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论丛

冯卫东:决定投资的三个企业价值标尺

时间:2015-12-09 10:27:25 | 作者:冯卫东 | 来源: | 阅读数:9348
摘要:如何营造品牌效应,才会得到投资人的肯定?想做数一数二的品牌,这里有方法。


衡量企业的因素

 

    各位黑马同学晚上好,首先感谢创业家黑马营组织这么盛大的活动。因为主持人已经对天图做了很多介绍,我就不再过多冗述,只是想自夸一下,天图资本是中国第一家专注消费品投资的PE(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并且最近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最佳消费领域的投资机构。

 

    天图投资了很多细分领域数一数二的品牌,这绝对有一款是你消费过的。当然这个月天图也在新三板挂牌,希望黑马会同学能关注天图资本在股市的表现。你们有自己的标准衡量天图,天图也会有相应的标准来衡量我们投资的企业。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是《天图评价企业的三把尺》,这是我们真正的内功心法,其实衡量一个企业因素很多,我们大致可以分成两类:

 

1、保健因素

 

    单看保健因素即使再好也不会因此投资它,如果因素太糟糕,也可能因此不投资它。这里主要指合规性,比如税务规范性,大部分创业企业都达不到;连锁企业的门店的规范性,证照是否齐全?租赁经营场所是否有房产证?员工五险一金是否依法缴纳?合同是否规范?有没有签订严格的劳动合同?企业B2B的销售有没有销售合同?但这些其实都没有我接下来要讲的重要。

 

2、激励因素

 

 

这是指决定商业价值的因素,而这些因素的好坏直接决定投资与否、直接决定商业价值。这有三把尺子:企业价值=品类价值x品牌地位x团队能力,这就是企业的分量。

 

 

品类的价值

 

    这三把尺子里面,第一个维度就是品类的价值,什么是品类?顾客联想到品牌之前的最后一级分类,是顾客对商业的分类,所以一定要用顾客的标准。很多企业是专家思维和行业思维,会提出大概念来涵盖他们所做的事情,盲目的多元化,显得自己很专业。唯品类,这属于虚假的品类,不是顾客的标准,真正的品类是品牌的载体,也是品牌成长的天花板。

 

    我们要衡量企业,首先要看企业能长多大、天花板有多高、挑选的品类有多大潜力,既体现现有规模,更体现在成长性上面。大家经常提到风口,风来了猪都会飞。这样严格说来,风口就是爆发成长的品类,突破了临界规模,高速成长的品类。比如前几年智能手机就是高速成长的品类,它们成就了小米手机。但是作为一个创业者并不是选择越大的品类就越好,同时也意味着竞争对手的强大。

 

 

    对于创业企业,选择的最好的品类是现有规模小,但是成长潜力大,这是未来的风口。一只聪明的猪应该悄悄趴在下一个风口,守在那,而不是跟风被踩踏而死。品类不只是潜力大,还有一个重要指标:简单。

 

    简单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认知要简单。顾客一听就明白,不需要做顾客教育,已经存在认知里的,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判断认知是否简单的标准也很简单,如果一句话能说明白,说明选择的品类就很简单;用半小时都说不清,说明品类太复杂,不能够成为一个品类,很难进入顾客的认知体系,未来是很堪忧的。

 

    第二,运营要简单。不能上来就八个环节都做好,这事儿才能成,这就是运营太复杂。很多企业上来就想做平台,做平台经常是鸡生蛋,蛋生鸡,很难做的一件事。比如打车软件,是个双标网络,没有车的时候,顾客不会来,顾客不来,车也不会来。这始终是难做的事情,运营也比较困难。

 

    解决困难的方式就是简化,不要产生鸡生蛋,蛋生鸡的依赖。先找到一只鸡,解决双标网络其中一边的问题。滴滴打车,其实是从出租车做起来的,再做专车。出租车无法挣钱,供不应求,很难收费,后来做专车,顾客也有很多,专车司机也会增加。到现在甚至开始自营车队,变成新一代出租车公司,这种完全不同的基因,颠覆了出租车行业。

