晶之恋、CICI,这些很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不要看它的企业不是很大,它的很多做法,思路基本是走对了。

 

陈奇峰:第二个就是可以把品类“货架”做大。无论在心智里面也好,在现实当中也好,你把货架做大了,整个品类的影响就大了。如果这个品类多几个强势品牌的话,这个品类在生活当中就会显得比较重要。同样在脑子里面,如果装了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再装一个别的什么可乐,如皇冠可乐等,装多了就意味着这个品类很重要,选择的机会就更多了。

 

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第三个,如果出现市场上两强相争,有些品牌斗起来的话,像这种可以吸引更大的关注,对整个品类发展有帮助。人们消费的是产品,但大家谈论的是品牌,如果一个品类能打起来,它将获得很大的能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百事可乐、皇冠可乐、胡椒博士可乐,就没有热闹的可乐之战,也就没有世界第一品牌可口可乐。

 

第四个,就是说,你多品牌放在这里可以防御其他品类。比如说,仅仅是一两个可乐的话,可乐可能会受到七喜柠檬类汽水的冲击,可以受到茶饮料的冲击。你要是多几个品牌,你可以共同对抗其他的品类,把这个品类做好。

 

特别是某个品牌一家独大的时候,其实非常有利于推出第二品牌。一方面顾客等着第二个强势选择,很多人就是不希望和大众一样,去买一个领导品牌,强势第二品牌可以把不买领导品牌的顾客很好地争取过来;第二方面,经销商和渠道资源,盼望有第二个品牌可以运作,各种力量会拉动你成长;第三,作为领导者,在行业经营多年,有着良好的产业链资源可以利用,甚至在规模上也可以创造出更低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领导者才能去创建第二品牌,因为它有资源和号召力,而跟随品牌还必须让本身免遭领导品牌封杀。同时,领导品牌开创第二品牌的时候,一定要成立新的队伍和组织,和第一品牌对着干,要不然依然不能最大限度地和第一品牌配合起来,去争取更多顾客。刚才邓总说喜之郎基本做对了,就是指你推出品牌是对的,大方面是对的,但还不够完美,这几个品牌还不能很好地对立起来,特别是打起来。

 

我们比较欣赏的例子,是吉列刀片。就像英特尔推出赛扬、奔腾、迅驰等品牌一样,吉列最初是蓝吉列和超级蓝吉列剃须刀,后来它推出“特拉克Ⅱ”双刀片剃须刀,并宣称比超级蓝吉列更好用,超级蓝则强调自己更实惠。再后来,吉列又推出“阿特华”可调节双刃剃须刀、“好消息”一次性双刃剃须刀、“皮沃特”一次性可调节剃须刀,还有再后来的“锋速3”三刀片剃须刀。它的每个新品牌,都攻击和取代老品牌,而老品牌也坚守自己更简洁、实惠,有自己的价值,大家打得不可开交。最后,我们来看看宝洁公司2006年的年报,湿刮刀片和剃须刀的全球市场,被吉列占掉了72%的市场份额,而且行业得到很好成长。也就是在2005年,就这个做剃须刀的公司,被宝洁公司收购时,用了570亿美元。

 

类似的例子很多,像宝洁公司在洗发水方面,有海飞丝、飘柔、潘婷、沙宣等等,箭牌公司在香口胶方面,有黄箭、绿箭、白箭、益达、冬清等等,通用汽车则有凯迪拉克、别克、雪弗兰等品牌。应该说,领导者做到极致的时候,就是会走向这条道路,这是企业最终的追求。

 

就这样,领先企业我们总结,就是这几种做法:一个是强调你的领导地位,是首选的;如果你特别强了,大家已经都知道你是第一了,你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开拓品类上;第三种,你在这个时候还可以推出新一代产品;甚至第四种,可以推出第二品牌和第三品牌。这是领导企业的几种广告方式。

 

 [OT_page]


跟进企业的做法

 

当然,有很多企业,包括我们现场的一些企业,可能你不是这个行业的领先,不是第一。那么这里有什么办法?

 

1、争先

 

第一个办法非常简单,你可以考虑像蒙牛一样。什么意思呢?就是很多行业其实刚刚起步,你可以“蒙牛狂奔”。特别是如果这个行业市场非常小,远远没有达到国外市场的平均水平(我们经常会作比较,这个行业的人均消费在国外是多少,国内又是多少,来求证在国内是不是还有很大的潜力);或者在集中度高的行业,比如说啤酒行业,国外是前十名的啤酒品牌主导行业95%市场,国内却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集中度。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推测,要么这个行业和国外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意味着这个行业刚刚开始;要么集中度非常低。你做广告的话有一个办法,就是象蒙牛一样,大投入,上中央台,找胡总。这是第一个办法。这个时候,义无反顾的投入是最重要的,因为你一旦是看好这个行业,你就要义无反顾,把这个品类和这个品牌打响,投入进去,而且要把媒体选择各方面都做好。

 

其实有很多行业是这样做的,我们在国内感受比较深的当属牛奶行业了,另有一个最典型的并且为我们很熟悉的就是麦当劳。麦当劳在刚起步的时候有一招用得很强。在20世纪50年代,它的一个竞争对手出现了,叫汉堡王。到了60年代,美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卫星城市,郊区兴起,汽车兴起,电视兴起,生活节奏突然加快。这时麦当劳意识到,快餐行业将会有极大的发展,整个行业会重新迈入一个新的起点,这个关键时刻最重要的就是要跑得快。于是麦当劳的老板雷•克洛克做了一件很绝的事,他借了高利贷,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地下贷款,借此来发展麦当劳,拼命地去推动麦当劳前进。也正因为麦当劳在60年代稍微领先了一点,才能取得今天如此突出的领先地位。

 

那么同样道理也可以用在蒙牛和光明、伊利三家企业身上,只有拼命往前跑,才能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看到颇丰的收获。麦当劳也就是在20世纪60年代超出了汉堡王之后,才在美国成为快餐第一品牌。汉堡王恰恰在那段时间把精力放在了追求利润上,它是利润第一,把前进的步伐放缓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它一下子输掉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发展机会。其实当时的汉堡王已经做得很好了,它觉得已经可以停歇一阵子了,可是它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品牌在这个行业取得领先地位,只能算是刚刚起步,而速度却是最关键的。

 

