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论丛

特劳特:全新秩序下的企业定位

时间:2014-06-24 14:59:54 | 作者:杰克·特劳特 | 来源:《投资与合作》2011年第10期 | 阅读数:1740
摘要: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我们犯不起错误了。为了避免犯错,我们可以应用一个工具,那就是“定位”。“定位”是企业应对全球极度竞争时代的利器,利用它制定战略,应对国内以及国际上的竞争。“定位”是品牌的基石,只有在这个基石之上,我们才能够搭建起自己的帝国。

 

 

时代充满竞争,世界急剧变化。在全新的世界秩序之下,企业应该如何通过定位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我们可以看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因此在品牌与竞争成为主题的时代,这些品牌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的信心。在全球排名前列的经济体中有51个并不是国家,而是公司。全球经济不断地扩展,已经影响到了每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对非常残酷的现实,一旦我们犯了错,那些竞争对手就会抢夺我们的生意,而且一旦出现这样的状况,就很难将自己的生意抢回来了。


以前的情况没有这样的残酷,但是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我们犯不起错误了。为了避免犯错,我们可以应用一个工具,那就是“定位”。“定位”是企业应对全球极度竞争时代的利器,利用它制定战略,应对国内以及国际上的竞争。“定位”是品牌的基石,只有在这个基石之上,我们才能够搭建起自己的帝国。很多人视美国为营销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因为只有吸取经验才能避免在未来重蹈覆辙。



 

洞悉消费者的心理


我们经历了工业革命,当时是由机器来推动的,我们也经历了信息革命,信息革命的动力是电脑,而现在我们正在经历品牌革命,品牌革命是世界各地的品牌进行竞争。面对如此之多的品牌,如果某一个品牌犯了错误,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一旦犯了错误,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扔到后面,因为如今的消费者面临着太多的选择,比如在美国仅狗粮就有180多个品牌,面对这么多的选择,消费者根本不知道到底应该选哪一个品牌。


从全球范围来讲,我稍微统计了一下,大约有2000多个瓶装水品牌,水本身不过是一个很简单的产品,但是品牌数量却如此巨大,所以说现在的商业环境非常严酷,因此只有应用“定位”战略才能生存,才能避免竞争对手的压制。顾客的心智即是我们竞技的战场,只有在这个战场上我们才能打败对手,不然就会被淘汰。


心理学和营销学是密不可分的,定位的定义就是如何使你的品牌在顾客心理(或心智)中实现差异化。那么,顾客的心理是如何运作的呢?人的心智容量是有限的,一般只能记住七个品牌,多了头脑就会记不住,所以你可以看到在美国的牙膏市场上,七个最重要的品牌占据了市场90%以上的份额。同时,人们的心智中也存在着一个品牌阶梯,通过研究发现,心智阶梯是呈几何分布的,第一阶梯上的品牌通常占到40%的市场份额,第二阶梯占到20%,第三阶梯是10%,而第四阶梯就只有5%。心智份额决定市场份额,实际市场也是呈几何模式来分布的。以一个新的产品类别—搜索引擎为例,谷歌排名第一占据54%份额,雅虎20%,微软13%,微软目前面临非常大的竞争压力来自谷歌。


在心智阶梯里面,能够排名第一当然是最好,排名第二也不错。因为第一名与第二名之间能够被消费者记住,赢得大多数的选择,而排名第三就开始面临威胁,第四名则可能被淘汰。企业必须要有一种观念,那就是尽可能在自己的行业中抢夺第一名的位置,至少也要是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因为在心智中落后,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选择,往往就必须要通过价格战来进行竞争。



 

简化产品


对于企业而言,一定要避免将产品或服务复杂化,防止顾客心智上出现混乱。曾经有一个产品用维他命E来做的人体除臭剂,人人都知道维生素E是食用保健品,没人会用它喷自己的腋下来除臭,所以这个品牌推出后不久就被淘汰了。它的定位过于含糊不清而无法让消费者接受。人们的心理都存在“惰性因素”,他们对于复杂信息的第一反应就是太难懂,以致不希望花时间去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生产厂商却喜欢复杂事物,总把自己的产品弄得越来越复杂。比如说美国的电话电报公司曾经推出过一款个人通信器,其中集成了电话、传真机、电子邮件、个人事务管理器,以及手写电脑。因为功能太过复杂,所以很快就退出了市场。要想进入顾客心智,就一定要尽量把自己的信息简化,越简单越好,简化是进入顾客心智最有效的方法。


同时,人们的心理往往缺乏安全感,他们面对一个产品往往会有很多担心。例如产品功能方面的风险,如这个产品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风险,如周围的人会怎么看这个产品;心理上的风险,如买下产品后自己会有怎样的感觉。因此,为了避免这些风险,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跟风,别人买什么自己就买什么,尽管很多人事实上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去吸引那些缺乏安全感的顾客呢?