 

    品类潜力又大又简单,认知和运营都简单,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只有你能做?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投资者如果没有门槛,别人也能轻易做,很快就会陷入红海。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事情又简单又好?我们研究的结果是,先发优势,是品类的经济特性决定的,有五个体现的方面:

 

第一,认知惯性。

 

    顾客认知的一种惯性,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因为我们是第一个去做,所以“成为第一”在定位理论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差异化。第一会产生认知惯性,顾客认为第一个做的是专家、是发明者、是最正宗的。如果第一的同时在规模上也是领先的,顾客就会认为这是规模最大的、最多人购买的东西,同时也是最好的,这就是认知的惯性。

 

第二,规模经济性。

 

    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具体可以体现为专业化分工、生产,用更大型的生产线,单位成本更低,也体现在批量采购的议价能力上。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一些柔性制造没有那么大规模,成本也会很低,所以对传统的规模经济性要保持警惕。

 

第三,网络效应。

 

    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规模经济性,通常叫做需求方的规模经济性。这与生产规模不相关,不是生产成本的问题。网络效应是用掉的越多,使用价值越大。比如如果只有你一个人有电话机,那它只是一个玩具,甚至不如玩具;如果人人都有,就变得很有用。

 

 

    网络效应是最为强大的规模经济性,很多企业不惜花钱补贴也要快速扩大规模。网络效应领域经常是赢家通吃。比如移动通信,如果国家不强调互联互通,中国移动就很无敌。但是互联网即时通讯领域,国家没有强制互联互通,即使像微软这样高大上、资源丰富的MSN也做不过先出来的QQ。正是因为QQ有更大的网络效应,它的用户更多,现在MSN已经停止服务了。

 

第四,学习曲线。

 

    虽然我们要求好的品类要简单,但先进来的企业可以通过不断的创新性迭代,把它做得越来越复杂,在越来越多的细节上精益求精,做到极致。大家都知道细节是魔鬼,一个新企业很难一下子把这么多细节都做好,但是先发者是有时间窗口的。因为一个新品类总是不完善的,在刚出现的时候,顾客对它是比较容忍的。比如智能手机刚上市,有很多的不完善,当智能手机竞争品牌变得越多的时候,就慢慢开始完善起来。这时候如果一个新品牌要进来,同时要把所有细节都做好,时间窗口非常窄,顾客也是没有容忍性的。

 

第五,要素垄断。

 

    要素指的是生产要素,这里分两类:一种是知识产权垄断,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垄断,对于科技类产业比较明显;另外一种是自然资源的垄断,由于科技进步,垄断自然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因为资源的替代性越来越强。比如集成电路,用的可见硅都是沙子。

 

    有企业跟我们讲,他们的大米是满清皇室的发源地新宾县的,只有这个地方生产的是非常好的。我们告诉他这是一个不错的生意,但是我们不会投资,因为优势也是局限,它无法做大。在消费品领域有一种要素垄断是有价值的,就是配方。比如周黑鸭的配方,很多仿冒者想做相同的味道都做不到,忠实用户一尝就知道是假冒的。

 

 

品牌的地位

 

    天图的投资体系,品牌居于核心的位置,因为我们用品牌来定义消费品。什么是天图定义的消费品?通过自主品牌来左右消费者选择产品和服务,注意是自主品牌以及消费者选择,不是生产者和企业,消费品既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服务。所有的企业最终都和消费品相关,所有的生产最终都是为了人来消费它,所以并不是和消费品相关就是消费品,最终一定是个人消费者来选择它。比如处方药、医疗器械,最终是消费者用,但不是消费品。同样它们不是消费者选择,而是医生或医院来选择的。

 

 