邓德隆:在做企业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设计企业的最低成长速度。当一个行业的品类没有出现绝对主导的时候,企业家切忌用内部思考。内部思考是什么呢?企业每年增长80%已经很高了,甚至200%,非常高了,但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个时候,企业需要的是最终决战,谁先达到这个制高点,谁就能取得主导这个品类的点。所以无论内部的增长点有多高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只有设计出最低成长速度,并抵达这个品类的制高点,整个企业才有长久生命。

 

反之,如果我们用内部思维看企业,甚至有时候从资源的角度,从员工成长的角度,这些都不是关键。一切的一切,要围绕着如何去抢占主导地位来跑,哪怕你跑得遍体鳞伤也在所不惜。这就像毛主席飞夺泸定桥一样,很多的品类胜负未决,只有一步领先才能步步领先。蒙牛就做得非常好,在牛奶行业,虽然光明曾经做到行业老大,伊利也做得很好,但是蒙牛看到这个行业人均消费量很小,整个行业老大只是假象,是一个虚假的老大,如果自己能快速跑,通过一阵狂奔我能抵达这个“泸定桥”。成为老大之后,再回头反戈一击,最终清理门户。

 

其实在中国这样的行业后起之秀还是很多的,蒙牛只是其中之一。在很多其他的行业,表面上看好像有市场已经领先,其实才刚刚兴起。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不要用企业内部的思考模式来衡量,要用外部思考,就只考虑我要拿下这个快餐店的领导权,或者是拿下牛奶行业的主导权,需要多少资源,每年的最低成长速度是多少。

 

但是如果没有钱怎么办呢?没有钱,就去找风险投资。江南春在这一点上做得不错。在楼宇电视里面,你要取得主导地位需要多少钱?需要什么样的增长速度?在想清楚这个问题之前你最好不要轻举妄动。有很多的市场,你不动还好,你一动就引狼入室,自己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去维护,但是别人却看到这个市场的潜力,一看你的资源配置状况可以吃掉你,那么你就变成了一个竞争对手的研发中心。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以静制动,静下来把各种资源配置好以后,然后一举拿下。大家可以看到,即便江南春这样狂奔,也还是有一个聚众跑上来。这个时候没有办法,代价再高你也得把它吃掉,你不吃掉它,如果它跑起来你就会很麻烦,你一定要去主导它。所以我们的很多企业家,在面临这个处境的时候,首先不要考虑我去年赚了一个亿,今年赚了两个亿,明年赚了3个亿,这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最后不能主导这个市场,在这个过程中赚的钱是不属于你的,甚至会从哪里赚到的最后还退回到哪里去。最关键的就是要主导这个地位,要时刻记住到只有这一步领先才能步步领先。

 

统计企业死亡率的时候,我们现在会讲企业的平均寿命很短,从专业上来讲,这个统计其实是不专业的。企业真正的死亡率,应该是企业开始主导了这个行业,在这个位置的时候,这个企业才叫做获得了生命。企业如果没有抵达顾客心智中所代表的品类的这个点,这个企业是没有生命的,你别看它好像赚了很多钱。这个例子有一点像我们在统计人口死亡率,我们不会把流产的婴儿当作人类的死亡率一样,因为他还没有生命,他还在怀胎期间。大多数企业是处于胚胎期就死掉了,就是说你没有去主导这一个品类,没有抵达主导地位。

 

没有抵达主导地位的企业是没有生命的,它时刻处于生死的边缘。如果有企业主导了这个地位,反过来一压,它就不存在了。或者是整个行业产业链一波动,或者是原材料涨价,或者是一次非典事件,这个企业就抗不住了。而只有进入了顾客心智中,主导了一个品类的企业,它才能生生不息地活下去,这才应该说它拥有了生命。

 

陈奇峰:刚才谈到跟进企业的第一种做法。第一个情况就是这个行业刚起步,这个时候要全力以赴去争取;第二个情况如果集中度还很低,第一名也不过2%3%5%这种,那么你就狂奔,争先有一个很好的机会。

 

2、反定位

 

第二种做法,就是说如果不是这样,如果领导品牌确实是比较强大了,作为一个跟进企业应该怎么办?我们在座有很多企业也这样的,我不是第一的,我可能是跟进型的,我想在这个行业里面立足。这个时候,最佳的策略是什么呢?就是百事可乐策略。

 

百事可乐用了一个什么策略?其实百事可乐一开始比在座的艰苦得多。可口可乐自1886年推出之后,它作为领先品牌一直做得非常好。跟进的可乐非常多,有几十家甚至几百家,百事可乐只是其中的一家。百事曾经三次请求可口可乐收购,但可口可乐并不理会,什么原因呢?因为我是第一了,顾客一想到可乐的话就先想到可口可乐,我收购你百事可乐有什么意义呢?

 

那么在这个情况下,百事可乐怎么办?它说我不应该老是跟随,唯唯诺诺的了,我应该攻击可口可乐。当我进攻可口可乐的时候,首先把我的品牌名气立起来了,有一个品牌可以跟可口可乐对着干了,这迅速提升了百事在顾客心目中的地位,立即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芸芸众品牌当中,百事可乐跳出来了。

 

第二点很重要,百事攻击可口可乐的时候,它用了一种方法——站在可口可乐的对立面。前面谈到领导者推出新品牌时也谈到过,很多时候消费者总有两群人,大部分人是谁卖得好就买谁的,另一部分人不愿意跟随大众,他愿意买不同的。只要你和领先的品牌不一样,总会赢得另一批顾客。特别是在消费者的意识里面,如果他们把两个品牌能对立起来看待,选择的时候就非此即彼了。百事可乐用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做到和可口可乐对立:它去研究可口可乐最强势的地方,然后从这个强势的反面出击。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第二个品牌要进攻第一品牌的时候,首先要看它强在哪里,然后从它强势中的反面打过去,在反面建立一个定位。我们叫反向定位做法。

 

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美国汽车出租行业第一名是赫兹,那么后面的出租车应该怎么做呢?第一名肯定是生意最的好了,所以预订车子的人最多,排队等车的人也就比较多。我后来的企业生意不够好,但是我同时就有了一个优势,我排队比较短,顾客要订车的话就可以立即得到。类似这种情况是领导者强势中不可避免的,你既然是老大,肯定预约你的车的人多,你肯定要排队,抓住对方弱点猛攻,这种方式就可以有力攻击对手。这个战略就是去真正研究对手的核心强势在哪里,然后在它的强势当中建立一个相反的定位。

