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论丛

特劳特:以创新的眼光做定位

时间:2014-07-25 10:58:11 | 作者:陈发沛 王福生 | 来源:晋江经济报 2011年9月20日 | 阅读数:2670
摘要:9月5日下午,全球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先生在北京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中国企业该如何做定位?如何执行定位战略?特劳特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中国企业定位的前提在于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找出精准定位,从而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95日下午,全球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先生在北京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中国企业该如何做定位?如何执行定位战略?特劳特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中国企业定位的前提在于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找出精准定位,从而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用好定位 要学会从外部看自己


晋江经济报:大家都知道定位理论是个好东西,但是实施起来挺难的,您认为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特劳特:原因在于,定位理论看上去要比做起来容易很多,但很多企业往往缺少客观性,因为他们总是从自身去看问题,而不是从外延或者跳出自己来看自己,所以就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会有些妄自尊大,也可能会因为公司的一些日常事务而排不开等等,基本上就是说他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晋江经济报:可能很多人理解的“定位”就是“差异化”,或者去开辟一个蓝海,但实际上,很多蓝海刚刚开辟,后来的企业又会跟进。如此一来,企业就会认为自己的定位是不是失去了差异化?


特劳特:首先,概念和创意是很难被模仿的;第二点就是,企业要做一个正宗的、最正牌的品牌,就像GOOGLE一样,因为它是一个创新的品牌,这样如果跟进者没有足够的资金,那它就永远处在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


晋江经济报:一般来说,品牌发展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您认为一个企业应该从哪个阶段开始做定位?


特劳特:首先我认为,从一开始就要做好定位,因为定位就是确定自己的方向,最大的定位就是要有一种创新精神,能保持企业的定位很难被抄袭,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不断保持这样一个势头,保证企业的新创意不会被竞争者所抄袭。


晋江经济报:不少企业也想给自己做一个定位,包括您给企业做定位的时候,可能也会遇到他们内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那么您是如何说服企业内部的不同意见的?


特劳特:首先我想是这样的,制定一个战略,所有人都愿意朝那个方向前进,所以有时候制定向外的战略和向内的战略是同等重要的。


晋江经济报:改变顾客心智的关键是什么?


特劳特:这很困难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作为企业来说,如果你做了错误的事情,应该马上改。如果这个错误已经影响到顾客心智的话,那就要尽量减少这种影响带来的损失,而不要等这个错误在顾客的大脑心智里面固化,这样的话,要再改变是非常非常难的。


 

低价策略 绝对不是长期战略


晋江经济报:中国有些产业发展得比较晚,比如说汽车,或者工程机械行业,很多企业就是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进入这个行业。这种做法是不是对的?


特劳特:首先,从长期来讲,低价绝不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因为会有人价格比你还低,比如柬埔寨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他们就能提供更低价格的产品。当非洲国家也进入这个市场,他们的价格有可能更低。


晋江经济报:如果说现在有些企业可能在价格上有些优势,比如用比较低的价格先求得生存权,是否可行?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一开始用比较低的价格来求得生存权,然后再去寻找定位,这样适不适合?这种理论是否存在?


特劳特:我想再告诫一下,其实很简单,不是你想做什么,而是竞争让你不得不做什么,如果竞争使得你只有靠低价格取胜的话,就不是一个好兆头。对现在的企业来讲,他们应该实行一条军规吧,军规就是一旦胜利以后,要巩固你的胜利,而且迅速地把损失的淘汰掉。也就是一个换血的过程。


晋江经济报:不少行业都在做全系列,而且行业存在竞争的位置问题。例如汽车行业,我们都知道德国、日本、韩国有很多品牌,那么中国来做汽车这个行业还会有机会吗?


特劳特: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巨大的国内市场,这是日本、韩国所没有的,但是中国企业要进军国际市场是比较难的,因为竞争对手都是一些非常大的品牌,他们做了很多年,很有经验,而且非常善于创新,中国的挑战就是怎样从模仿转到创新。这个很难。印度是有其优势的,因为印度在科技方面比中国走得更靠前。


晋江经济报:中国相比印度还更没有优势?


特劳特:在这个方面是这样的。我认为高科技这方面,印度要比中国强,但是他们在很多方面也落后于你们中国,比如社会体制,他们政府的控制力没有那么强。

 

 

叫板巨头 要做专家型生产者


晋江经济报:您有本书叫《与众不同》,其中谈到企业很难以产品齐全,但是我们看到很多行业恰恰是产品齐全。例如体育用品领域,像耐克、阿迪达斯,整个产品也很齐全,进入了篮球鞋、足球鞋、跑鞋等领域,甚至于产品线还进一步延伸到相关的运动服装,像休闲服装也都在做。这种做法是不是正确的?