    用品牌来定义消费品,这是我们付出很多金钱的代价和深刻的教训才总结出来的。大家都以为消费品是抗周期的,但有些消费品并不抗周期。比如白条鸡,没有商标和包装,虽然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品,很多现在消费品投资机构也会投资初级农产品,它不具备消费品的特点。白条鸡在沃尔玛和夫妻店价格是不一样的,没有品牌来左右消费者的选择。左右消费者的选择是渠道品牌,是家乐福、沃尔玛或者农贸市场,不同的渠道品牌决定了它不同的价值。

 

    真正的消费品,比如可口可乐,无论放在沃尔玛还是夫妻店,都有它的价格,它有定价权,它的品牌左右了消费者的选择,所以它是消费品。又比如鞋子是消费品,但是生产鞋子的企业不一定是消费品企业。比如耐克代工厂,就不是消费品企业,卖的不是鞋子,而是产能。它注重的是产能有多先进、产量有多大、交货期有多及时、良品率有多高。而耐克不生产鞋子,没有一家工厂,但它是真正的消费品企业,因为它掌握着、运营着品牌,鞋子的款式和科技含量都是由它决定。

 

 

    因此,品牌是消费品投资的核心,用品牌来定义了消费品。品牌定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是差异化的竞争,除非你是品类的领导者,你就不需要在产品层面差异化。因为领导者就是最好的差异化,比如格力空调只需要自己是全球第一卖得最好的,自然它就是最好的。差异化首先是指认知上的差异化,顾客认为这些差异是有意义的,其次才是运营,有独特的运营活动,让对手难以拷贝。

 

    我们投成长型企业,看重品牌在行业里的地位,我们通常投资数一数二的品牌。品牌在行业地位价值影响巨大,通常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价值可以相差四倍,为什么呢?在一个行业竞争相对稳定的时候,第一名的市场份额会是第二名的两倍,并且第一名的品牌溢价更高,所以利润率也会是第二名的两倍,2×2=4。

 

    我们投资的周黑鸭,它是鸭脖子的第一品牌,虽然它目前销售额还不是第一,比第二名少一点,但是利润规模是第二名的两倍,因为有更好的品牌溢价和品牌认知。虽然店少,但在机场、高铁,在核心城市还有更好的成长潜力,市场份额也达到第二名的两倍,利润至少会是第二名的四倍。在互联网行业,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就更大了,尤其是有网络效应,往往赢家通吃,第二名价值很小。在网络效应没那么强的互联网企业也可以看得到:携程是第一名,艺龙是第二名,那携程的市值至少是艺龙的十倍。

 

    当我们分析竞争格局时,我们不只看品牌在细分领域里的品类地位,有时也看巨头的动向。投资机构经常会问企业:“如果腾讯或者阿里巴巴来做你这件事,你怎么办?”这也是企业纠结的一个问题。其实我们要正确来看待巨头的威胁,巨头并不是无所不能,它也有自己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它要看我们所做的事情品类是否足够强大,在它的必经之路上是不是他所做事情的一个子集。比如易代驾做的事情,很可能就在滴滴出行的必经之路上,滴滴出行已经有了大批的消费者,网络效应已经做得非常好,代驾司机一看滴滴出行有很多顾客基数,这样对易代驾威胁也很大。

 

 

我们投资“美味不用等”其实也有这样的疑虑,比如大众点评、美团也这么做,怎么办?我们当时分析它们做这件事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他们在团购大战已经是焦灼的状态,即便是团购结束,还有外卖大战,分不开身。“排队”,看起来也不是很有利润的市场。但是未来潜力很大,因为排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入口,消费者更容易从这里选择好的餐饮企业。大家认为排队人多就是好的餐饮企业,餐馆的好坏全靠排队人多少来判断。因此,它把最好的餐饮企业都融上来了,它在品类里面是遥遥领先,所以我们并不担心大众点评和美团。我们投资了以后,大众点评和美团也跟着来投资,现在大众点评和美团合并了,美味不用等的地位也就稳固了。

 

 

品牌名字

 