 

回到可口可乐,它的强势是什么呢?百事发现可口可乐之所以真正强大,是因为它发明了可乐,它是可乐的发明者。百事于是就从反面进攻了:你是正宗的传统,也就代表着已经老土了、落伍了、过时了;相反,我是新一代、新潮的、酷的。这让可口可乐无法反击,可口可乐不能说我也是新潮的,我也是新的,因为它的强势是传统和正宗。所以百事大力宣传自己是年轻、新潮的代表,攻击可口可乐是过时的、老土的、落伍的,这让可口可乐没了脾气。

 

像这种方式,百事可乐定位为年轻人的可乐,“新一代的选择”,这种战略从1961年一直坚持到现在。那么可口可乐就没有想到过复制吗?其实,可口可乐在这件事情上也做过反击。可口可乐也曾经说过,我也很新潮,我也很时尚,它为此甚至改变了配方,推出了新可乐,这是在历史上是非常出名的事件。当时可口可乐1985年推出新可乐的时候,它是经过几十万人的口味测试的,它觉得它的产品口味是绝对好,我也用了新配方,适应现代年轻人了,这个应该是很好了。但是这样一推出,结果发生了什么?结果变成它否定了自己!因为你的强势就是正宗的,你现在这样子反而让人觉得百事可乐的新配方更好,是更适合现代的。于是结果可口可乐销量直往下滑,百事可乐还因此在1985年取得了一年的销量领先。

 

邓德隆:这种现象在国内也经常发生。作为跟进型企业,有一个倾向,总是会天然地觉得,领导品牌它做得这么强大,肯定很多事情是正确的,所以我们要以它为榜样,学习并模仿。像麦肯锡用标杆法的方式,这种按照领导品牌模式去跟进的做法,恰恰会导致领导品牌更加强大,这是个很危险的动作。

 

因为在人们心智中,在顾客的头脑中,在我们习而不察的潜意识中,所有品牌都是已经归类的。每一个品类都有一个阶梯,购物单就写在阶梯的每一个梯级里,顺序也是排好的。比如在空调品类阶梯里,从高到低的梯级是格力、美的、海尔、科龙;在电脑品类阶梯里,依次有联想、方正、同方、神舟。顾客是这样去归类的,这个阶梯以外的品牌,顾客是不屑理睬的。如果你的品牌进入不了这个阶梯购物单,顾客就没有安全感,也就不会购买,这个阶梯以内的就足够挑选,顾客不会去记住阶梯以外的品牌。而最终,顾客更是只记得排名的前两位,其他的都会被忽略掉。实际上,在这里面有着什么专业意义呢?专业层面上,意味着心智中没有方正、同方和神舟。在顾客的心里,他的定义就是:电脑品类的几个选择,第一是联想,方正是二流联想,同方是三流联想,神舟是四流联想,TCL是五流联想,海尔电脑是六流联想。心智就是这样定义的,因为在这个阶梯里,所有在联想梯级以后的,对顾客来说都是小联想、小小联想而已。

 

所以,联想会强大。强大的原因恰恰是后面这些品牌的追随,越是不断的追随,领导品牌就会越来越强。领袖地位是由追随者造就的,我们不能按照领导品牌的标准去做,也不能只参照它的某些方面,如价格更低一些、人员更勤奋一点,促销活动多做一些,这些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要做的,是当你落后的时候,谁先去反对老大,谁就是老二。现在来看方正,就是一个虚弱的位置,谁去挑战联想,谁就会替代方正,移到顾客心智中第二的梯级。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很多产业都发现了这个现象。我们来看百事可乐,当时美国可乐何其之多,也是几百家,但你去看看可乐史,是谁进攻了可口可乐,是谁成为了可乐第二。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借用了老大的力量,借力打力。顾客一喝可乐,他就会想到可口可乐,谁打它,他就觉得有人造反,敢于造反的应该不弱,于是不喝可口可乐的时候就选择了反对它的品牌。其他的就只能默默无名了。所以你想做行业老二的话,就是毛主席那句话:“造反有理”。你只要是打了老大,你就会脱颖而出,而且凡是敌人坚持的我们都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都要坚持。你只要带着这样一种叛逆的性格,慢慢地就会挪到第二的位置上去。

 

当然,你想把第二位置做大的话,乱打也效果不大,还有一个真正的、核心的反向定位点要找到。这个有一点像中国武术里面讲的“气门”概念,老大它有一个金钟罩一样的保护功夫,你打它刀枪不入,但是它有一个气门,你轻轻一打就成了。象可口可乐这么强大,但是百事可乐一旦打准了之后,1985年百事可乐的销量还超过了可口可乐。

 

这个战略原理在哪儿呢?就是因为找到它核心强势的反面,所以它不能复制你的战略,这就是一个核心的原因。你打它强势的反面它就无法反击,于是你的每一分钱投入都在银行零存整取,越垒越高。

 

它要反击的话,它就得放弃自己的强势,这样它做不到。像可口可乐,它如果要反击百事可乐的话,我也说我是年轻的,我的口味也很甜,它就放弃了顾客喝它的原因——传统配方。百事可乐攻击的是它的配方,它推出新可乐等于放弃自己,所以失败,它必须回到它是传统正宗的优势上来。

 

这样的话就形成了中国讲的阴阳、太极、儒道互补。在专业的现象里面也会出现一个有趣的阴阳太极图,一个品类里面最终发展下去会是一个太极图,特劳特将它命名为“二元法则”:一个老大,一个反对者,形成一个太极。老大是阳,反对者是阴,阴阳在斗争中恰成互补,以竞争的方式恰成最佳合作伙伴。它们两个很和谐,打得越厉害,这个品类越大,品类其他品牌消失得越快。

 

在座的各位,我们想做老二位置的,就首先要学会造反,不要跟着领导者走。我们要造反,在造反过程中去思考它强势的反面在那里。这需要一个过程,特劳特的书会有助于帮助大家思考。

 

3、关联

 