企业可以通过为品牌创造一种流行或热门的概念,比如选择一些电影明星或者体育明星做代言人,来激发消费者的效仿心理,从而化解他们的消费疑虑。或者以历史传统为卖点,使顾客认为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以创建于1774SOTHEBYS拍卖行为例,他们把创办期作为一个传统卖点,用历史悠久让顾客信赖他们。



 

差异提升价格


在营销过程中,有很多方式能实现差异化。在中国,更多的人喜欢打价格战。一个罗马的著名作家曾经讲过一句话,“一件物品的价值取决于买家愿意为其支付的价钱”,但我认为仅关注价格是个陷阱。因为价格问题实际上就是一支铅笔的问题,你的竞争对手可以随时用铅笔划掉他们的价格而定得更低,而你又不能阻止他们这么做。价格本身显然很难成为差异化。举个很典型的案例,赫伯•凯莱赫(Herb Kelleher)是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 Airlines)的创始人,他曾说“我认为竞争不是价格,主要是做到与众不同”。如果你问他是如何做到与众不同,他就会说首先我的机型单一,这样成本就大大降低;没有难吃的飞机餐,因为西南航空不提供任何餐饮,你大可以等抵达目的地后再找餐厅享受美味的食品;西南航空有可循环使用的登机牌,乘客直接登机后就马上起飞;也没有转飞航线,不用转机的点对点短时间飞行能够节约能耗,成本也就降低了。简单地讲,西南航空的定位“单一舱级”就是它的与众不同,而正是只提供单一舱级的服务(其对手提供全舱级服务)的成本结构确保了它的低价。


对于服务业而言,又怎样在顾客心智建立差异化赢得竞争呢?举个例子,有这样一个百货公司,他们的卖点就是服务而不是低价,对于那些新加入的员工,他们会说很高兴有你同行,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给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这家百货公司甚至还有一个独特的组织架构,即先从顾客开始到消费客服,最后才到董事会,这是他们公司非常独特的理念,而且做得非常成功。所以应该说成“一件物品的价值取决于买家愿意为其差异化所花的价钱”,因为有差异化就可以把产品卖出更高的价钱,企业一定要打消低价的心态,你可以卖更高的价钱,只要你找到和竞争对手区隔的差异之处。


差异化这个词,曾经叫做“独特销售主张”,这个概念由来已久。简单来说,就是为客户提供一个购买的理由。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口号,比如耐克“Just doit”这个口号根本没有什么意义,耐克的成功不在于他的口号,而在于他们花了很多钱让全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穿他们的服装。所以,耐克真正的差异化是“全世界最优秀运动员的选择”,而不是口号本身,但他们通过了这些运动员身上的标识来让顾客明白这一点。


再来看一下麦当劳的口号“我就喜欢”,如果你真想知道麦当劳的区隔点,你可以看一下它的标志。在美国,它的标志下面有一行小字,写着“迄今为止,我们已售出990亿个汉堡”,这就是他们和别的快餐店区隔开的差异化—“全球最受欢迎的餐厅”。诺基亚的口号是“科技以人为本”,我认为这个口号很不明智,他们应该诉求诺基亚是“全球手机第一品牌”,可惜太晚了,今天他们已经失去了智能手机的市场。


真正的差异化和所喊的宣传口号之间是有区别的,企业应该将自己的独特之处凸显出来作为自己的差异化,比如也可以利用特性来建立差异化。在豪华车行业,宝马的特性是驾驶,沃尔沃是安全,捷豹是造型等等,这些成功的品牌背后隐含着自己的差异化,当顾客谈及这些品牌时就会联想到它们的特点。


此外,消费者心智有排他性心理,一个品牌一旦占据了该特性,其他品牌就抢不走了,比如沃尔沃的特性是安全,其他品牌要想在心智中占有安全的概念就会很困难。克莱斯勒尝试在广告诉求自己是“唯一以安全为先”的品牌;宝马为了突出自己的安全性,提出宝马代表着汽车安全的行业风向标;通用汽车也强调自己的安全性能,但这一切都徒劳无功,安全仍然属于沃尔沃,因为它们都忽略了心智有排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