    品牌地位里还有个重要因素:品牌名字。起个好的品牌名,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本万利甚至是无本万利。在红海竞争里,一个好的品牌名字是你可依赖的差异化,因为它受到法律保护。怎么才能起一个好名字?我们对此作了深入研究,我们提出四个要点:

 

第一,定位反应

 

顾名思义,首先联想到品类或特性。先要有定位,才能起好名字,不只是起名字,定位也是很多运营活动的核心。名字给人以专家品牌认知,一听就知道干吗的。比如农夫山泉、鲜橙多、周黑鸭、饭扫光,名字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像酒仙网,酒类电商里名字是做得最好的。定位做反了最要命,典型反面例子:俏江南,听着就不像餐馆名,让人误以为是江南杭州菜,其实是川菜,这是企业内部思维决定的。

 

 

    名字不太好时,应该进行补救,明确地把“川菜馆”三个字写上,但企业往往不会从顾客角度考虑问题。海底捞已经家喻户晓,仍会写上火锅店的品类名字。我刚到深圳的时候,有两个川菜馆很火,分别叫巴蜀风和老院子,十几年过去,巴蜀风还在,老院子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举俏江南的例子并不是为了嘲笑同行,我们在掌握这些规律之前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第二,品牌反应

 

    品牌要独特,一听就要知道是品牌名,这点非常重要。如果有人谈论一个有品牌反应的名字,路过的偶然听到,就可能产生品牌的印象;以后见到该品牌时就可能冒出“噢,我好像听说过”的念头,这种熟悉感可导致优先选择。如果没有品牌反应、没有完整听上下文,就不知道在谈论品牌。

 

    正如“红牛”有品牌反应,而“黄牛”就没有,因为现实中没见过黄色的牛,而“红牛”则经常作为谈论的名词。

 

 

我卸任三泰电子的时候,在最后一次董事会上,团队有个新项目品牌名叫“我来啦”,我问到底“谁来啦?”,当即强烈建议公司将品牌名改为“速递易”。现在,“速递易”已成为物流智取柜第一品牌,市场份额比所有竞争对手加起来还大。邮政推出来的智取柜,消费者会说是邮政的“速递易”,它会成为强大的品类代名词。

 

第三,利于传播

 

    想方设法降低传播的负荷,利用传播就是让顾客听得出、记得住,愿意传播。

 

1、听音知名

    仅仅听音就知道哪几个字,不用写给他看,要说给他听。如果听后第一个反应问“哪几个字?”,名字的得分就减半了。比如周黑鸭,大家一听就知道是哪几个字,但是“甘其食”就几乎没有人能听出是哪几个字,这就增加传播负荷,不利于品牌传播。比如“罗辑思维”,要解释就是“逻辑”对传播的负荷,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我见过最奇葩的餐馆名字之一是“犇羴鱻”,在多个场合测试,几乎没人能认全。所以听音知名,看着也要能辨识,不要用生僻字,不然无法传播,而且顾客也不愿意传播,怕把名字念错了。给孩子起名也不要用生僻字,老师不敢念,孩子因此也会失去很多机会。

 

2、简短

    品牌名最好是两个字或三个字,四个字也可以,但是定位反应一定要强,不需要再加品类名。比如农夫山泉不用加后缀矿泉水,汤城小厨不用加后缀餐馆。中国文化背景里,一个字单音节不成词,在汉语中基本没有品牌反应,需附加“牌”字,如“柒牌”“马牌”,这样其实浪费了一个字的表达机会。长于四个字大多不好记,顾客很少说长于四个字的名字,会自动简化,如“我的美丽日记”和“美丽日记”,这样也是定位不清。我们投资的“美味不用等”,大家几乎只说“美味”两个字。互联网企业,虽然懂产品、创新、营销很厉害,但起名字大多都是重灾区。

 

3、避免字母缩写、混合文字

    京东最早叫“360buy”,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读,在央视做了很多广告,发现流量还是从百度来的。最后花大价钱买下“JD.com”,也是字母缩写。字母缩写往往是没有品牌反应的,缺少定位反应。我第一次看见HTC,以为是电子学里的一个缩写,现在顾客加了一个“有意义”的缩写,叫做“火腿肠”。