跟进企业还有一个做广告的方式,那就是我可以通过借老大的力去关联一下。做这种广告最经典的例子,和刚才提到的赫兹有关。因为大家想到租车的时候就想到赫兹,于是有一个叫安飞士的品牌,就用一种技巧,让自己关联上了赫兹。怎么关联呢?它说,我们在出租车行业只是老二,所以我们对你的服务会更好,会更卖力。顾客心智中从来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这是突然来了一个和赫兹缠在一起的安飞士,而且说自己只是第二,顾客很容易就记住它了,而且真的相信它就是第二。但实际上我告诉大家,它根本不是老二,它是老三。

 

这里得到的启示就是,在任何一个权威市场里面,如果有公认的老大在那里,你只要说跟它的关系,那你就借用它的力量,关联着进入顾客心智了,而你不要去对你自己的品牌和企业做很多的描述。这和现实中的定位系统没什么两样,领导者就是地标,有了一个坐标,你的位置就可以和它关联起来而得到确认。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是全国素质最高的,至少定位素养是最高的,每一个人都懂定位。你看你坐计程车,我们去某个酒店开会,司机会先问你几环,第一个概念就把你锁定到几环了。到了几环后,再问有什么桥,如安惠桥、定慧桥,一说地标他就知道了,把你的方位定位了。

 

司机利用一个很好的心智原理,用一个定位系统把你锁定。我们在做广告的时候,有很多类似的关联方式可以用。蒙牛在早期创业的时候就用得很漂亮。它当时在内蒙起家时,钱很少,只有一点点广告费打广告,怎么办?它就说我们要争创内蒙第二品牌。伊利已经是主导地位了,已经是绝对老大了,它想做老二,它就借伊利之力从众多牛奶企业里面跳出来了。

 

这个原理还有很多变相的操作方式。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大歌唱家叫卡雷拉斯,大家清不清楚?有人不清楚是吧?但是没关系,我用一句话你们就清楚了:他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这样大家就清楚了。卡雷拉斯本来是一个默默无名的歌唱家,象这样的歌唱家在全世界很多,但是他的一个定位方法很成功,就是“三大男高音”之一。他把多明戈和帕瓦罗蒂组合在一起,通过这样的一个关联的方式脱颖而出了。你再介绍我卡雷拉斯嗓音怎么好,唱到高音C,唱过哪个歌剧,都没有用,而用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就记住了。这个就是卡雷拉斯成功的定位原理。

 

很多企业与其说自己很多东西,不如用一个关联的方式,借用老大的力量,使自己跳出来。

 

陈奇峰:总结一下,如果是跟进企业,你前面的领先企业还不太强大,你就和它争先,看谁跑得快;如果它已经比较强了,你用反定位的方式做,因为你也有一定的实力;第三个就是,如果你的实力确实不是太强,你先不考虑自己的定位,你先关联一下再说,先跑一阵。但是要知道,关联是短暂的,你以后还是要去找到自己的定位。

 

 

开创新品类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领导企业的做法、跟进企业的做法,接下来谈第三个方面。如果我们既不是领先企业,同时领先企业做的东西我们也不想跟着做,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这时要像王老吉这种企业一样,去开创新品类,也就是要选择一个好的品种,选择一个好的行业,自己去把它开创出来。

 

1、为品类重新定位

 

那么这里第一个要做的就是,由于是一个新品类,首先要为品类重新定位。比如说汽车刚刚出来的时候,大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这怎么办?那这个时候就告诉大家,这是不用马拉的马车,这就明白了。同样,比如说凉茶,很多人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北方人以为是隔夜茶。王老吉现在做的方式,就是为这个品类重新定位,说凉茶是一种“预防上火的饮料”,用这种方式让大家明白。

 

开创新品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一个现象,通俗地讲叫“呼拉圈效应”。就是这个品类一推出来,它很新鲜,一下子很多人来消费了,但是过不了一、两年,哗啦又全都就下去了。为什么会发生呼拉圈效应,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品牌起来了,突然又下去了,这里有很大的问题。你为品类重新定位的时候,一定要设定好初始的目标人群,不能吸引到太多不适合的顾客。如果突然间有很多人凑热闹来消费,你就麻烦了。不是说起来得快就是好,不适合你的顾客来了,它产生的是负面效应。这个产品不适合你,你又消费了它,就会觉得不好,这种口碑一下子就抬上去了。这样,这个品牌刚让人知道,就带来不好的感觉,很快消息就传开了。就像呼拉圈一样,本来是非常好的一个东西,但是很多人不适合,有人适合小运动量,说呼拉圈把腰扭坏了;有人适合大运动量,说呼啦圈不带劲。这些负面口碑一出现,呼拉圈还没培育好忠诚的运动者,还没立稳脚跟,刚流行了一两年,一下子就没有了。

 

其实定位准了,你就知道哪些人是适合你的,具有战略势能的,让他先进来,设计好。这部分人消费完了,觉得这个东西挺好的,慢慢地形成良性口碑。一个新品类刚开始时,一定要有一个慢慢的消化过程。

 

2、保证最低成长速度

 

可是另一方面的难题在于,就是刚才邓总谈到的,重新定位的时候,要保持最低的成长速度。不然的话,会发生什么情况?比如有一个企业,它推出一个产品是从日本引进的,就是牛奶加果汁。这个产品非常有创意,在北京做得不错。但是它发展速度比较慢,最终娃哈哈把这个产品拿过来,做了一个营养快线品牌,一下子发展到了全国。

 

所以一个新品类创建出来,要为它重新定位和规划发展步骤,以避免它落入“呼啦圈品牌”的陷阱,接着还要保持最低的成长速度。要不然,就会出现“坡顶现象”。是指什么呢?就是很多品牌,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好像是到了坡顶,就停住了。比如椰树、露露,还有红牛,这些品牌有一点很可惜,就是发展一放缓,品牌缺乏新鲜信息刺激,顾客对它的关注就减少了,以前它快速成长不断改观的品牌印象,很快稳定而“固化”下来,品牌就走到了最高点。更可怕的是,品牌一停顿,有可能会被顾客当成一种退缩的表现,从而在人们心智中产生你成长“到头”和“受挫”的看法,于是大家都不看好,你真的就由此向下发展了。

 

被顾客心智“固化”认知的品牌,很难再激起人们关注了,这是许多品牌想要“激活”,却很少有成功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品牌只有一次持续发展的机会,必须一举抵达大的目标。在此之前,一定要保持最低成长速度,警惕出现任何情况的退缩。这方面王老吉做得是不错的。它一直保持着越来越热的状态,不断地开创出新的局面,从而也把凉茶品类不断地开创出来。