特劳特:首先一个宗旨是你要很清楚定位,比如说耐克有很多产品线,但它的成功实际上源于一句话,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在穿他们的衣服,所以他们的宗旨是穿的,我认为,如果离开了服装这一块,耐克不会成功。所以他们花了几百万的钱就是为了让最优秀的运动员穿他们的服装。


晋江经济报:那作为跟进的企业,能否专注于某一类的产品,去做到和耐克的差异化,比如说专注足球鞋,或者专注篮球鞋这样一个领域?


特劳特:的确,我认为如果后来者要跟大的巨人来对比的话,恐怕就是要做一个专家型的生产者,专注于某一种产品。因为像耐克这种巨头,它的产品适合于所有的人群,而没有考虑到只专注于某一个人群的特殊产品。


晋江经济报:您是多品牌和品牌延伸的坚定否定者,就像很多品牌延伸,从狭义上否定产品线的扩展,这是定位理论的一个核心。但实际上,在中国的很多企业,它这个产品线的扩展是做得很好的,比如说像哇哈哈、美的,我不知道这种现象您是怎么看待的?是不是这种产品线扩展只局限于某一个行业?


特劳特:中国的情况我不是特别了解,但是在美国的情况是这样的:比如说有些企业的产品延伸做得不错,但是开始延伸的时候,新品牌可能会获得大家的认可,而老品牌可能就变得比较脆弱了。这个时候就很容易给竞争对手留下可乘之机。所以,你可以以与众不同的形式来做同一类的产品,比如宝马,你可以做宝马系或者宝马面包车,但是总归来讲还是一个系列,如果你做的是其他的产业的话,恐怕那时候你就开始岌岌可危了。

 


焦点话题


—关于并购—


晋江经济报:去年我们中国企业界发生了一些很重要的事情,比如说吉利汽车,中国的企业收购瑞典的企业,被称为蛇吞象,不知您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如果让您对“联姻”以后的吉利和沃尔沃做一个定位的话,您会给出什么样的建议?


特劳特:我的唯一意见就是要谨慎,要慎之又慎,保有这个品牌既有的价值。


中国制造不像瑞典那么安全,所以一定要非常小心。也许你可以把这个车继续放在瑞典生产,或者是在别的什么地方生产零部件,但总是有一部分要保持在瑞典生产,否则它会降低沃尔沃这个品牌的影响,或者削弱这样一个影响。


作为吉利来说,可以引进一些新的电子安全设施,像日本或者德国生产的这些设施,比如说现在奔驰就有这样一个东西,就是碰到一个东西它马上就会缩下去,类似这样的措施就会巩固大家对品牌安全的认可。


至于并购对于吉利的好处是不是大于对沃尔沃的好处,我觉得不一定,如果整个沃尔沃倒台的话,对吉利也不是什么好事情,总的来讲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事情。除非能够找到一个办法,比如只在中国卖沃尔沃,就像联想吞并了IBM以后,在中国卖得不错,但是我认为在全球的影响要大不如前。

 

关于网络销售


晋江经济报:现在很多品牌有实体店的销售,也有网络的销售,同一个品牌在价格上可能就会有一些差异,网店价格可能会比实体店便宜些。这种做法对品牌会不会有伤害?网络渠道和实体店有没有办法并存?


特劳特:我认为,目前中国企业网店和实体店的问题在于,他们不应该只是把网店作为一个价格比较便宜的卖东西的平台,因为这样的话,消费者看到网店上买东西很便宜,很可能就觉得在实体店被宰了。


我觉得,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把网店作为另外的一种销售渠道,就是没有时间或者去不了实体店的情况下的一种“代购”渠道。对于销售方来讲,这就是一种销售方式。如果鼓励人们说去网店就是便宜,这种观点是错的。

 

—关于食品安全—


晋江经济报:中国的食品出了很多问题,包括现在食品中的添加剂,之前的三聚氰胺等等,中国的食品是否也可以通过定位“安全”来取得成功呢?


特劳特:我认为最重要的其实是由政府来建立食品的监管部门,比如在我们国家有IDA啊,就是药品监督管理局,所以我认为,如果有这样一个机构来监管食品企业,就能给人们更多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