 

    有个饮料品牌叫“鲜の每日C”,这样的名字,消费者都不愿意读,品牌就会很虚弱,顾客也就不愿意传播,命运沦落到只有当顾客看见你才会选择,你的销量全靠货架带来的。商品占的货架越多,选择概率越大,而品牌真正的使命,顾客还没看见就已经做出选择,品牌实现预售。

 

4、避免混淆

    这一点是从外部来看的,前三点是从名字本身来看。混淆,指的是市面上是否有相似的名字、是否有众所周知的词汇概念,其它知名品牌混淆典型案例就是珠宝行业,大家都和周大福混淆,周大生、周生生、金大生、金大福、金六福、周六福、六福……我曾经问过周大生的老板,为什么起这个名字?他回答说当年人穷志短,想沾点周大福的光。再问现在感觉如何?答曰:“现在无论怎么努力都被看作是山寨”。其实周大生也做了几十个亿了,但还是被这样看待。我们投资的Bloves与传统珠宝名字不同,目标成为定制婚戒的第一品牌。

 

    还有一种混淆,不是与其他品牌混淆,而是山寨知名品牌。这是用众所周知的概念混淆其他概念,比如一个做鼻刷的公司叫“森呼吸”,特意指出不是深呼吸的“深”,而是森林的“森”,这样显得很怪异。还有一个做榴莲片干的公司叫“榴的华”,类似这样都会费很多口舌来解释。即使很会营销的赫畅,也会犯类似的错误:“黄太吉”、“大黄疯”、“牛炖”。互联网这样的错误就太多了,比如“去哪儿”,完全没有品牌反应,如果放文章里不加引号,不知道是一个品牌。

 

    天图关于品牌做了很多的研究,甚至对理论作了发展研究,品类深入研究在特劳特和里斯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发展,放眼全球来看也是一种推进。大家可以关注天图资本的官方微信和网站,查看相关文章。

 

 

团队能力

 

    团队的能力其实是最关键的,是一个企业价值前面的一个“1”,其它都是“1”后面的“0”。团队首先关注的是企业家才能,最根本的角色就是营销和创新。最牛的企业家是乔布斯,把产品经理和营销经理角色集于一身。我们在特定的环境下,也可以简化成定战略、找人、找钱的能力。

 

    定战略时经常要兼顾到营销和创新,虽然无法做到像乔布斯,至少在其中一方面比较擅长。除了我们要考察企业家的才能是否出色,也要看团队的整个成熟度。大家要注意团队的成熟是自然发育的过程,一开始就拉起豪华的团队,对创业者是十分高风险的事情。就好像生下来的婴儿就长胡子,这其实很危险。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需要一定角色的加入,当然大多数人也没有条件在一开始就是豪华团队。企业小、前景不明也招不到最好的人。其实这样就对了,不能依赖这么多资源和光环时,只能最精准地把握市场的需求和顾客的痛点,而且用最低成本的方式去做事,从精益创业角度来说试错成本最低。

 

    团队的股权结构非常重要,有的企业家不爱分享,一股独大,这样的团队也不成熟。还有企业家不太重视自己的股权,一下子给出太多股权也不合理,怎么激励源源不断新加入的人才?既要愿意分享,又要注意掌握分寸。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企业股权太分散,但是我们愿意帮助优秀的企业家,重新集中股权,比如为实际控制融资而进行收购。有的企业早期让出太多股权,引入太多非专业的投资者,导致另外一种股权分散,这需要在适当时机做一次管理层的MBO(管理层收购)。如果团队足够优秀,事情足够有吸引力,投资机构也往往愿意支持MBO融资,让你把股权重新集中起来。不断变化的事件,团队也能不断把握变化,这才是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当然,我们天图是做PE、做成长企业投资的,虽说团队重要是前面的“1”,但是我们也希望未来后面有两个“0”。