 

3、转为进攻和防御

 

保持最低成长速度之后,总会收获大的成功,品类也开创出来了,你的领导地位也开创出来了。但接下来,又面临一个挑战了,你的做法又要转变——你可能要转向进攻战或者是防御战的广告。

 

比如,农夫山泉把天然水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它就说纯净水不好,转而进攻纯净水了。这就是前面说的拓展品类,象维维要进攻牛奶那样拓展品类。另一方面,农夫山泉把天然水做起来,现在它怎么样?现在成了饮用水的领导者。它要做的还有防御战,它要打矿物质水有什么不好,而它自己是天然弱碱性的,这种防御做得不错。

 

企业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改变竞争的性质。要么进入一种进攻战,把你的品类扩大,同时可能还要考虑如何在主导的领域防御好,确保在这个环节能够领先。

 

这就是开创新品类的三个要点。今天我们跟大家沟通的是如何根据定位来做广告,包括领先企业该怎么做,跟进企业怎么做,还有如何开创新品类。

 

 [OT_page]


广告、定位与经营

 

通过前面内容,大家已经发现,其实广告只是单方面传播定位的一个环。实际的企业经营中,我们要将企业或品牌根据定位整合出一个体系,让企业经营围绕定位,才有可能把企业做得好。这是我们接下来谈的一个课题,就是广告如何和企业经营结合起来。

 

这里面我第一句话就是:广告方向就是企业方向。我们做广告的时候,其实是盯住顾客心智中一个定位去做的,这个定位就是广告的方向。但同时,为了在顾客心智中建立这个定位,企业所有的资源也都要整合指向这个方向。这是一个什么关系呢?迈克尔•波特就提到这个观念,企业要先在竞争当中找到一个可行的定位,再把从外部找到的定位拿回到企业内部,围绕它去组织,去做。这样,大规模的广告就是一面旗帜,它张扬着指向定位,提醒着企业上上下下的经营也要指向同一方向。

 

举一个例子,百事可乐要打可口可乐,在外部竞争中,用“做年轻人的可乐”打击可口这种传统的可乐,它立即把“年轻人的可乐”这一定位拿到企业里面去,作为战略核心和运行指向,形成它经营的配称,并把各种活动结合起来。

 

第一个方面从产品入手。百事可乐以前没有这么甜,但是年轻人喜欢喝甜的,它就调成甜的了。再来看看价格,年轻人没有那么多钱,它的价格就比较便宜一些。还有包装,它是大包装为主,你拎着到外面喝也可以。年轻人运动厉害,喝得也厉害,这种包装也很适合。我们再看看广告,它的广告一直都不会去找那些很出名很经典的明星,他找的都是年轻人喜欢的。瑞奇•马丁在国际上是唱拉丁摇滚的,中国代言人找的是郭富城这些比较有个性的或者年轻的明星。它的广告是这么整合,同时还有整个营销体系的配合。它是年轻人的可乐,这些年轻人更多是在户外的消费场合或者是在家里喝,不像成年人喝可乐很多是在餐饮渠道喝,吃饭的时候喝。所以你会看到,在全球范围,在餐馆渠道比如麦当劳,肯定是可口可乐的天下,但是在超市,百事可乐的销售就超过可口可乐,因为顾客要拿回家去喝。

 

所以说百事可乐的整个运营,都是整合匹配起来的,组成一个系统,确保了年轻人定位的建立。也就是说,只有企业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年轻人展开,它才有可能被外部顾客所接受,内部的很多工作才不会多余,才能有效地把各种投入的资源,通过定位转化为绩效。

 

举一个例子,其他企业去做广告的时候,可能在广告代言人上就是一个很难的选择,在设计促销活动的时候,也可能会很难。但是在百事,就很容易评判哪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比如请周润发、请成龙做广告肯定不行,因为他们已经不是年轻人的偶像了。百事可乐没有那么复杂,它有简单的标准。同时在设计促销活动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会搞街头篮球赛,或者在校园里举行音乐会,因为这些非常适合年轻人的定位。这样,整个经营围绕核心来做的时候,就会保持高效,多余的动作就会删除掉。

 

邓德隆:所以我曾经跟胡总说一个观念,就是当一个企业跟三人行谈合作的时候,如果不能像王老吉一样,有一个明确的广告策略,那企业背后的后台处理将是混乱的。什么后台处理呢?如果核心定位不清晰,那么渠道设计、产品价格,包括各种促销方式、经销商的选择,都是不清晰的,甚至互相冲突取消,因此在单一广告环节上也不清晰,请什么代言人也不清楚,请个明星也要争一两年。有一个国内的大企业,就在争用一个明星,争了整整两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就是后台不清。

 

刚才陈先生讲,百事可乐绝对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它的普通人员都可以决策。你说百事可乐会不会请周润发和成龙呢?百事可乐基层的员工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它的定位是年轻人,我肯定要请李宇春、周笔畅这些年轻人的偶像。所以普通的员工也可以正确决策,企业的绩效自然就高。

 

我想再提醒各位,广告不能清晰一致地传递一个信息的时候,作为企业家要思考,可能不是你的广告无效,而是你的后台不清。后台不清的时候,广告量大也不一定能产生效果。根据我们的经验,凡是广告效果好的,不论是王老吉,还是其他和我们打过交道的企业,它在同行业里面的广告投量不是最高的,但利润、营业额可能是最大的。这是什么现象?广告只是一个环节,它还有围绕整个定位形成的环环相扣、互相加强的系统。所以在这次央视大投放之前,大家可以借这次机会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企业核心战略在那里,我们企业一致性的经营方向是什么。

 

任何一个强大的品牌都是这样。最后给大家一个工具:每年最好根据定位重新调整焦点。我不知道大家喜欢不喜欢摄影,你挎着一个照相机,调好了焦距,你移动地点去拍另外一个景,又要重新调焦。一个企业就像一个抽屉,就像我们的房间一样,每过一个礼拜,都会感觉乱七八糟的。只要有人在里面活动,它就总是从有序到无序。一个企业整天在这里面折腾,就像给部队调防,把部队调来调去,每隔一段时间,总是连队找不到排,排找不到连,打仗经常是炮弹落到自己的阵地上去了。几乎没有一个企业不是如此——很多活动都是整理出来以后,大家都觉得非常可笑,甚至在打自己。这就是德鲁克讲的,你的90%的资源是浪费的,很多资源不但没有绩效,反而是在打自己。每隔一段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年,要根据定位重新整理你的每一个运营活动,这个时候,企业就是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推进。

 

今天我们就先到这,以上是就专业来谈,对任何一家具体的企业来说就要作具体分析。谢谢大家!

