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设计

刘与刘定位设计原理(一):发现定位设计

时间:2014-12-02 13:25:52 | 作者:刘与刘 | 来源: | 阅读数:3320
摘要:中国设计公司大部分不懂定位。刘与刘自2012年初学习定位并进行定位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设计体系:如何围绕定位,建立品牌视觉传达系统。我们把这套系统命名为“定位设计”。

 —— 定位企业必读知识

 

1969年特劳特与里斯创立了定位理论,其影响力已跃居全球战略理论前列,尤其近几年在中国运用定位成长起来的加多宝、香飘飘等品牌,更将定位理论推到了新的高度,受到了营销界的广泛关注。

 

关于定位的理论,这里就不赘述。我们主要谈一下定位之后,如何传播?定位理论有一个核心观点是:定位确立了以后,要将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换言之,就是围绕定位建立运营配称,形成营销一致性。用下面的这张简图可以形象的表达,企业所有的营销动作全部锤向定位,以帮助品牌的认知准确进入心智,否则,这个动作就是多余无效的,也就是烧钱的。

 

这里讲一个定位理论创始人特劳特的真实故事。

 

    多年前,特劳特为美国某银行做过一个定位咨询案例,在调研中发现,事实上它是小企业管理局贷款业务第一名。大部分贷款都给了那些刚来美国创业的移民——追寻美国成功梦的人。

 

    所以特劳特给出的战略即合理又直接,让这家银行与众不同的是,它是“美国梦的源头”(移民刚来美国后,没剩多少钱,为了创业追寻自己的美国梦就需要贷款,因人类固有的不安全感心理及羊群效应,自然要找贷款量最大的银行)。包括客户在内的所有人都喜欢这个概念,然后这个概念被移交给一家广告公司去实施。当再次看到它时,它却变成了“我们为你的梦想提供贷款”。它不再合理,差异化没有了。(正确的诉求应是唯一性的,只有自己能说,而对手不能说。)

 

    导致这个错误结果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的这家广告公司不懂定位,所以在执行战略时出现了偏差。而广告公司(设计公司)做的事情正属于配称之一的促销环节。

 

如果营销的每一个环节做的不够好或是做错了,即定位无法准确落地执行。那么品牌的认知(定位)就不能快速进入顾客心智,赢得顾客的首选。所以,刘与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品牌有了准确的定位,更要有准确的传播,才会有效!

 

    那么问题来了,定位理论进入中国十余年,中国的广告公司或者设计公司是否懂得定位?以及围绕定位建立配称的这个逻辑?2012年初,刘与刘在学习到定位配称这个环节时,带着这两个疑问去北京一线的多家著名设计公司探访了一番。

 

 

特劳特发现定位,刘与刘发现定位设计

 

在和这些设计公司老总聊天的过程中,我只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做的这个项目的定位是什么?结果我发现,虽然中国设计公司也在谈“定位”,但更多的是把企业愿景和目标理解成了定位,而非特劳特所讲的定位。企业愿景是内部思维,与顾客毫无关系,而真正的定位是外部思维,是外部顾客看你是谁?

 

甚至我在连问了五个项目定位是什么时?有个设计总监连说了五个高端。哪有那么多的高端呀?高端是一个定位,但不一定属于你,尤其是已经有了一个高端品牌,你一个新创的小品牌怎么能说自己是高端呢?中国大部分企业不懂定位,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定位于中高端。

 

调研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设计公司大部分不懂定位。虽然定位理论进入中国十余年,但营销界少有真正理解并运用的公司,更何况设计界。如果一个设计师不懂定位,那么他就无法判断客户的品牌定位是否准确,即使定位准确也无法真正理解运用,由此导出的设计成果危害难以想象。这是中国设计界的一个空白。

 

刘与刘自2012年初学习定位并进行定位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设计体系:如何围绕定位,建立品牌视觉传达系统。我们把这套系统命名为“定位设计”。

 

 

    定位设计简单可以概括为四大项,如何围绕定位去设计品牌的“命名、标志、包装、广告”等一系列宣传物料。通过近三年的运用实践,定位设计由最初的被质疑到现在的定位界资深人士的广泛认可,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在定位企业中运用。尤其是在设计界已形成广泛的影响力,以致于很多传统形象设计公司转型为定位设计公司。

 

 

定位设计——颠覆华而不实的形象创意思维

 

定位设计,是一种设计思维,是与传统的形象创意完全相反的设计思维。而非某些设计公司简单理解的的“汉字标志设计”等表面现象。不要忘记定位四步骤的最后一步,“定位确立了以后,要将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什么叫方方面面?就是任何面。只要涉及到视觉方面的设计,就需要运用定位去处理。这就要求做定位设计的设计师必须精懂定位。设计师必须精懂定位,是做定位设计的前提必要条件。

 

有很多定位企业这样想:企业懂定位了,找一个传统设计公司告诉他怎么设计就行了。这是不现实的一厢情愿的思维。原因在于:沟通成本。

 

在企业里什么成本最大?不是房产、不是人才、不是设备……,而是沟通。品牌要与顾客顺畅沟通才能快速进入心智(时间就是金钱),企业内部要顺畅沟通才能避免内耗。

 

著名的沟通漏斗理论科学的证明了这点。一个人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80%想法就不错了,而另一个人能够听懂别人所说的80%也很不错了,最后的到达率是64%。在实际中,这个值会更低。

 

从我们接触的定位企业实践来看,这种做法也确实不可行。我们最近做过的某定位设计项目前期沟通时,企业老总就聊到这个问题。传统的设计公司完全听不懂企业在讲什么?搞得企业沟通很累,后来慎重考虑还是选择了刘与刘定位设计。

 

学过定位的企业很有意思,他们通常把外部合作伙伴,尤其是定位传播公司分为两类:懂定位的和不懂定位(现在有更多的定位企业招聘首选“懂定位”的人士)。

 

定位企业为什么对合作伙伴是否懂定位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因为这涉及到后期的所有投入是否打了水漂儿!刘与刘曾经受邀为某定位企业的品牌设计提案评审把关(鉴于企业已与某广告公司签约几百万,刘与刘只是作为评审身份出现),事实是,在会上广告公司的提案几乎还是传统的形象创意思维,没有从外部顾客角度出发,也脱离了定位去谈设计,完全是一厢情愿的设计师内部思维。这样的设计结果出来以后,肯定是无效且烧钱的。当然我们也尽了自己的责任提出定位设计建议,得到企业方的极大认同。

 

传统的形象创意设计公司认为:审美是设计第一准则。这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100个人有101个审美标准。这种想法还是把设计停留在“美术”的层面。

 

什么是设计?设计是战略的执行,设计要表达战略,并且是准确的表达。刘与刘并不否认审美,但是在美观之前,首先要做正确。所以我们的定位设计观点是:设计首先要正确,其次才是美观。如何正确呢?就是视觉层面要准确的表达战略定位。如果一个品牌的定位错了,或是定位准确但设计师不理解,那么出来的设计成果,我们认为自然是无效的。

 

自2012年以来,刘与刘定位设计观点陆续发布在网上,得到了设计界、营销界、尤其是定位界的广泛认可与支持。同时,我们每月也会在“定位设计分享课”上系统讲解定位设计原理。未来,我们会把这些原理结合我们的实践案例整理成文字在网上发布,请持续关注刘与刘下一篇文章:《刘与刘定位设计原理(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