 

 

互动交流

 

胡栋龙:今天央视的贵宾,都是来自中国非常著名的品牌企业,我想还是把讨论的时间交给大家。

 

叶齐(特步):我和胡总是同学,平常看一些书,也听到很多的理论,有时候也产生一些困惑。去年特别流行的蓝海战略,跟我们现在的竞争和商战好像有些出入,让人搞不明白。蓝海战略在我看上去就像乌托邦,人人向往,但是很难实现。但是为什么又大受欢迎呢?我想跟在座的老师探讨一下。

 

蓝海战略就是尽量选择回避竞争。竞争肯定都不是每个人的目的,但是在我看来,竞争是根本不可能回避的现实,就算你找了所谓的蓝海,一瞬间就变成红海。今天资讯传播这么快,各种技术这么发达,什么东西都可以克隆,那么你怎么维持所谓的蓝海?谁都想做蓝海战略,但是究竟这个蓝海战略我们是应该试着使用一下,就是说当成一种理想国来看待、乌托邦来看待,还是当做其他的什么来看待?

 

邓德隆:中兴通讯的副总裁写了一篇文章,说蓝海战略仿效了特劳特先生的创建新品类的说法。特劳特在1969年就提出来了,当你在这个领域、这个品类竞争过度的时候,竞争过程中与其去追随它,跟着推进,不如去创建一个新的品类。这就是指创建新品类,这就是蓝海战略。

 

正如叶总所指出的,钱博士的蓝海战略我们认为有很多问题。为什么有人说是乌托邦呢?就是刚才指出的,今天是蓝海,明天就是红海了。

 

多次在公开场合,钱博士都没能回答这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实际上,钱博士没有注意到定位的本质是心智之争。在心智中的确存在蓝海战略——抢先在顾客心智中“注册”一个定位,其他企业跟进不但无效,反而会推动第一更加强大。这是钱博士的蓝海战略的核心疏漏,他忽略了竞争的地点在“心智”。

 

而且,我们认为钱博士的蓝海战略还有一个大的问题,蓝海战略不是谁都可以打的,如果你是老二,那么你有一个现成的最好的市场,比方说你是百事可乐,你还去做其他的干什么,你打可口可乐是最好的战略了。

 

因此,我觉得对于蓝海战略需要补充三点

 

第一点,要明白竞争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竞争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品牌。对于一个品牌要发动战略,有不同的做法。比方说,你是处于市场资源比较好的第二或第三位,你就不要去打蓝海,你要去打红海,进攻第一,你获得的收益是最佳的。这时候开创蓝海意味着什么呢?恰恰分兵了,甚至品牌延伸了,这样刚好是自己挖自己的墙角。再比方说,如果你是一个小游击员,你突然贸然进入一个蓝海市场的话,只会是引狼入室,给很多人当了“科研开发中心”。就是刚刚谈到的营养快线,它是一个企业从日本引进的配方,自己在一个城市做,被娃哈哈看见了。宗老板可是有眼光的,一个亿压到央视,一盖就把它盖掉了。当然营养快线的战略也有很多问题,但这是另一种性质的问题了。

 

第二点,如何追击比开创新品类更重要。这就是叶总讲的,蓝海战略到底可不可行。蓝海战略当然还是可行的,王老吉就是一个蓝海战略。你可口可乐这么强大,你百事可乐也这么强大,我正面跟你进攻的话没法跟你玩,我就集中在凉茶上跟你决战,在凉茶上你打不过我。实际上,可以告诉大家,可口可乐也推出了凉茶,还有和其正等一大群跟随者。那么凉茶是否也成了红海呢?对于其他人是红海,对于王老吉,仍然是蓝海。因为在心智中,只有王老吉才能代表凉茶,王老吉已将凉茶在消费者心智中注册专利了。正如前所说,这恰恰是钱博士的蓝海战略没有抓住的重点。

 

第三点,要有周全的持续追击战略。最低成长速度的设计,环环相扣的设计,都要规划到位,否则就是营养快线前面默默无闻的英雄。蓝海战略是一个好的战略,可以打,但是要注意你的战场是“心智”,要“算计”你的资源状况,你的企业里面的这种资源配置。然后再继续打的时候,追击更重要,你如果没有资源直接追击的话,那场战役你还不如不动。这个就是孙子讲的“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陈奇峰:我再补充强调一下关键点。其实谈到蓝海,包括西方现在有一些评估,很多人都会回到特劳特《商战》这本书,也就是里边提出的侧翼战,在无人地带进行。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在《商战》这本书中,特劳特展开四种模型之前,提到了战地的本质,战地的本质不是在市场,而是在心智中,这里涉及到在心智中去开创一个新定位,这才是真正的蓝海战略。

 

张彬(福田):我谈一下感想,我个人的理解是:品牌不是传播出来的,品牌是制造出来的,就像制造汽车一样。我们内部有一套经营体系,我们现在做两种,一个是在生产线上生产汽车,第二个是在消费者心中生产品牌。品牌是个魂的东西,精神的东西,但它是和实体运作结合在一起的,这个结合让我感觉品牌有依附物了,落到实处了,企业每天的工作就是做品牌。怎么做?跟企业定位结合在一起。这是我的体会,我做了19年,最后4年我自己悟出来才有这种感觉,说心里话跟大家共享。

 

王旭宁(九阳):你们的书我看了好几遍了,我觉得收获挺大的。上面讲了几种领先企业的打法,那么像我们这样,就是一个品牌成为一个品类的代表,它跨越了竞争的阶段,接着在拓展品类这个方面,常规的你们是什么做法?希望这个地方能进一步展开讲一讲,谢谢。

 

陈奇峰:王总做这个豆浆机行业,实在是到了一个转折点,你在这个行业做得太成功了,已经成了绝对的主导品牌,那么现在就要转入一个新的战略方向——开拓品类。

 

开拓品类其实跟开创品牌的原理一样,作为跟进品类,这个时候你要选择一个主要去进攻的品类。举个例子,当年七喜是一种汽水,它在成为柠檬味汽水的领导品牌之后,要做的工作就是重新界定竞争。七喜界定了可乐是主要竞争对手,于是就直接进攻可乐,说可乐含有咖啡因,不太适合小孩子喝。豆浆机实际上和豆浆这个品类捆在一起了,可能你要做的,是为豆浆品类界定对手,重新发起冲击。

 

也许你界定的是牛奶,也许界定的是其他食品,这里在界定竞争品类的时候,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要去考虑,那就是,你究竟在哪个渠道或者哪个人群最容易切入,这个非常关键。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看看自己可能在哪些市场或环节有优势,结合着去界定对手,这样可以确保先搞定一波,至于下一波怎么打,是另外一回事。你的对手可以是移动的,比如说,你也许发现以豆浆代替早餐牛奶是个好的切入点,但也许你实际上是在餐饮这个渠道有优势,那就不如抢餐饮喝果汁或者是喝酸奶的生意。

 

我的建议是要看在哪一个地方切入你最有把握,或者说你的人员在哪一个领域比较强,或者在这块可能有什么品类拓展的机会。不要怕不能一步到位,很有可能你今天打了牛奶,明天又可以去取代咖啡。

 

叶齐(特步):我帮同学贡献一点临时的想法,实际上你可以把豆浆定义为“植物牛奶”,肯定是家庭使用比餐饮场合要多了,豆浆机就是你家里养的产“植物牛奶”的奶牛,这样的方法会很好。

 

陈奇峰:我再补充一个小工具,你瞄准竞争品类的时候,你还可以建立一个所谓的“区域心智资源”的概念来推动。区域心智概念是指什么呢?比如说法国做香水很厉害,瑞士做手表很厉害,俄国的伏特加很厉害,广东的凉茶很好,新西兰的牛奶不错,在中国呢,内蒙古的牛奶很好,品类如果有这个区域优势加以推动,大家接受这个品类是比较放心的,觉得品质会比较好。同样,你可能也要说中国人是适合喝豆浆的,或者山东的黄豆很好,把历史等各方面丰满起来,就会有一个强大的区域支持,这个品类就容易唤起大家心智上的一些认同感。作为一个领导品牌有必要考虑这个,考虑你的区域心智资源。

 

再举王老吉的例子,它一定会强调广东是做凉茶最好的,把凉茶作为广东的名片,这样支持了很多广东凉茶品牌做起来,并得到政府的行业扶植,借此共同把品类做大。

 

胡栋龙:我讲讲我对定位的理解。我觉得我对定位有三个理解:第一,做什么与不做什么;第二,你的敌人是谁,竞争对手是谁;第三,你的战地在哪里?

 

先说第一个,其实我们企业面临最多的问题还是做什么与不做什么。比如说王老吉,它完全可以做茶,比如说做乌龙茶,做绿茶,做红茶,王老吉还可以做家庭装,还可以做酒店装,也可以做旅行装,总之可以做很多种包装的。但是他们在定位理论下,现在只做一个红罐,这就帮王老吉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做什么不做什么。实际上九阳是有这个问题的,没解决做什么与不做什么,什么煲呀炉呀都想做,我觉得实际上还是一个定位难题没解决。

 

第二个,敌人是谁。我们所有的客户都善于打仗,但是我们经常会说他们不知道敌人是谁。我刚才和吴董事长在交流,劲酒的敌人是谁呢?“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你的敌人是二锅头,还是驴胶滋补品?我现在每天晚上喝二两劲酒感觉非常好,满面红光。为什么呢?因为把它当做补品。敌人是谁,在界定的时候经常会走调。比如说我们三人行广告,三人行广告的敌人是谁,肯定不是昌荣。我觉得我们的敌人是央视以外的媒体,把央视这个品类做大,是我们最主要的一个环节。

 

第三,你的战地在哪里。定位讲的战地应该是在顾客的心智里,你在顾客的心智里面去打仗。

 

如果说一个企业在做什么与不做什么、敌人是谁、战地在哪里这些方面经常漂移,就如德鲁克所说,企业90%的资源都被浪费掉了。回到我们广告上来说,做什么不做什么决定我们说什么。王老吉也是这样,王老吉说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王老吉还可以说百年品牌、正宗药材。如果你说百年品牌、正宗药材,你的敌人就是自己的同行,就是黄振龙,就是那个和其正。如果你说上火就喝王老吉,你的敌人就是最大的饮料品类。所以我对九阳的建议是,如果你说错了,你最好的央视战略会导致你的损失最大,因为你话说错,你话没有说清楚,你应该很清楚的一个东西反而把别人搞模糊了,从广告上来讲你说什么要搞清楚,你一定要知道你说什么。

 

除了弄清楚定位的这三个方面,还要清楚“对谁说”的问题。其实就我们做CCTV这么多年来讲,我们最不赚钱的就是做招标段。但是为什么我们不厌其烦地让大家做招标段呢?我们认为对一个中国品牌来讲,一个国产品牌用CCTV招标段是最能影响消费者心智的,它是对最广普的中国消费者来传播的。

 

还有就是机会,包括2008年奥运会机会,包括什么非典、两伊战争等这么多机会,我们都使用了这个机会,打造品牌。所以,我是这样理解定位的,我不知道对不对?

 

张彬:今天这么多企业家在这儿,我再谈一下个人的体会。今天听理念有一个启发,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做长久,才能把企业做好。定位这个东西要做长期的,你如果短期能够解决还不如不解决。所以我觉得请老师做顾问至少要半年、一年,要他长期给你做。

 

胡栋龙:我个人认为五年、六年都可以,邓老师现在都有长期顾问,只要有好的企业,他还可以给你投资。

 

阳爱星(王老吉):到现在我再不说几句就真不好意思了。我自己觉得,王老吉现在刚刚上路,也是不断地在学,希望能够真的不辜负大家的希望,慢慢去把这个品牌做好,这是我们一直想要做的事情。我们根本没有想到今天这个会,有这么多次提到王老吉,所以在这边就像刚才邓总说的,我们诚惶诚恐,作为我来说也确实是诚惶诚恐。

 

我确实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难得中央电视台给了我这个机会,来听课是目的。会上不断地提到王老吉,所以我觉得在这里,真的要说几句。

 

首先要说的就是,王老吉今天稍微有一点成绩的话,我觉得我们要感恩方方面面的因素,在这里有两个大贵人,这就是特劳特邓总跟陈总,在我们整个发展过程中,就是每一步非常关键的时刻,他们都出现了。刚刚那位老总说要请他们半年,其实,他们在过去的将近十年一直陪伴着我们走。

 

现在三人行对中央台的投播,应该说也是我们的贵人。当然,还会有很多很多的援助对我们有支持,在这里,我们确实怀着感恩的心来感谢。

 

其次,在座这么多成功的企业家,我们应该是属于后进的一个品牌,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去学习。这么多年跟着邓老师和陈老师他们去做定位,或者说做品牌管理,我自己稍微讲两个心得。第一个,今天坐在我旁边的劲酒的吴总能够参加这样的会,让我非常感动。我自己觉得在一个企业,要想把定位做成功的话,一定要老板支持,而且他自己要懂,自己要非常深刻地理解什么叫定位,什么叫企业的战略。没有他的支持,我看其他都是假的。因为当你下面的人在推进的过程中,你会遇到非常多的阻力,就是有可能会出现,你会有一段时间成功,但是一段时间又会回头,这样的事情经常出现。所以说,我相信,劲酒这个品牌会越做越好。

 

第二个就是我觉得一定要坚持。当一个定位或者你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战略已经确定好以后,一定要不断地坚持。刚才邓老师已经很形象地说到,其实当一个企业经过一段过程,你要经常回头去整理,重新根据定位来调整,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不断地坚持。

 

很多所谓的创新或者说改革,有时候出问题就在于这两点。跟大家稍微分享一下这两点,目的还是说,我们王老吉还只是上路的过程,非常感谢大家对王老吉的厚爱,谢谢!

 

吴少勋(劲酒):我很惭愧,在座的都比我年轻,企业做得比我好。我做企业的一把手,我是做了24年了,在酒业这块做一把手,做厂长、书记做了21年多一点。很惭愧,今年恐怕也就是17个亿,也不过如此。做广告我是87年上中央电视台,做了20年。所以我说我很惭愧,我是来学习的,以后在座的各位以及两位老师要多关照。

 

李云飞(比亚迪汽车):在座的很多企业,大家好!我们比亚迪目前主业是在做手机零部件,手机电池镍和镍氢是全球第一,手机锂电池是全球第二。我们的汽车目前的一个产值,06年不足100亿,但是它在我们整个比亚迪集团里面占的营业额不到30%。我们的汽车产品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还有电动车,在全球也是先进的。我现在觉得,品牌的威力太大,大家都把我们当电池,做汽车是一条艰巨的路。我希望和大家共同学习,打造国际级的民族品牌。

 

许为民(古越龙山):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几位老师在这里,包括许多企业家,先请教一个问题。黄酒本身是一个酒类当中很小的酒种,前几年,我们古越龙山在央视也做了一些广告。我们广告做了以后,应该说这几年黄酒确实在全国,尤其在一些新开辟的市场,有一些好的发展。但是这两年下来以后,觉得又淡下来了。黄酒本身是一个历史很长的一个产品,主要集中在江、浙、沪销售,我们希望做到全国市场。我们也在分析这种现象,做了广告以后有起色,但是这几年又淡下来了,我们在分析其中的原因,这个要讨教几位老师看是不是正确。

 

第一就是黄酒本身的定位问题。比如说,我们品牌本身也有一个定位,像我们的一句广告语就是“数风流人物,品古越龙山”,后面加上一个“正宗绍兴花雕”,这样一个定位。这个定位是不是准确,我们现在还抱着怀疑的态度。比如说茅台,它定位明确就是国酒。我们现在想到一个酒的名字,叫国粹黄酒,黄酒本身是一个国粹,希望能够定位在国粹方面。但是又有人说,国粹这个概念是很空洞的一个东西。不过我觉得国字号能够排上队的话,也是一个好东西,不知道是不是正确。

 

第二个我觉得,要改变饮酒的习惯可能比较难,尤其是北方,大部分都是喝白酒,黄酒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消费习惯?这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方面确实想不出一个好的办法。

我们营销方面需要跟进,可能也有一些问题,但是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定位,要请教几位老师我们的定位是不是要做一些改变。另外,我们怎么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能够最大范围地普及黄酒。

 

邓德隆:国粹不好,我认为应该重新定位黄酒。“数风流人物”,这个说了等于没说,广告只有最后五秒钟会起效,出现了古越龙山、正宗花雕,前面的十秒钟都不起效果,这三分之二浪费掉了。你应该为黄酒整个品类重新定位,实际上,你可以跟王老吉的阳总多沟通一些体会,阳总走过了你这个历程。凉茶原本是一个区域的,是广东人喝的,那么我要开创整个新品类的时候,就需要重新为这个品类进行定位。而在这个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是,最低成长速度设计,要提前设计好。品牌不是单环节,它是整个一个系统,每一个系统围绕着为黄酒重新定位。

 

当然王老吉为自己重新定位的同时,实际上为可口可乐已经重新定位了,它把这两个过程合在了一起。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你要想开创市场,你只有在心智中把已经占有地位的品类或品牌重新挪开,在心智中调动敌人,先把对方的队伍调出去,你这个新定位才进得来。如果我只是数风流人物,当然这只是一个表象,标志着整个系统,核心定位的点还是不清楚的。

 

黄酒是很好的东西,建议在整个企业把这个工作当作一把手的工程。刚才阳总讲得对,第一把手首先要解决决战地点在哪里的问题。

 

许为民(古越龙山):我们第一步做品牌、做广告的话,首先是解决认知的问题,讨论对黄酒的一个认知,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解决认同的问题。

 

邓德隆:实际上两步是合一步的。为什么这两年销量会下来,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这个也不奇怪,任何企业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如果没有把这个定位解决好,因为上央视有很大影响,它知名度会大,经销商会知道,他就会吃货。但是最终消费者心智没有打开的话,这个货到了渠道消化一阵以后,你再用这种方法就做不动了,它就慢慢下来了。所以最终还是要解决顾客心智中接受黄酒的问题。

 

哦,胡总,时间差不多了,大家这就吃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